文|荣荣
编辑:钟毓
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占据了将近三百年的清朝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封建王朝统治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圆满结束了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历程的划分。都说清朝没有无能的皇帝,有些皇帝显得碌碌无为,毫无政绩,只是因为没有给他们机会,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回看其他的朝代,都是经过由盛而衰的过程,而衰败到一定程度就接近灭亡,但是清朝的灭亡的大部分原因是没有和世界接轨,因此在外来侵略者来到中国时,才显得那么被动。清朝不仅没有无能的皇帝,连女性政治人物也极其出色,慈禧太后专权半个世纪,虽然骂声一片,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慈禧当年除掉辅政八大臣,才不至于让爱新觉罗的满清落到他人之手,这也算是一种功绩。而另外一位女性人物也十分出色,她陪伴了三代君王,甚至培养出了历史上数一数二的贤德之君,她就是“一代贤后”孝庄太后。
孝庄本是蒙古科尔沁皇室之女,从小在草原上长大,不仅拥有美丽的外貌,更有一身骑射的本事和爽朗的性格。孝庄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在家人的做主之下,嫁给了自己的姑父皇太极做侧福晋,而皇太极的正福晋哲哲正是孝庄的亲姑姑。皇太极的妻妾众多,除了哲哲和孝庄姑侄之外,孝庄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海兰珠虽然是死了丈夫的寡妇,但是深得皇太极的宠爱,甚至远超过古灵精怪、风华正茂的孝庄。
崇德元年,汉、满、蒙三族共呈劝进表,皇太极正式称帝,同时开始册封崇德五宫后妃,其中哲哲、孝庄和海兰珠就占据三个名额,因此整个后宫几乎被蒙古女子占据,而其中最出彩的要数海兰珠了,虽然海兰珠是二婚,但却享尽了来自皇太极的专宠,其次就是孝庄了,因为孝庄虽然没有得到那么多的宠爱,但是却为皇太极生了一儿三女,因为皇后哲哲没有诞下儿子,因此孝庄的地位就十分重要了。
1643年,皇太极去世,谁是继承人成了重要的事情,朝廷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多尔衮为首,而另一派则以豪格为首,两派争论不休,朝廷开始动荡,最终为了清朝政局的稳定,双方开始协商新的对策,最终多尔衮和豪格各让一步,绝对另选皇位继承人,而孝庄的儿子福临成了最后的人选,这一年福临仅仅六岁。福临继承皇位后,孝庄成了太后,并且开始垂帘听政,而多尔衮则成了摄政王,总揽朝政的全部大局。
随着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一天天长大,孝庄太后的这个身份也越来越不好当,一方面她要教导福临,另一方面她还需要和多尔衮周旋,但是因为顺治皇帝的逆反心理,这让孝庄太后夹在中间更不好过,特别是不断的传出孝庄太后和多尔衮之间的绯闻,这让顺治皇帝更加的叛逆。随着顺治皇帝慢慢长大,也到了大婚的年龄,根据以往的习俗,一定是要找个科尔沁的姑娘做正宫皇后的,于是在孝庄的安排之下,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顺治皇帝,而这个决定再次加深了母子之间的嫌隙。
原来顺治皇帝根本不喜欢什么科尔沁的表妹,他喜欢的是身体瘦弱皮肤白净的董鄂妃,而这个董鄂妃的到来,还意想不到的让大清过早的失掉了第二位掌门人。因为董鄂妃体弱多病,最终因为重病不治而去世,她的去世让痴情的顺治皇帝也一病不起,后来得了天花也去世了,还有说法是顺治皇帝在失掉董鄂妃后,看破红尘出家了。不过不管是哪种结局,最终,留给大清的是痛失爱子的孝庄太后,和她未满八岁的皇孙继承人。
当年培养顺治皇帝的时候,有多尔衮帮着治理朝政,不仅没有人敢欺负他们母子,甚至在多尔衮的主政之下,还顺利把京都迁到了北京,而如今,没有人帮助孝庄太后,只有那个还没有长大的皇孙康熙皇帝。但是从历史发展上来看,康熙皇帝没有辜负孝庄太后的一番教诲,他不仅成了优秀的贤君,孝庄太后也因此获得“一代贤后”的美名。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曾发誓希望上天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虽然祷告没有灵验,但是康熙皇帝对祖母的一片孝心日月可鉴。
最终,七十五岁的孝庄太后走完了她人生最后的旅程,她走的坦然,走的心安,因为她知道,她培养出来的康熙皇帝定能成就一番伟业。
—END—
参考内容: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