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瘟疫对于一个地区或者国家来说,都是灭顶之灾,例如欧洲的黑死病,它足足夺走了欧洲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命,相当于每天有将近12万人因此而丧生。这个天文数字,
严重破坏了欧洲的国家统治和生存基础,一度让欧洲陷入了黑暗的中世纪!
而在我国东汉末年,也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瘟疫,这场瘟疫首次记载于史书中,是在公元171年,东汉灵帝时期。汉灵帝时期平均四年一次大疫,加之后来爆发的黄巾大起义,给东汉朝廷的统治造成了严重冲击。大量人口锐减,中原大地遭受了一次浩劫!
曹操有诗“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
可见当时社会的人民有多悲惨!
史料记载,这种瘟疫发病急,死亡率高,还具有传染性,患病者会出现发热、剧烈呼吸道症状,甚至血斑淤块等现象。连年的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更加剧了瘟疫的传播。这场瘟疫在爆发之前,东汉的人口为6000万。两年之后,人口仅剩下一千多万。
在这个时候,中原大地出现了一位英雄奇才,医学大家,使华夏避免了和欧洲一样的悲惨命运!他就是张仲景!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不少病人,而且写出了一部创造性的医学巨《伤寒杂病论》。
据史书记载,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张仲景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在亲身经历过亲人的陆续离世后,他发誓要制服瘟疫,多年以后,他实现了他这个诺言!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七哀诗》中也记载:“……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是当时悲惨情景的真实写照。
如果没有张仲景,就没有华夏史上抗疫史上的传奇,就没有华夏子嗣绵绵,泱泱大国的统治基础,很可惜,《伤寒杂病论》一书虽然失传,但是这种医者仁心,仁爱为怀的精神必然永留后世,与天同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