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9月2日,越南主席胡志明去世,彼时,得知消息的我方驻越大使立即将该消息传递到了国务院,并有意立即前去吊唁,以表示和越方关系的友好。
然而,当周恩来得知这个消息后却表示:不要立即去吊唁。
要知道,当时我方和越方的外交关系是十分亲密的,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还没半年,越南就与我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越南也是第一个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按照道理来说,越方的领导人去世后我方应立即前去吊唁的,那么,周恩来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策,不让我方驻越大使立即前去吊唁呢?
进入到正题前,先来介绍一下这位越南领导人胡志明。
对于越南人来说,胡志明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灯,是带领人民走向光明自由之路的伟大领袖,越南人对胡志明的感情就犹如我们对毛主席的感情般深厚。
但鲜为人知的是,胡志明早期并不在越南革命,早年的他其实一直在中国革命,和我方的许多中央领导人关系都十分友好,用“亲如兄弟”这四个字形容都不为过。
1956年11月,周恩来访问越南时,乘坐的专车还没进越南主席府,便从车窗里远远的望见了站在台阶上等候的胡志明。
下车后,胡志明立马迎了上前,随即,两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相继一笑。
之后,胡志明在宴会上热情的对周恩来说了这样的一番话,他说:“你是我的兄弟,我们在一起同甘共苦,在一起做革命工作,我们是亲密的战友。”
正如胡志明所言的那样,周恩来是他的老战友,亦是他亲密无间的兄弟,而两人的相识还要从上世纪20年代说起,当时的周恩来也不过才20出头。
1920年,周恩来乘坐着邮轮前去法国勤工俭学读书并学习革命思想,自此,周恩来的命运轨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也认识了他的“老大哥”胡志明。
1921年春,周恩来被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8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同年,法国共产党成立了一个名为“各殖民地民族联合会”组织,而文中的主人公胡志明便身处在这个组织中。
当时的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身为越南人民,胡志明对“殖民”两个字痛恨不已,故而投身到了共产主义中,同时,胡志明也是法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胡志明想要联合被侵略的各殖民地国家,反抗帝国主义与侵略行径,带领着各殖民地国家一起走向自由民主,在这期间,胡志明联系了各国的革命青年,这其中便有周恩来,而他们之间的故事,也将从此说起......
那时,胡志明主动联系了周恩来,相邀他在巴黎的某地铁站见面。
收到胡志明邀请的周恩来感到很讶异,胡志明比他大上8岁,又是法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身份地位都比他高,这样的他,为何会相约自己见面呢?
带着忐忑、兴奋等复杂的情绪,周恩来来到了相约地点与胡志明见面。
其实,在巴黎求学的那段时间,周恩来常住在戈德弗鲁瓦街17号,这个地方离巴黎的地铁(1900年正式启用通车)很近。
第一次见到胡志明时,胡志明脸上挂着亲切的笑意,与周恩来握手道:“你好,我是阮爱国,越南人。”
胡志明的亲切让周恩来紧张的心放松了下来,之后,两人在地铁里谈话,越谈越觉得相见恨晚,而两人也因这次见面成了朋友,奠定了他们两人近乎半个世纪的兄弟友谊。
自此以后,周恩来在法国这里有了一个越南朋友,这个朋友和他一样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反抗殖民侵略、带领人民走向自由光明!
前文有提到过,周恩来的常住地离地铁站不远,在巴黎的这段时间,他经常和胡志明相约在地铁站聊天谈话,讲理想抱负,探讨各种主义等等。
而和胡志明交流,也更坚定了周恩来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1923年胡志明离开了巴黎,去了苏联学习,离开巴黎前,走之前,胡志明和周恩来见了一面,语重心长的告诉他:“革命的道路是艰难的,我不会放弃,我相信你也不会放弃,我们还会有见面的机会的。”
胡志明走后一年,周恩来回到了广州,并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显露出了极高的军事指挥、教育等水平,备受党内人士关注。
同时,胡志明也来到了中国参加革命,以共产国际东方局常务委员的身份,在苏联驻广州领事馆暂时任职翻译。
来到广州后,胡志明打听到周恩来也在广州革命,很是开心,立即便相约周恩来相见。
时隔一年,再次见面,两人都觉得很有缘分,开心的聊起了天,周恩来聊起了胡志明走后他在法国遇到的一些往事,而胡志明则聊起了在苏联学习的往事,聊到一半,两人对视一笑,革命友谊变得愈发浓厚深重。
之后,胡志明谈到了自己来广州后的一些事,他告诉周恩来自己创立了越南革命青年同志会,打算培养一些越南政治人才,他问:
“我虽在中国,但却从未忘记我的国家越南,这里有许多越南的有志青年,我打算在这里办一个政治训练班,培养这些青年,为我的祖国输送人才,贤弟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教育人才是你的强项,可否麻烦贤弟当我们训练班的老师,为他们讲课?”
面对胡志明的请求,周恩来没有推拒,不假思索的便答应了。
就这样,周恩来在不忙的时候,会偶尔去胡志明那里讲课,而胡志明也在后来送了一批拔尖的越南学生去黄埔军校。
在那几年,周恩来帮助胡志明培养了许多越南人才,同时他也是许多越南革命志士的老师,为越南人民的革命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令胡志明感激连连。
对于胡志明来说,周恩来对他帮助很大,两人的关系远不止革命道路上的革命挚友这般简单。
可以说,在中国革命的那段岁月胡志明一辈子都铭记在心头,远在他国异乡,尽管胡志明没在明面上表现出脆弱,坚强的领导着越南人革命,为越南培养革命人才,但实际上他的内心却是孤独的。
周恩来的出现,恰巧弥补了他在异国的陌生与孤独,使他感受到了来自关心与温暖,往深处说,那段时期的周恩来就像是他的亲家人般。
1925年8月周恩来结婚,得知消息的胡志明连忙放下手里的工作,乘车去周恩来的家里祝贺,送上了礼物。
之后,胡志明只要一有空便会去周恩来家中做客,对于胡志明的到来,邓颖超早已习以为常,每回他来时,她都会准备一桌好菜,然而和周恩来、胡志明坐到一起谈一些革命往事或是家中杂事,好不开心。
1930年,胡志明创建越南共产党,继续在中国从事革命工作,此外,在抗日战争时期,他还到过延安,和延安的中央领导人一起并肩作战、生活。
在中国的革命生活一直持续到了1941年,这年3月份,胡志明回到了越南,开始领导越南人民的革命斗争,带领着越南走向通往光明自由的道路上。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胡志明被推选为越南主席,自此日本兵被赶出了越南,胡志明成了越南的领导人。
不过越南还没享受几天和平的日子,就迎来了法国的觊觎,法国是早期侵略越南的国家,胡志明和周恩来刚认识的时候,法国就侵略了越南,使越南沦为了殖民地,只不过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越南,使越南变成了日本殖民地。
这日本前脚刚一走,法国就跳出来闹事,想要继续武装干涉越南,痛恨殖民侵略的胡志明岂能同意?正所谓“革命尚未成功,仍需努力”,在解放战争期间,远在越南的胡志明依旧在和法国斗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次年1月,胡志明乔装打扮了一番,秘密来到中国访问,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他足足在中越边界步行了17天。
胡志明到中国时,周恩来、毛泽东正在莫斯科参加中苏会谈,接待他的是刘少奇,他与刘少奇商量了一番援越事宜,后又在刘少奇的安排下去了莫斯科,与毛泽东、周恩来一同会晤苏联的各大领导。
时隔多年,再次见到周恩来,胡志明的内心既激动又感慨万分,在他的记忆里,和周恩来一起在法国的那段革命时光彷如还是昨天。
之后,胡志明和周恩来、毛泽东、苏联的各大领导相谈援越之事,而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都对越南施以援助之手,帮助越南彻底实现了独立,和越南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值得一提的是,越南也是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可见当时的我国和越南的关系有多亲密友好。
1969年8月底,胡志明疾病缠身,进入到弥留之际,临终前,他留下了遗嘱,表示自己死后不要进行奢侈的葬礼,不要浪费时间和人民钱财,请求火葬,并把骨灰分成三个部分一个埋在北方、一个埋在中部、一个埋在南方,他要看着祖国大地,永远守护着祖国。
9月2日,胡志明去世。
他的离去震动了越南政坛,我方的驻越大使得知消息后则立即将情报传到了国内。
很快,周恩来便得知了老朋友的去世,悲痛不已的他强忍着眼泪不落下,记忆的匣子瞬间打开,回忆起了和胡志明一起革命的种种,想着想着,周恩来忽然意识到了一件事。
随即他立马让人通知驻越大使:不要立即去吊唁!
这是因为越南是在1945年9月2日成立的民主共和国,而胡志明去世的时间恰好就是9月2日,周恩来推测越南政治局应该另有打算。
果不其然,越南政治局隐瞒了胡志明去世的真实时间,在9月4日凌晨通过广播宣告:
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越南民主共和国总统胡志明同志,因严重的心脏病突然发作,于1969年9月3日9时47分去世,终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