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君主投降之后,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
创始人
2024-11-17 20:43:15
0

原标题:为什么三国君主投降之后,魏称王,吴称侯,蜀称公?

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王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封赐制度,《礼记﹒王制》曰:“王者之制爵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虽然不同的朝代都会有所变化,但是总体上呈现的还是沿袭的这一制度。

历史上魏蜀吴三国相继投降,而他们的君主也都变成了亡国之君,他们分别是魏主曹奂,蜀汉后主刘禅,东吴末帝孙皓。

而这几个君主归降之后,曹魏曹奂被封为陈留王,蜀汉刘禅被封为安乐公,孙吴孙皓则被封为归命侯。为什么三国的国主投降之后,得到的封赐却不一样呢?为什么曹魏主是王位,而孙皓、刘禅却分别只是侯、公呢?

蜀汉主动投降,赏赐丰厚

三国时期,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鼎立,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等成语中也可以看出,当时为了政权各路英雄豪杰可谓是拼尽全力。但是他们或许从未想到过,他们打下的天下居然都被子孙后代霍霍完了,最终居然败给了司马懿的子孙,甚至他们的子孙还甘愿对司马家族俯首称臣。当然,司马一族,对此自然是求之不得,不用动用一兵一卒就可以坐拥天下的大权,何乐而不为呢?

263年,当时的司马昭仍属于魏国,当时他下令要攻打蜀国,钟会和邓艾率领两路大军,攻势迅猛。不仅使得当地百姓惊慌失措,更是让蜀汉军队手足无措,节节后退。邓艾等人刚来到江油地区,蜀军将领马邈便立马投降,诸葛瞻父子也是相继战亡。朝廷上下更是乱作一团,甚至无人敢去抗击,刘禅召集大臣一同商量对策,但是大多是劝刘禅投降,其中谯周劝说刘禅,如今的境地,也只有投降才能保护蜀中的百姓的安危。

不过,刘禅在位的时候,不注重军队的建设,使得当时蜀汉的战斗大大降低,军心涣散。起初的连年征战也早已经使得百姓们苦不堪言,渴望能够安居乐业。思虑再三,刘禅决定采纳投降的建议。刘禅的投降自然甚是符合曹魏的心意,刘禅不仅仅是乖乖顺从强权,更加是乐不思蜀,这样的行为完全消除了司马昭的疑虑,又加之刘禅是第一个投降顺从的国家,如果能够好好对待,更会让其他的国家动摇。所以不仅将刘禅封为安乐公,更是赏赐数百名侍女奴婢,跟随他的子孙大臣也统统封官加爵。

曹魏对刘禅的加封其实是比照当时的汉献帝,当初曹丕一上位,就逼迫汉献帝退位,封为山阳公,蜀汉向来认为他们属于汉室宗亲,更是有复兴汉室的意思。所以将刘禅封为安乐公,也会让蜀汉人心生感激。不过刘禅的功绩自然是比不上汉献帝的,所以汉献帝的是“郡公”,刘禅的只是“县公”。

曹魏旧主,念及旧情

曹魏主是这个三个亡国之君之中,加封爵位最高的了,之所以给他如此的高位,正是因为司马氏也曾经为魏国效力。司马家族的历史是和曹操密不可分的,当初正是曹操任用司马懿,才让司马懿得以有机会能够发展自己的势力。曹操的儿子曹丕更是重用司马懿,司马懿也就见证了曹操的几代后人的成长,所以两个家族算是感情深厚。

最终司马家族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不仅获得了当政者的信任,更加是掌握了曹魏的政权,朝中一大批人都愿意为司马家族效力。到了265年,司马昭去世之后,由他的儿子司马炎继续继承他的霸业。当时追随司马昭的那些部下,便开始劝说司马炎推翻当时的曹魏政权,自立为帝。之后,司马炎就开始率领部下谋夺曹奂的帝位,登上帝位之后就发布诏书:“今天禄永终,天命在晋,司马氏功德弥隆,极天际地,可即皇帝正位,以绍魏统。封汝为陈留王,出就金墉城居止,当时起程,非宣诏不许入京”,将曾经的曹魏主封为陈留王。

以“王”为封可是最高的赏赐。要知道,当初的曹魏是经历多少杀伐战乱才能够灭掉汉朝,换来如今的强国富民。而司马炎直接强夺政权,无异于坐享其成,所以自然应当对曾经的主君好一些,毕竟也是多亏了他的培养和信任,才能让司马炎能有机会进一步夺取政权。但是从诏书中也不难看出,司马炎还是忌惮曹魏王曾经的势力,怕他卷土重来,所以将他分封到远离京城的地方,并且不准他再进京,可见陈留王也只不过是一个虚名而已。

孙吴假意投降,仍有二心

蜀汉、曹魏都已经归于麾下,接下来要对付的自然就是孙吴了,279年,司马炎已然对孙吴势在必得,他全面筹备这场战争,派遣精兵攻占孙吴,一鼓作气直逼吴都建业,此时的孙吴并没有像蜀汉一样见势不妙就投降于司马昭,而是做了临死之前的挣扎,派了将领进行反抗。但是当时的孙吴早已没了优势,孙皓常年不关心朝政,只知道贪图享乐,百姓心生怨言,军队更是乱作一团。

司马昭这一发兵,轻松就攻下了孙吴。孙皓虽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但是却有着铮铮铁骨,书中记载:孙皓闻晋兵已入城,欲自刎。后来中书令胡冲、光禄勋薛莹纷纷劝说,曰:“陛下何不效安乐公刘禅乎?”皓从之,亦舆榇自缚,率诸文武,诣王濬军前归降。孙皓才无奈投降,但是态度恶劣,甚至还有着东山再起的心思。所以,司马炎一早看清楚了孙皓,归降只不过是缓兵之计,如果给他过大的权势,必然会掀起叛乱,所以只是封了一个“归命侯”。

结语:由此可见,古代的爵位制度也是加强集权的一种方法,越是不信任不忠心的人,得到的赏封也就更低。也有人可能疑惑司马昭为什么会给他们封爵位而不是直接永除后患,其实司马家族素来做面子功夫,这样的做法,正能体现他们的仁政,与其赶尽杀绝,不如收入麾下,控制好他们的权势,为己所用。本来封爵这件事情就是加强政权的一步棋,自然也要根据各种因素全方面衡量,因此三个国家的君主才会被封不同的爵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丈... 前言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作为蜀汉的重要武将,以丈八蛇矛作为其标志性武器,这把长达2.6米的兵器,单兵...
原创 朱... 洪武十三年,历史上最后一任丞相胡惟庸因被指控“谋反”而遭到处决。这场案件牵涉的人员高达三万余人,其残...
原创 蒙... 蒙古与清朝联姻的公主长啥样?比想象中的还要丑,别被古装剧骗了 引言:在汉朝之前,就已经有了联姻的政策...
原创 晚... 清朝官员的生活和地位 :您提到的关于官员和他们的服饰的细节说明了清朝社会等级和制度的复杂性。官员身份...
加征25%关税!和美国没谈拢,... 据和讯网报道,加拿大总理卡尼在钢铁厂讲话,宣布针对中国钢铁的新政策,贸易摩擦风云又起。2025年7月...
原创 清... 位居清末四大奇案之首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晚清四大冤案之首,历经七审七判才大白于...
原创 朱... 前言 当年朱元璋起义的时候,手中的大将们帮了他很大的忙,但是有一位大将,他早期的时候并不属于朱元璋,...
原创 沿... 沿用两千年的制度,竟是刘邦为了保住老爹的颜面,而想出来的 都说乱世出英雄,很多起义的名人,不管成败都...
原创 中... 大家小的时候可能都有看过一部剧,这一部剧在当时受到很多关注,当时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反面人物就是苏妲...
原创 前... 再说了,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国家的“老大哥”,就是苏联。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苏联给我们供应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