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手下一大将智勇双全,他若不死,李世民会有大麻烦
创始人
2024-11-01 07:15:50
0

原标题:隋炀帝手下一大将智勇双全,他若不死,李世民会有大麻烦

唐朝初年,曾经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北方的游牧部落,连年兴兵南下,进犯中原烧杀劫掠,对唐朝的边境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由于初唐久经战乱,国力未充,面对强大的游牧部族骑兵,连一代英主李世民也拿他们没办法,不得不采取隐忍偷安之策。甚至在长安城外与敌兵订立“渭水之盟”,送给颉利可汗大批金银财帛,以此来换得短暂安宁。直到数年之后,唐朝国力强盛之时,才出动大军对其进行了打击,但也未能根本解决问题。

但是在唐朝之前的隋朝,同样面对北方强大的游牧部族的威胁,隋朝皇帝的处理应对手段,明显要比唐朝轻松得多。隋朝在很少出动大军劳师远征的前提下,仅仅凭巧妙的外交策略,就让北方的游牧部族内部四分五裂,内乱重重,对隋朝的边境威胁几乎趋于瓦解状态,简直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堪称古代外交历史上的典型范例。

隋朝外交的成功,离不开一个人。此人就是隋朝武将长孙晟。长孙晟是隋唐时期一个很有特点的传奇人物。首先他的身份特殊,日后的唐太宗李世民的贤妻长孙皇后,就是长孙晟的亲女儿,因此他是李世民名副其实的老岳父。其次,长孙晟还创立了一个常用成语“一箭双雕”。《隋书》记载,长孙晟箭术如神,出使游牧部族时,当着沙钵略可汗的面,一箭射落天上两只飞雕,一举成名天下知。

虽然具有如此高明的箭术,但这对长孙晟来说,不过是不值一提的皮毛。他的能力远不止此,堪称智勇双全。在隋朝初年,北方边境的游牧部族开始强大起来,面对富庶的隋朝垂涎三尺,屡次三番发兵南下,双方经常发生剧烈的边境冲突,边疆形势日趋紧张。长孙晟多次出使塞北,谈判调停双方争端。长孙晟为人精明强干,在与敌方深入接触中,他逐渐发现了一个可乘之机。

当时的游牧部族貌似强大,其实是一个由众多部落组成的松散联盟,首领众多,彼此之间经常争权夺利抢地盘。长孙晟意识到了其中蕴含的战略意义,立即有了主意。他建议皇帝采用外交手段,通过封赏与和亲等途径,故意在部落首领中,制造出亲疏有别的气氛,拉拢倾向于隋朝的首领,分化孤立那些桀骜不驯的部落,制造并加剧内部产生矛盾,使之不能同心合力共抗隋朝。

长孙晟的妙计很快收到效果。游牧部族首领之间,本身就有一定隔阂,隋朝又有意给他们分成三六九等区别对待,得到好处的自然心满意足,成了隋朝的忠实小弟,没得到好处的心怀怨望,对他们各种羡慕嫉妒恨。彼此之间离心离德,甚至引发多次激烈的内乱冲突,隋朝北方的巨大威胁,被以最小的代价消弭于无形。

随着边境形势的安定,《隋书》记载,大业三年,隋炀帝甚至可以大摇大摆出巡长城以北的塞外地区,接受游牧部族首领的朝拜。为了树立隋炀帝的形象,长孙晟还用他的机智,导演了一出好戏。长孙晟事先拜会游牧部族各位可汗与首领,安排接驾事宜。在临时指定的皇帝行宫中,长孙晟看见地面上有杂草,就指着青草说了一句话:“此根大香。”

当时染干可汗势力最为强大,他一听此言,拔出一根草闻了闻,说:“根本不香啊”。长孙晟说:“天子驻跸的行宫,诸侯们应该亲自洒扫,保持整洁,才能显示恭敬之心。如今行宫院子中有这么多杂草,却没人清理,我还以为这草是香草,是大家有意留下的。”染干可汗恍然大悟,急忙说:“是我的罪过。我的地位权力,都是天子所赐,能有机会给天子效劳,岂敢推辞?我们边鄙之人不知法度,全靠将军您教导开化,这是您的恩惠,也是我的荣幸!”说完,染干可汗拔出佩刀,亲自动手割除杂草。平日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首领们,也争先恐后动手拔草,打扫卫生。

中原皇帝以巡视的名义,越过长城深入游牧部族控制区,千百年来都十分罕见,堪称隋朝外交历史上的奇迹。而游牧部族可汗亲自动手拔草,整理卫生,迎接中原皇帝,比之石敬瑭向契丹割让幽云十六州,宋朝向辽金西夏进贡岁币,实在不可同日而语。长孙晟也因此为隋朝外交立下盖世奇功。可惜长孙晟死得早,五十出头就病逝,隋朝这一大好局面很快恶化,双方大打出手,隋炀帝被包围在雁门关,差点回不来,哀叹说“假若长孙晟还活着。我怎会落到这步田地!”

隋炀帝说的很有道理。对于李世民而言,长孙晟幸亏死得早,他再活个十年八年,就会迎头赶上隋末唐初的大混战。岳父长孙晟,会与女婿李世民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双方各为其主。以长孙晟对隋炀帝的忠心,和他的文武全才的能力,加之他又是李世民的岳父身份,到时候李世民会有大麻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人教版PEP五年级英语上册单词... 今天给大家分享:家人们,有没有正在陪娃学英语的呀!今天来唠唠五年级英语上册(PEP)里超重要的这些单...
原创 在...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推翻之后,那时候的人们本以为会过上更加自由,令人向往的生活,没想到是进入到了另一个...
原创 大... 武昌起义以后,全国各省掀起了一波独立的热潮。这些独立的省份中,既有革命党人策划起义独立,也有立宪派组...
原创 大... 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原创 太... 中华民族历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夏商周的奴隶制社会到秦皇汉武的封建社会,中国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始终走...
原创 吴... 朝廷的更迭期间总是名不聊生、天下大乱,多方面的势力水火不容,争得你死我活。很多势力在这时起义造反,或...
原创 吴... 刘玄初:清初战略大师,险颠覆清康熙,因吴三桂救子心切功亏一篑 关于刘玄初的生卒年份和早年的事迹,其...
原创 她... 在民国丽人王映霞的一生中一共经历过两个男人,郁达夫可以算得上是最富有激情的那一个。在还没有追到王映霞...
原创 恭... 恭亲王是晚清时期,一个被后人赋予巨大希望的人。很多人觉得,如果当初道光皇帝不是选择咸丰,而是选择恭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