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见习记者 刘曈
2024年8月20日,新时代古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暨中国古都学会2024年年会在郑州开幕。本次活动由中国古都学会主办,郑州古都学会承办,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洛阳古都学会、开封古都学会与安阳古都学会协办。
中国古都学会1983年成立,多年以来致力于团结、联系和组织国内外古都研究者,广泛开展中国古都学的学术研究,为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代古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暨中国古都学会8月19日开设中国古都学会青年学者论坛,8月20日设“城市、建筑与社会”、“城市功能与环境选择”、“历史遗存与文化记忆”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四个组别进行研讨。来自各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关部门的100多名专家学者与研究者参会。
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在开幕式上深入阐述了他对中国古都学会的深刻认识,强调了中国古都学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古都如洛阳、开封等,作为中华文明延续性的象征,不仅是都城研究的核心,更是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的关键。通过深入挖掘都城文化、古都文化,我们能够有力地阐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征,从而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面对西方文明的广泛影响,讲好东方文明的传承故事与科学内涵,都城研究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郑州古都学会会长张民服介绍说,二十年前,在中国古都学会鼎力支持和各地古都学会的帮助下,郑州成功荣列中国八大古都。二十年来,以加入八大古都为契机,郑州在古都文化研究、文物保护与展示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郑州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顾万发说,目前,郑州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12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89项,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考古发掘项目先后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4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6项,数量位居全国城市首位。这些重大考古发现等,突显了郑州地区在华夏文明起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丰富了郑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了郑州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郑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赵恒康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郑州市委、市政府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守正创新,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保遗工程、考古前置等多项领域重大改革,统筹文物保护融入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郑州市的古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兴未艾,前景喜人。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贾付春表示,河南文化遗产之多、之盛、之连续,可谓是“天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把文物事业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文物事业呈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有效发挥了资政育人、传承文明、丰富生活、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