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之变。是曹魏政治上的转折点,他标志着曹魏政权正式退出舞台。司马懿家族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步伐,三国时代即将进入尾声。
曹魏之败亡一半是因为曹魏的皇帝都短命,一半原因就是曹丕,曹睿两代帝王对宗室的打压。而长期的富贵荣华也使得曹魏集团无法产生有能力的宗室了。高平陵之变不用是说换成曹操或者曹丕。换做任何一个稍微有点有政治能力和常识的人都会挟持皇帝前往许都,曹魏集团就是靠挟天子以令诸侯发家的,这点能力会没有?但曹爽就是没有,他选择了一个最不应该也是最操蛋的决策。这个决策对所有的人都是有益的,唯独对曹爽一人是错误的,曹爽是牺牲了自己为所有的人带来了平安。
在当时曹爽是唯一辅政大臣,也是近亲宗室。而且掌控皇帝。如果再来一次挟天子以令诸侯。无论在法理以及政治上一定会比当年的曹操要容易得多。曹爽完全可以皇帝名义罢免司马懿的职务。号令天下勤王,讨伐司马懿,此时西北都督是郭淮,其妻是曹爽亲戚,留守的陈泰也不是吃干饭的,毌丘俭是司马懿最大的对手,文钦,王凌,邺城还有宗室曹宇(曹魏宗亲最有能力的一个),曹肇,太原有王机,幽州有田豫,扬州还有魏明帝时在淮南屯田的士兵,这是唯一没有受到司马懿影响的地区。只要是皇帝发了诏书,各地兵马都相继派过来,浩浩荡荡的一齐开拔于洛阳,再加上名分在手占据优势。有很大的胜算,即便有不听调遣的。大概也只有保持中立。公开支持司马懿,可能性不大。可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曹爽都占据着最大优势。
司马懿只有空城一座,纵然是都城又能如何,虽然有跟随曹爽大臣的家眷。但司马懿也未必敢如果何,他只会要挟,绝不敢动手。一旦动手司马懿就彻底成为天下的死敌,也就彻底成全了曹爽的天下。而当时司马懿已经70有余,就算司马懿的亲信造反,又可以折腾几年?曹爽就完全可以平定司马懿叛乱。但曹爽惜命爱财,守家之犬。难怪桓范大骂,曹子丹一世英豪,咋生出如此猪狗不如的儿子。曹爽进入洛阳也就是诛杀三族之期。这一切怨不得别人。只能说是曹爽无能无知。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