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记者 刘美君)8月17—18日,由中国明史学会、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员会、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昌平乐多港隆重开幕。会议期间,明史学会陈支平会长、著名明史专家毛佩琦教授等百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莅临现场,围绕明代物质文化的各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共同探讨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
中国明史学会成立于1989年,为国家一级学会,荟萃了全国的明史专业学者和十多个分会及团体会员,是国内外明史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核心组织。本次会议突出了明代物质文化史的主题,通过交流与探讨,极大地加强了明文化研究的国际交流和文明互鉴,开阔了这一领域的国际化视野。
277年的明文化灿烂辉煌,书写了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璀璨的篇章。本次研讨会一些重要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学者们强调了明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时期,其文化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明文化与当代社会的关系,提出了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明文化的思考和建议。
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袁江玉介绍,此次研讨会收到学术论文90余篇,与往年相比,这届研讨会更加注重明代物质文化的研究,关于明十三陵、昌平地区的明文化的研究论文明显增加,这些论文对昌平区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昌平是明文化的汇聚之地,区域内明代历史遗迹众多,明文化内涵丰富。此次学术研讨会作为2024明文化论坛的组成部分,为明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将有助于提高公众对明文化的认识和关注。会上,专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为明文化的研究、阐释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对昌平区助力首都文化中心建设,推动文旅产业乃至区域高质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据了解,下一步,昌平区委、区政府将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禀赋优势,挖掘明文化价值,全力搭建全球明文化交流共享展示平台,通过逐步扩大文化遗产开放范围,提升博物馆展览展示水平,与高校、科研机构、文博单位合作,积极创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途径,做强“明文化”品牌,以“明文化”品牌导入资源、吸引流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促进文博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更多文化产业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