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兰台。
有网友问我,李宗仁与白崇禧率领的桂系军队战斗力那么强,为什么李宗仁与白崇禧就是斗不过蒋介石?
首先来说,桂系军队战斗力在国民党军队里算得上是第一等的。解放战争时期陈毅元帅在内部报告时都公开表示,广西军队的战斗力是国民党军中最强的。
桂军很顽强,是蒋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硬不缴枪,真是蛮子蛮打,非打死不缴枪,伤兵还拿枪打你,伙夫挑起担子逃跑还骂“丢你妈”,你捉他,他放下担子就用扁担打。他们不做工事,一到村子排长就用刺刀在围墙上划几个圈圈,以重机枪架起来打,通通通都成了枪眼,十几分钟就把阵地摆好了,射击非常准确。——陈毅,1947.12.30《一年来自卫战争总结》
既然桂系军队战斗力这么强,为什么李宗仁和白崇禧就是斗不过蒋介石呢?
这其中原因有很多,但是归根结底只有一条:
乡土主义终究是抵不过国家主义的。
毛主席曾经说过要搞五湖四海,不搞山头宗派。从抗日战争初期就强调,对于各地区、部队、各民族、各党派以及各种出身的干部,要一视同仁。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之所以能横扫八百万国民党军,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蒋介石大搞宗派、山头主义和江湖法则,“黄埔系”将领往往坐看杂牌将领被解放军歼灭而毫无表示。
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廖耀湘。
辽沈战役结束后,蒋介石在内部总结辽沈战役失败时,就着重提到了廖耀湘“精于兼并部队”,导致国民党军一线军官对廖耀湘毫无信任可言。
但是,说起来荒唐,蒋介石以及他的派系其实已经是国民党内最讲究“五湖四海”,最不讲究“山头”的了。
虽然我们都知道蒋介石用人唯亲,爱重用浙江人,但是毕竟蒋介石早期的谋士杨永泰是广东人,后期信任的张群是四川人;在军事上,何应钦、杜聿明、王耀武……可以说蒋介石中央军系统里大多数师以上军官都不是浙江籍。
而国民党内部真正大搞乡土主义,讲山头和宗派的两大势力,一个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率领的桂系,一个就是阎锡山。
如果我们看抗日战争时期李宗仁与白崇禧统领的桂系军队,就能发现桂系旅以上军官绝大多数都是广西人,极少数是广东人以及湖南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李宗仁和白崇禧起家就是靠的乡土主义或者说是广西主义。
他们两人团结广西青年军官驱逐执掌广西12年之久的陆荣廷的一大理由就是陆荣廷损害了“广西利益”。
乡土主义既是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人屡扑屡起的保证,保证了蒋介石没有办法绕过李宗仁和白崇禧处理广西事务,但同时也是李宗仁和白崇禧想要斗赢蒋介石的“紧箍咒”,在与蒋介石“争天下”时,乡土主义严重拖了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后腿。
1928年,蒋桂战争李宗仁与白崇禧之所以惨败于蒋介石,之所以李宗仁和白崇禧生平唯一一次被广西青年军官发动兵谏赶出广西,就是因为李宗仁与白崇禧想要尝试和蒋介石“争天下”。
而想要和蒋介石“争天下”,李宗仁和白崇禧就必须在用人上显得自己“五湖四海”,没有门户之见,这样才能“引四方英雄来投”。
可惜李宗仁和白崇禧才在湖北重用胡宗铎、陶钧等湖北籍将领引发了以俞作柏为代表的广西青年军官的严重不满,认为李宗仁和白崇禧“处事不公”,重用“外乡人”。
其结果就是蒋桂战争爆发后,俞作柏为代表的广西青年军官突然通电“反李、白”,造成了桂系全线崩溃,李宗仁和白崇禧也只能通电下野并且跑到香港去。
当然,李宗仁和白崇禧之所以能再次重新执掌广西,也是在广西青年军官们发现蒋介石企图“控制广西”后,不得不又请回李宗仁与白崇禧来执掌桂系。
其目的其实还是为了保证“广西优先”。
从俞作柏兵变以及李宗仁和白崇禧再次执掌桂系后,李宗仁与白崇禧其实也永远失去了在国民党内部“斗赢”蒋介石的可能性。
因为经历了俞作柏兵变之后,李宗仁和白崇禧都深深知道他们两人的政治生命其实已经和乡土主义绑定了,而乡土主义或者说山头主义是不可能赢的。
比如抗日战争时期,桂系占据了安徽省,在安徽大搞“广西优先”,惹得安徽全省士民怨沸腾。
事实上,在乡土主义盛行的广西,即使是广西籍有家国情怀的有志之士要么投奔红军,要么学黄绍竑一样投奔蒋介石。
其实不仅是桂系,阎锡山最后也逼走了自己多年的好友和合作伙伴,河北人商震;山西籍将领徐永昌因为看不惯阎锡山的乡土主义,觉得阎锡山格局太小,也投奔了蒋介石。
综上所述,李宗仁和白崇禧之所以“斗不过”蒋介石,最关键一条就在于蒋介石是国民党各派系里搞“五湖四海”最好的,而其他派系全是清一色的搞“山头
主义”,搞得最厉害的就是李宗仁、白崇禧和阎锡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