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邦坐上皇位后,谋士张良是如何自我保全,功成身退的?
创始人
2025-07-13 21:02:22
0

作为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谋士之一,很多人都知道张良的事迹,而人们之所以喜欢讨论张良,不仅仅是因为他帮助刘邦打下了天下,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在帮助汉朝建立统治之后,张良非常果断的选择远离政治,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对于一个谋士来说,他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功劳享受荣华富贵,但是他并没有像这样做。

对于张良来说,他早已将世态炎凉看在眼里,他也知道,如果继续留在刘邦身边,最终迎接他的将会是死亡,所以在自己功成名就之时,他选择了早早退出,但是按照道理来说,即使是张良有意退出,他也有可能遭到刘邦的清算,那么他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保全自己的性命的呢?

主动放弃兵权,不让刘邦猜忌,做一个没有实权的官

作为一个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大功臣,张良也有属于自己的兵马,而在论功行赏之时,本就功勋卓著的张良,自然能得到荣华富贵,然而在刘邦表明想要赏赐自己的时候,张良的行为的确打消了刘邦猜忌的念头。

在选择官职奖励时,张良并未选择掌握实权的武官,而是选择了几乎没有实权的文官,对于刘邦来说,只要能将军队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么即使有功臣造反,他也能及时的进行镇压,所以张良在成为文官之后,他心中的顾虑也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除。

新皇登基之时,张良并未明确表明立场,而是找借口离开官场

无论是刘邦在世,还是刘邦离去之后,张良都必须为自己的将来做考虑,而在汉朝政治中又有后宫不断的干预政治,所以在选择立场之时,稍有不慎,便会导致自己粉身碎骨。

新皇帝登基时,吕后就曾向相张良发出邀请,希望他可以加入自己的政治集团,辅佐新皇帝汉惠帝,然而对于张良来说,他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拒绝吕后或者是将消息告诉刘家,而是选择激流勇退,逐渐远离朝政。

张良借痴迷道教的幌子,很好的转移他人的目光

作为一个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张良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很多利益集团的心,为了更好的保全自己,他只好借修仙的幌子,称自己对道教十分痴迷,逐渐远离了政治。在此之前,张良的政治权力已经非常小了,而当他彻底用痴迷道教的幌子,表明他的志向并不在政治之中,更是让刘家和吕后等人打下了顾虑,而且从此之后他也再不过问朝政,只想在自己的世界里逍遥快活,也因此他保全了自己。

作为一个功臣,按照道理来说,他拿到皇室的奖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没有谁会在乎你是否忠心,人们只考虑的是自己的权利是否会受到影响,而在这种关键的时候,张良并未贪恋权利,而是逐步远离朝政,表明自己希望浪迹天涯的志向,最终才保全了自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盘... 历史上有很多皇帝,如果能够连续两代皇帝都是明君,那就是非常难得了,但如果是祖孙三代都是明君,那就是祖...
原创 身... #头条创作挑战赛# 话说杨坚在朝堂上立了个规矩,大臣们上朝两边会站着手持杀威棒的军士,如果谁在朝堂上...
原创 “... 说起明朝末年的“关宁铁骑”,很多网友的心中大概都会产生这样的印象:大明王朝的头号王牌军,让满清八旗都...
原创 老... 1985年,北京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当年的天安门广场,还可以自由进出。 这些老照片是法国摄影师阎雷(...
原创 新... 了解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曾经的中国是个落后的国家,是任由别国欺负不敢还手的人,甚至还签署过一些丧权辱国...
原创 《... 很多小伙伴都喜欢《唐朝诡事录》这部剧,追得不亦乐乎,不过里面有些情节和名词不太理解,咱们一起聊一聊!...
原创 她... 在清朝的那些皇帝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可能就是康熙和乾隆这对爷孙了。事实上夹在这两位中间的雍正,才是...
原创 隋... 隋末乱世,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众多造反头领中,血统最为高贵的是鸣凤梁帝萧铣。 萧铣的祖父的祖父是南...
原创 请... 郁达夫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
原创 水... 导语:在《水浒传》中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梁山好汉的战斗减员是非常厉害的。大多数的好汉,都在梁山跟方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