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燕云十六州:北宋王朝的遗憾之地,何以看尽华夏千年兴亡?
创始人
2025-07-13 05:32:36
0

燕云十六州一直以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军事地区。自五代十国以后,有四百余年落入北方少数民族之手。成了两宋朝整个的遗憾。很多人说北宋武力不振,积贫积弱。经常被少数民族吊打。那这全部都是宋朝自己的责任吗?只是因为它重文抑武的国策吗?

不惟如此,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因素。那么燕云十六州到底在宋朝以及后面的元明清地位几何呢?

一、丢失燕云两宋小

燕云十六州从地图上看,是和长城东段重合的。它是自古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的三八线,只要汉人手里占有这十六州,便可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唐末以前,这个地区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汉人把持的。

五代时期的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为了让当时辽太宗耶律德光帮助自己在晋安寨获胜,许诺将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九合计共十六州土地,割让给契丹。从此十六州在明朝以前,就一直在北方强势的游牧民族手里。

石敬瑭去世后,后周世宗柴荣曾率军拿下了三个州,但是很快又丢失,北宋就没摸到这块地区。宋太祖赵匡胤曾打算从契丹手里买回十六州,但宋太宗赵匡义即位后轻松拿下了北汉认为消灭契丹也不是难事。然而,高粱河之战宋军大败,从此两宋对阵北方契丹、女真、蒙古等族转攻为守。

太宗文功不成,转修文治。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军事上的"强干弱枝"导致边军无战力、而禁军平时又无事可做,没什么战斗力。

因此,很多人认为,燕云十六州是两宋武力不振的借口。曾经两汉击败匈奴;隋唐也曾彻底征服了东突厥、吐谷浑和高句丽;为何偏偏宋王朝要把100多年没有进取的理由压在一块"十二万平方公里"的燕云十六州呢?

其实北宋重文抑武和燕云十六州对于中原帝国的重要性并不矛盾。因为燕云地区的重要性犹如长城对一个王朝的重要性,万万不可小觑。

二、金元燕云以为都

北宋一直没拿回重要区域燕云,一路又无险可守,只能在开封驻扎了大量的禁军,宋太祖开封人为的种了大量的防护林来守卫都城不失。因为开封易攻难守,设置了大量的禁军,对边境地区的军队都不重视。

燕云的军事地位与契丹的强盛有一定的关联,这是为什么只有与辽抗衡的北宋,才以燕云十六州为借口。但是燕云十六州这个名词,在北宋以后没有再被大量提及,是不是燕云地区的战略地位下降了呢?

实际上,燕云地区越来越如咽喉般重要,契丹从燕云停下来,而金和元从燕云为踏板入主中原。

在辽和北宋军事不振以后,东北的女真人开始刀锋渐盛。当女真人与北宋相约灭辽之后,占据了燕云地区的金国一看北宋这么弱,为啥不吃了呢?

最终,金国凭借燕云为跳板,进攻中原,最终进一步占据了河南地,赵构仓皇逃窜到临安建立了偏安一隅的南宋。

金国占据了半壁江山一个世纪,继而统治中原的是蒙古大元帝国。

蒙古帝国一开始只是想干掉女真人而已,没想过统一中原。

因此,只有木华黎接管中原,而黄金家族的后代们,都在欧亚大陆各处征服着。木华黎十分重视中原,而中原之中,木华黎最看重的还是燕云之地。

木华黎认为,燕云之地,是连接江淮、蒙古高原的战略要地,地理形势险要;在整个蒙古处在心脏位置,很是重要。

而燕云地区,成为忽必烈建都首选,也是未来的政治、军事核心区域。

北宋以后,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都是通过燕云地区进入无险可守的中原。

之前千年建都的长安已经不再适合成为中华帝国的首都,而燕云地区的北京成为王朝首都的首选之地。比起长安,北京更合适作为物资运送的终点。所以选择建都燕云,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把物资集中到燕云,既满足了首都庞大的人口供养,又能迅速调配战时物资。换句话说,燕云地区被青睐成为建都首选地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其军事地位的重要性。

三、明清燕云称国门

当明军在徐达的率领下,进占大都的时候,丢失了燕云的蒙古人,已经不配和大明争雄。

而明帝国却凭借燕云地区为跳板,在朱元璋时期和朱棣时期,多次北征打击蒙古残余势力。让蒙古人越跑越北。

在尝到了甜头之后,朱棣把都城迁到了北京。但是,与其他中原王朝不同的是,明朝已经不重视西北的军事战略,把燕云及其外围,作为帝国经营的主要边疆地区。

为了让大明更加强大,兵部设置"九边"。而既是帝国的首都,燕云地区是九边的重要部分。

因为当时又兴起一个少数民族就是金的后代女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偏偏,女真的崛起,使得燕云地区真的变成了天子守国门。

明代,燕云地区的重要性犹如心脏般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一代雄主明成祖朱棣要把首都迁到北京的一个重要原因。

清和之前的金、元一样,并没有想霸占中原。皇太极时期曾多次向明求和,满洲人满足于像他们的先祖女真人一样,只是希望明朝给于他们平等相处的机会,建立贸贡关系。

在多尔衮入关时,所能凭借的主要力量只有八旗子弟十多万人而已。但是很快他们就建立了最后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王朝。这跟拿下燕云功不可没。

很多投降于清的官员,在清征服中原和建立帝国的过程中展示了他们的能力。因此,很多人认为大顺的失败,是农民的局限而非燕云。

蒙元征服南宋的时候,汉人士大夫拼死抵抗,陆秀夫崖山殉国,那为何明末的汉人没有这样的节操呢?

汉人士大夫已经知道无力回天了,不仅是民心上的,还有燕云地区的丢失。

当大清帝国占据了北京为核心的燕云地区的时候,很多有识之士认为他们已经没有任何机会了。

很多独立思考的士大夫投降清帝国并甘心臣服异族的核心原因,主要是他们认为燕云地区已经为清所占领,就算再负隅顽抗,已经不具备反攻的实力和条件了。徒增百姓的困苦。

结语

唐宋时期,燕云地区的战略价值异常重要;金元时期,燕云从边境成了首都成为游牧民族窥视中原的跳板和统治中原的核心。

明清时期,大明因以燕云为首都两百多年进可攻退可守;大清也因得到燕云而一统江山。燕云才是真的兵家和胡汉必争之地。

从五代到大清帝国的1000多年间,燕云地区,得之则兴,失之则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马...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自贫寒之身起家,历经血雨腥风,终于建立了大明政权。纵观朱元璋的一生,最为信任的...
原创 旧... 中国古代的史学家有个很不好的毛病,就是习惯于将身居高位者神话。比较著名的有刘邦之母与神龙交合、隋文帝...
隋唐诡事录:逃亡少爷饱餐一顿,... 隋炀帝征辽期间,十二军覆没,总管来护因此触犯军法被斩,炀帝怒不可遏,欲将来护的诸子一并诛杀。来护的儿...
原创 身... 李斯,向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制订国家政策,功不可没;另一方面,他和赵高...
原创 三... 三国名将赵云,赵子龙,可谓蜀汉刘氏政权的元老级人物,与关张齐名。赵云勇武,百万军中七进七出,战斗力不...
原创 苏...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苏联曾经是一...
原创 1... 文 影中纪实 编辑 影中纪实 前言 1985年,吉林的张金泉、张金禄兄妹二人乘坐火车抵达朝鲜平壤。 ...
原创 易... 易中天曾在北京大学作演讲,认为湖北襄阳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古时城区位置跟现在截然不同,不要以现在城区...
原创 1... 1954年8月11日晚上,时任国民党海、陆、空三军总参谋长的桂永清,在接到魏道明夫妇的邀请后,携带夫...
原创 清... 现代人都向往大城市,对那些坐在高级写字楼,穿着得体的白领心生羡慕,但事实上,外表光鲜亮丽的白领,也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