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为什么很少拍元朝相关的历史剧?不是不想拍,而是确实不能拍
创始人
2025-07-13 05:03:07
0

每一位雄才伟略的帝王都想着自己的帝国可以千年万年。秦始皇是这样、汉武帝是这样,就连将版图开创的历史上面积最大的成吉思汗也是这样。

他的孙子忽必烈,也想继续发扬爷爷的宏伟遗愿,想要将蒙古在他的手上发展得更为强大。

可是,影视圈有一个怪相,元朝有名的君主和将相也不算少,为什么很少有拍元朝历史剧的呢?原因究竟是为什么呢?

心腹、肘腋,皆是祸患

在汉家的传统文化中,帝位的继承制度一般是父子相承,也有一些偶然情况是兄弟相传的,更遥远的时代是尧舜这样的禅让制度。

这样的状态下,大多数都是和平过渡的,上一任皇帝施行的利国利民的政策也会很大程度的被继任皇帝保留甚至更加完善。当然,在继任过程中,也有会一些血腥杀伐的事件发生,但这种情况占少数。

与汉家的传统比较和平的帝位继承不同,蒙古族崇尚的是武力更高、威望更大者继承皇帝的位置,但并不是所有的部落首领,都会心悦诚服的承认皇帝的合法地位。

正如元世祖忽必烈,他的政治功绩虽然非常卓著,他所统领的部落虽然也是草原众多部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

但其他部落的首领也并非对他是真正的臣服,背地里还时常挑战他的权威,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忽必烈在建立元朝很多年后,仍然需要面临蒙古各部对他的皇权所构成的威胁。

如果说蒙古各部首领对忽必烈来说是肘腋之患,那么忽必烈的亲弟弟则让他费尽心思、头疼不已。

同为伟大的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的弟弟认为,自己也可以成为皇帝,甚至可以比哥哥更出色。

忽必烈可以成为既成吉思汗之后,蒙古第二伟大的人物,绝对不是偶然,他的聪明和睿智绝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意替代的。

在日防夜放四年之后,忽必烈最终险胜了自己的弟弟,随着弟弟的出局,忽必烈扫清了自己眼前的大患。

战胜了弟弟之后,忽必烈终于可以腾出手来,逐个清理与自己为敌的蒙古各部首领。在多年征战和苦心布局之下,在忽必烈的有生之年,他最终扫清了所有对他皇权构成威胁的各部首领。

然而,他苦心经营的和平局面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他的继任者们在忽必烈死后,为了争夺皇位,相互征伐、场面极其惨烈,就连忽必烈在世时实行的“亲汉”政策,也被他的继任者们弄得面目全非。

压迫、榨取人民

明太祖朱元璋在被迫出家之前,是一名给地主家放牛的乡间娃娃。朱元璋为什么会出家呢?

因为爹娘因为年成不好,家中无粮食饿死了,哥哥也在极度饥饿之下死了,就算是如此惨的情况,朱元璋只能破席一卷,将父母兄弟草草埋葬。

哪怕是家里没什么人了,还要面对地主们无情地征收税赋,无奈之下,朱元璋才被迫出家,只为了能活下去。

彼时的朱元璋是最底层的民众,境遇如此悲惨,地主仅仅只是乡里一霸,却可以如此鱼肉百姓。

上行下效,可想而知,比地主权力更大的元朝贵族们,鱼肉百姓的程度是不是比小地主更狠。

仅有的一星半点的史料证明,元朝贵族们对百姓们宽仁和善者甚少,大多数是秉承着游牧民族的习惯,肆意掠夺汉家百姓们用来活命的土地、财物。还规定,蒙古人打死汉民,只需赔偿其丧葬费用即可。

如果是汉民打死了蒙古人则会被判死刑,还将汉民当奴隶供以玩乐驱使。这些暴行,最终激起了汉民对元朝统治的严重不满,所以,在元朝统治的后期,才会有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样,发生了一波接一波的农民起义。

善待人民、不分贵贱和种族,人民自然会只想着安乐度日,如果不是实在无路可走、无法可活,老百姓们谁会想着造反呢.

权力倾轧、吏治混乱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在明太祖朱元璋彻底废除丞相这一职位之前,往前的朝代,皇帝权力微弱时,无不受着丞相的掣肘和威胁,就连骨子里流淌着先辈们勇猛血液的元朝皇帝也不例外。

在元朝统治后期,皇帝更换频繁,而蒙古贵族出身的丞相们却长期屹立不倒,把控朝政。元朝后期的皇帝们,好不容易斗倒了多年敌对的前任丞相,却恍然发现,丞相之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前门赶走了虎,而后门又进了狼。

在皇帝和丞相们车轮式的斗争中,最终亏损的是国家的元气。正是鉴于相权对皇权的威胁,明太祖朱元璋才下令彻底废除了丞相这一职位。

除了有权势过大的丞相长期把持朝政,元朝的选官制度也是非常混乱的,担任中央要职的几乎都是蒙古贵族。

汉人们几乎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出任元国朝廷的官职,因为元廷除了忽必烈之外,他的继任者们并没有意识到汉人会在国家的发展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影视圈中不愿多拍元朝历史剧的原因,还因为元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都是对外或对内进行战争。

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而战争必然会出现许多血腥的场面,蒙古铁骑曾经令世界各国都闻风丧胆。

为了不引起过多的负面舆论,和减少播放一些不利于人们身心发展的画面,影视圈对于元朝历史,只拍摄了成吉思汗和忽必烈这两位传奇人物的励志事迹。

再者,元朝之前的蒙古人并不习惯用文字来记述发生的事情,到元朝建立之后,也不注重记载本国的历史,对自己国家的专用文字也不着重发展,导致元朝历史史料缺乏,后人们无法经过史料解读当时的历史全貌,因此,拍元朝历史剧的也很少。

其实,元朝为什么会灭亡,归根究底,还是统治者不相信他族人民,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压迫、剥削的方式,才能使人臣服于他们的统治。可是历史证明,水能载舟、异能覆舟,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乐幸福是分不开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马...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自贫寒之身起家,历经血雨腥风,终于建立了大明政权。纵观朱元璋的一生,最为信任的...
原创 旧... 中国古代的史学家有个很不好的毛病,就是习惯于将身居高位者神话。比较著名的有刘邦之母与神龙交合、隋文帝...
隋唐诡事录:逃亡少爷饱餐一顿,... 隋炀帝征辽期间,十二军覆没,总管来护因此触犯军法被斩,炀帝怒不可遏,欲将来护的诸子一并诛杀。来护的儿...
原创 身... 李斯,向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制订国家政策,功不可没;另一方面,他和赵高...
原创 三... 三国名将赵云,赵子龙,可谓蜀汉刘氏政权的元老级人物,与关张齐名。赵云勇武,百万军中七进七出,战斗力不...
原创 苏... “本文章已经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版权认证,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抄袭,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苏联曾经是一...
原创 1... 文 影中纪实 编辑 影中纪实 前言 1985年,吉林的张金泉、张金禄兄妹二人乘坐火车抵达朝鲜平壤。 ...
原创 易... 易中天曾在北京大学作演讲,认为湖北襄阳是诸葛亮的躬耕之地。古时城区位置跟现在截然不同,不要以现在城区...
原创 1... 1954年8月11日晚上,时任国民党海、陆、空三军总参谋长的桂永清,在接到魏道明夫妇的邀请后,携带夫...
原创 清... 现代人都向往大城市,对那些坐在高级写字楼,穿着得体的白领心生羡慕,但事实上,外表光鲜亮丽的白领,也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