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军入关之时,明朝的精锐部队“关宁铁骑”到哪里去了?
创始人
2025-07-13 02:32:22
0

明朝末年,面对后金(清)在辽东地区咄咄逼人的态势,大明帝国节节败退。为了守住辽东,明朝的统治者想到了“以辽人守辽土”的方式,即征发辽东本地的居民进入军队之中,使之保卫自己的家乡。同时,明朝对于这支队伍重金投入,配备优良武器,同时军饷尽量不拖欠——为了支付庞大的辽东军饷,从魏公公开始便预支数年的税收,此举使得明朝内部的农民起义之火愈演愈烈。

但这支部队,终究是没有能够保住大明王朝,随着李自成的农民军进入北京,统治华夏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宣告灭亡。那么,明朝灭亡时,这支关宁军在哪里?在明朝灭亡之后,这支明朝的精锐部队,又有着怎样的命运?

明朝对于关宁军投入巨大,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成本收益是严重失衡的。关宁军几乎没有对辽东的局势起到太大作用,虽然这支军队的装备在明朝的战斗序列中最为精良,但这支部队却是以被动防御为主,几乎不主动进攻——因为其战斗力相比后金(清)而言还是逊色太多。以关宁军的“神器”三眼火铳为例,在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中,将之描绘为可在马上发射弹药,也可作为近战“狼牙棒”的多功能兵器,但实际上,三眼火铳的射程非常近,大约只有五十米;另外,三眼火铳的发射,需要支架,否则根本无法击中目标——因此其根本难以在马上发射。同时,关宁军的火铳如三眼铳,根本无法穿透后金(清)重装骑兵的装甲。所以,关宁军爱面对凶悍的女真时,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其更多的是依托关宁锦防线上的城市和堡垒,进行防御。

然而,明清之间,不可能一直保持相持,辽东的绝对归属权,终有一天是要清晰地确认的,于是,历时将近三年的松锦之战,于1640年正式爆发。此役的开端是皇太极围攻祖大寿驻守的锦州,明朝派遣洪承畴,率领关宁军全部主力十三万人救援。经过将近三年的较量,1642年,这场明清之间的大决战以明军惨败落下帷幕。此役,关宁军的主力损失殆尽,八万关宁军被歼灭,主帅洪承畴被俘,大将祖大寿亦被俘虏,名将曹变蛟战死辽东,吴三桂率领残余部队三万人退守山海关,自此,明朝的势力完全退出了辽东地区。

经过松锦之战,关宁军可以说是战斗力全失,最为精锐的部分全部葬身在清军的铁蹄之下,剩下的三万人不过是残兵败将,惊弓之鸟,蜷缩在山海关。后来,吴三桂陆续接收残兵,将部队扩充到五万。

1644年,明朝灭亡之时,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清军一路势如破竹,仅用两个月便清除了李自成所谓的百万大军。此时的关宁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已经成为了清军统一的箭头,他们作为清朝武装力量,南下江南,为清军攻城拔寨,扫除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这支由明朝重金打造的精锐之师,最终成为了消灭明王朝最后火种的先锋部队,说来也的确是无比讽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帝国,作为一种国家政治形态,通常指那些人口众多、国土广袤、经济军事实力雄厚的国家。在人类社会的演进中...
扬清风正气!广州持续深化骆秉章...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骆秉章是清代广东籍少有的正一品官员,首倡洋务、力行禁烟、为官廉洁、勤...
原创 不...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虽然只坚持了短短的14年,但这场农民运动...
原创 判... 近代的战争历史恍如昨日,人们在庆幸出生于和平年代时,更多是内心深处对军人的崇拜和感激,假使国难当头不...
石景山区博物馆之“玻璃钵” 随着1965年7月,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夫人华芳墓的发现,一批珍贵且精美的器物一一呈现在世人眼前,为研究...
原创 宋... 引言 宋夏战争爆发以来,宋朝在军事上处于不利地位,常常败多胜少——章楶在元祐六年(1091)二月至元...
原创 一... 要说东北是中国的大后方,可能好多人还没能反应过来。东北是大后方?东北不是前沿阵地吗?大后方不应该是大...
原创 解... “粟裕同志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 这句话,在解放战争时期,简直成了陈毅老总的一句口头禅。不管任何人向...
「天天成语」(45)两鼠斗穴 ... 来源: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新闻网 【典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其道远险狭,譬之犹...
原创 1... “经9月4日晚三度谈话,思想已通,仍回第十纵队工作。” 1948年9月5日一早,华东野战军副司令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