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柱石级人物韩信的人生可谓大起大落,他出身微寒,却靠着努力一步步登上高位。可正当他意气风发的时候,他又遭到处决,结局悲惨。其实,他的死本可以避免的,只要他当初手下留情,放过这两个人,那么他就能保全自身。
韩信是淮阴人,出生在一个已经走向没落的豪强家庭,他的幼年和少年过得并不如意,因为没有工作,也无田可耕,甚至一度连饭都吃不上,要不是有好心人接济,他恐怕要饿死街头了。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遍地都是反抗暴政的起义军,其中实力最为强劲的当属项羽了。
韩信想在战场搏取功名,遂去投奔项羽,他认为自己饱读兵书,胸中韬略无双,定能得到重用。没想到项羽只给了他一个小吏的职位,他的抱负根本无法施展,这让他十分郁闷,于是离开项羽,转而加入刘邦的汉军。
刘邦一开始也没有重视韩,也是只让他干一些毛糙小事,久而久之,他的耐心被磨光了,再次卸甲而去。萧何是知道韩信的才能的,他得知韩信离开了,马上骑快马去追,费尽心思才又将他带回来。与此同时,他亲自在刘邦面前为其说好话,刘邦也终于松口,拜韩信为大将军。
韩信领兵后汉军实力大增,汉军很快便通过奇谋突破秦岭天险,由汉中进入肥沃的关中地区,没过多久又兵出函谷,开始征伐天下。楚汉交战的时候,韩信一直在楚军后方袭扰其粮道,分散项羽的注意力,极大缓解了刘邦面临的军事压力。
后来,韩信受命攻打齐国,他很快便夺下了整个齐鲁旧土,彼时的刘邦正遭到楚军围困,形势危险。但韩信却拥兵自重,非但不去救援,反而写信给刘请求加官进爵。这一行为激怒了刘邦,虽然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应允了韩信,但心底里已经起了杀意,这为日后的韩信之死埋下了伏笔。
韩信手下有个谋士是个明白人,一直在劝说韩信自立为王,脱离刘邦,如若不然,一旦项羽被灭掉,失去用武之地的他必然会遭到刘邦的迫害。但韩信不愿意,他认为自己的地位和名利都是刘邦给的,他挂记刘邦的恩情,不愿叛汉。
楚军被击溃,项羽自杀之后,刘邦立即开始提防韩信,慢慢剥夺他的兵权。韩信有个好友名叫钟离眛,曾经在项羽手下服役,楚军败亡,他无处可去,便来投奔韩信。刘邦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准备对韩信动武。此时,在韩面前的有两条路,其一是自立为王,与刘邦分庭抗礼,凭着自己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必然能立于不败之地,其二便是向刘邦服软。
韩信选择了后者,他为了保全自己,居然将好友杀死。但刘邦并未因此而放过他,直接剥夺他的兵权,并将他囚禁在长安城中。韩信终于看清了刘邦的真面目,他决定动用武力为自己争取权益,结果遭到告发,吕后与萧何将他骗进宫里杀死,他的三族也被灭,可谓凄惨!
韩信的悲剧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倘若他当初不打败项羽,留着其牵制刘邦,那么自己的地位也能稳固下来。退一万步讲,他当初要是不杀钟离眛,而是选择与他一起举事,与刘邦对抗,那么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可惜韩信只知军事而不懂政治,他高看了刘邦,自己的一腔忠心最终是错付了。不过,韩信的历史贡献是无人能及的,他被誉为古代军事家的典范,确实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