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蒋介石升官记:靠“出卖兄弟”当上委员长,从小喽啰爬上权力巅峰
创始人
2025-07-11 22:02:24
0

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出生在浙江奉化一个盐商家庭。

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可以说老少皆知。

他在中国民国史上有着无法辩驳的地位,可以说那个年代每一个重大事件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举手投足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即使退守孤岛台湾,仍然时不时喊着反攻大陆来顽强显示自己的存在。

然而仔细地考量一下蒋先生的发迹史,就会发现蒋先生开始时的地位并不高,只是陈其美部下的一个小喽啰,他向上一步步爬居然是靠着出卖兄弟。

可以说蒋先生的升官记就是一部出卖兄弟的历史。

下面就详细介绍蒋介石是如何从小喽啰到委员长,如何靠出卖兄弟走向极力巅峰。

陈其美

陈其美,又名陈英士,是同盟会会员,也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肱股之臣。

蔡元培先生曾盛赞他为

“民国第一豪侠”。

蒋介石是在日本留学时与之结识,与其义结同盟。

辛亥革命时,陈其美在上海发动起义,上海光复后就任上海都督。挥兵浙江,攻占浙江巡抚衙门时,蒋介石是其麾下敢死队队长,自此追随陈其美左右,刺杀政敌,二次革命,肇和舰起义,护国军兴,陈其美的每一次行动,蒋介石都无役不与,冲锋在前。

亲信干将再加上同盟义弟,陈其美与蒋介石情好日密,孙中山也由此非常赏识蒋介石。

陈其美遇刺后,孙中山先生悲痛之余,以蒋介石为陈其美化身,对其大加栽培,蒋介石也由一个小小的敢死队长,进入孙中山先生眼中,成为刻意栽培的对象。

陈其美是蒋介石的盟兄,也是他的引路人,可以说没有陈其美就没有蒋介石。蒋介石也心知肚明,发迹后,对陈其美的侄儿陈果夫、陈立夫大加培养,成为国民党内部有名的CC派,主管国民党党务,权倾一时,人称“蒋家天下陈家党”。

大概是因为陈其美早年遇刺,蒋介石还没来得及同他翻脸,所以对他评价甚高,陈氏族人也由此得了很大的好处。但是下一个盟兄就倒了大霉,他就是许崇智。

许崇智

许崇智,广东番禺人,是国民党的元老,曾任陆军总长、建国粤军总司令,一直是蒋介石的上级。

两个人同样在日本相识,护国军时一起在东北共事,后在上海与张静江、蒋介石结为金兰兄弟。

因许崇智居二,故蒋介石称其为二哥。

孙中山先生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时,蒋介石认为官卑职小大发脾气,许崇智为了安抚他,

还特地让他兼任粤军参谋长,历史就这样悄悄地改变了。

孙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许崇智和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继任的呼声很高,一般认为最高领导人一定会出自这四个人之中,而当时蒋介石只是一个小小的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参谋长,根本没有资格下场参加角逐。

但是天上掉了个馅饼,廖仲恺突然遇刺身亡,凭空少了一个对手。

廖仲恺遇刺后,国民党中央责成汪精卫、许崇智和蒋介石彻查此案。

当时蒋介石同时兼任广州卫戍司令。

调查先是发现胡汉民的兄弟与廖案凶手有联系,接着发现廖案凶手与许崇智手下的粤军军官也有牵连,舆论顿时哗然。

蒋介石乘势而起,先是将胡汉民赶走,然后将许崇智的卫队缴械,并对许崇智软禁起来。

同时借助自己身兼粤军参谋长的便利逐一解除粤军武装,并将所有粤军军官换成黄埔军校军官,由此获得了粤军的指挥权。

一切就绪后蒋介石这才亲笔写信给许崇智,信中列载许崇智的种种过错,让其离开广东,并许诺三个月后复职,许崇智思前想后只能乘船前往上海,至此许崇智一败涂地,在国民党内的军事地位被蒋介石取代。

蒋介石在此之前不过是个小小的黄埔军校校长兼粤军参谋长,由此一跃而为国民党军事方面的首脑,为以后获取最高职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许崇智这个盟兄当然被坑得不轻,廖案之后,即使有机会出任要职,也只是一些毫无实权的徒有虚名之官,曾经的孙中山先生继任人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之人,以后的岁月不过是空度光阴罢了。

他死后,蒋介石也只是淡淡地发个唁电而已,大概在他心里,曾经的许二哥早就不存在了。

许崇智二哥做了蒋介石仕途上的一块垫脚石,他的大哥张静江也差不多。

张静江

张静江,浙江南浔人,其家豪富,有当地四象之称,投身革命后一直在财政方面支持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先生称之为“革命圣人”,是国民党四元老之一。

张静江结识蒋介石之后,一直作为幕后人为之出谋划策。

陈烔明叛乱时,张静江力促在上海的蒋介石前往中山舰陪护中山先生,由此获得了中山先生的信任,后又极力推荐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为其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是张静江引见第一功。

廖案之后,蒋介石鲁莽行事,赶走许崇智、胡汉民,又借口软弱,让汪精卫出国避风,一时之间风头无限,没想到树大招风,自己落入国民党各派的攻击之下,形势顿时万分危急,

幸好张静江挺身而出,以元老身份支持蒋介石

,蒋介石也由此成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正式获得指挥国民党全部军事力量的权力。

此是张静江救驾第二功。

北伐军兴,蒋介石准备同当时的武汉国民政府闹分裂,但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如果没有足够粮草,蒋介石就是一兵一卒也调动不了。

幸好张静江发动江浙财阀支援,一共募集了八千万元

,蒋介石借此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京国民政府也由此站稳了脚跟,正式同武汉国民政府分裂。

此是张静江筹饷第三功。

张静江三功,对蒋介石真是功同再造。

论功行赏,张静江一改以前摇羽毛扇的幕后形象,获取了浙江省政府主席一职,平时经常高唱着重视国计民生、发展经济,让人民富强,说是为国为民,

实际上就是为了背后江浙财阀的利益。

只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蒋介石通过孔祥熙、宋子文等人与美英帝国主义有了联系。张静江所代表的江浙财阀渐渐地失势,

张静江对于蒋介石再也没什么用处,自然要离开历史舞台,就像演员一样唱完戏该下场了。

张静江先是丢掉了浙江省政府主席一职,后又被排挤出中央执行委员会,渐渐地离开了国民党内部的领导核心,最后只能躲在国外整天吃斋念佛,直到病逝于纽约。

就这样蒋介石通过对张静江的一步步贬黜向美、英帝国主义献上了投命状,最后张静江就像被榨干的柠檬一样被蒋介石丢掉了。

幸运的是蒋介石虽然在政治上把张静江抛弃,但是私下仍然友好有加,曾与人通信时把张静江与孙中山先生相提并论。

张静江在美国纽约去世后,蒋介石也曾经在台北中央党部设立灵堂,自己臂缠黑纱为之悼念,

可谓荣宠有加,也算是陈其美之后下场比较好的。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一场国民党右派力量的大联合,

这其中张静江是财神爷,而杨虎就是一个血债累累的打手。

杨虎

杨虎,安徽省宁国县人,曾追随中山先生参加革命。

杨虎也曾是陈其美部下,与蒋介石并称陈其美的左肱右股,曾经一起参加过肇和舰起义。

中山先生逝世后,杨虎与蒋介石结为兄弟,自此开始了反革命打手生涯。

北伐军兴,当时中国最大城市上海已经起义的工人经过第三次武装起义控制,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特务处处长的杨虎遵照他盟弟蒋介石的指示,尽显屠夫本色,以清党为名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工人,整个大上海一时血雨腥风,时人称“虎狼成群”。

蒋介石当然大加赞扬,升其为上海警备司令、上海保安处处长、淞沪警备司令等显职。

杨虎却不知收敛,在上海滩横行无忌,甚至妄想同蒋介石平起平坐,孰料蒋介石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打手,事成之后随手弃之,很快,

杨虎所有实职都被免除,只捞了一个监察委员的虚职,可谓是一场空罢了。

这也是打手的悲哀。

黄郛

如果说蒋介石的发迹过程中,张静江是幕后的财神爷,杨虎是台上的打手,那么黄郛就是蒋介石的智囊。

黄郛浙江绍兴上虞百官镇人,同盟会员早年赴日本留学,与蒋介石相识,辛亥革命起,参与上海光复,并与陈其美,蒋介石结为盟兄弟。

护国战争之后,定居天津,与北洋政客交往,却逐渐与蒋介石分道扬镳,没有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

而是加入北洋政府,曾摄行总统职权。

北伐军兴,蒋介石痛感幕中无人,挥书见召,黄郛审时度势,毅然南下,为蒋介石出谋划策,使蒋介石有胆量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与当时武汉国民政府分庭抗礼。

黄郛由此项大功出任上海市特别市长、外交部长,负责外交事宜,一时风头无限。

只是弱国无外交,蒋介石又一意向列强妥协,黄郛出任外交部长自然是个背锅的角色

,北伐之后的宁案、济南惨案,无不丧权辱国,国人大哗,目之为汉奸,黄郛真是吃足了窝囊气,不得不引咎辞职。

可以说是蒋介石的又一个被借上位的盟兄。

蒋介石的盟兄弟除了上述几位,有案可查的还有李宗仁、冯玉祥和张学良。

李宗仁曾经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造成宁汉分裂。

冯玉祥支持蒋介石进行清党,并同意取消汪精卫的武汉政府。

张学良先是宣布东北易帜,然后在中原大战中又出手相助,使蒋介石赢得新军阀混战的全面胜利,成了当时中国无可置疑的最高统治者。

综上所述,蒋介石的仕途初期可形象地比喻为:

陈其美引蒋介石入门,许崇智做其垫脚石,黄郛为其出谋划策,张静江做财神爷后盾,杨虎作打手冲锋陷阵,李宗仁和冯玉祥左右搀扶,张学良临门一脚,就这样几个盟兄帮着契弟蒋介石由一个小喽啰一步步地成为国民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建立了独裁统治。

只是几个盟兄弟操心费力地也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陈其美上海遇刺,凶手到现在也不清楚是谁。

许崇智几经折腾后做了海外寓公,幸运的是得了个善终。

张静江吃斋念佛直至死于海外。

黄郛心灰意冷归隐山林后不久即死,即使死后还被骂做汉奸。

杨虎虽然作恶深重、头脑不清,幸好晚年新政府宽大为怀,即使叛乱大罪仍判法外就医,终于得了个善终。

李宗仁被逼逃亡海外,直到晚年落叶归根。

冯玉祥是在回国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因轮船失火而丧命,失火原因众说纷纭,也算死得不明不白。

张学良因西安事变兵谏,被蒋介石整整囚禁了六十年,幸运的是得享高寿,百岁高龄才死。

不知道这些人临终的时候会不会忏悔,正是这些人的努力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匣子。

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为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由以上可以看出,蒋介石虽然生活在二十世纪,但他的头脑还是过去的瓦岗寨时代,两人说得入巷,头脑一热,就斩鸡沥血互送盟书结为盟兄盟弟。

这种盟兄弟关系对于蒋介石的仕途初期确实大有帮助,也因此结识了一些不凡之士,如陈其美、张静江、黄郛,蒋介石也由此成为当时中国的第一号人物。

只是这种结盟兄弟划小圈圈的手段已经不适用于二十世纪,盟兄弟们念誓词时一腔热血,然而易景移,曾经的热血不复存在,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打算。

张静江支持蒋介石是为了江浙财阀的利益,黄郛是为了名,杨虎是为了利,李宗仁、冯玉祥和张学良是为了地盘和权势,以利交,自然是以利终,或者像许崇智一样,成了对方的垫脚石,或者盟兄弟之间反目成仇、大打出手。

最后一番纷扰之后,落了个一地鸡毛的下场。

即使不刀兵相见,身子在二十世纪,脑子还在过去,只会在盟兄弟们的小圈子里打转转,外人针扎不透,水泄不通,慢慢地脑子就成了花岗岩,即使能够得逞于一时,但也不能得逞于一世,到了最后,不落了个千夫所指的下场,难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桑乔转会尤文图斯,弗拉霍维奇加... 引言:转会市场的最新动态 在足球转会市场上,总有一些交易让人瞠目结舌,而贾登·桑乔和杜桑·弗拉霍...
原创 老... 老汉搬九条鱼罐子鉴宝,专家:目前从未见过,真的价值过亿了 在本期的鉴宝走进嘉峪关的节目中,有一位大爷...
原创 冯... 冯唐之所以一生难以得志,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实是在于他自己。因为他自己不会抓住机会,...
原创 朱...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特别了不起的皇帝,他完全没有家庭背景靠自己,一步一步通过上战场打下了自己的大明...
原创 为... 要是说到中国的乱世时期,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三国时期。那个时候的中原可以说是混乱无比,各路诸侯都...
原创 李... 李治功绩很高,为什么历史评价很低?评价却连连赵构都不如? 李治治政期间,也只有乾隆时期的版图与之相比...
原创 陕... 1937年春,陕西省南罗村的几位村民,正在田间忙着挖井。当村民挖出一个深洞后,他们却没有得到如预期所...
原创 她... 我们都知道,国外的种族歧视是很严重的,白人看不起黑人,黑人和白人看不起我们黄种人。这种歧视从十五世纪...
原创 看...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部三国演义洋洋洒洒一百二十回,向我们展示了三国的兴起败亡,...
原创 清... 清朝承袭明朝制度,保留了宗人府机构,其实宗人府机构就是皇族事务管理处,专门对皇族进行统一管理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