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的政权起步通常都有强劲的战斗力,但宋朝却与众不同。这个朝代在初期就显得疲弱不堪,不像盛世的唐朝那样让人振奋,反而脆弱不堪一击。为什么同样是王朝,宋朝却如此脆弱呢?
我们得谈谈宋朝的立国精神——“苟且偷安”。自开国皇帝赵匡胤开始,他就压制了朝中的文臣和大将的权力,让他们虽有名无实,导致国家改革力不从心,军队战斗力全无。
通过还原历史,我们来探究宋朝为何会奉行这种苟且偷安的立国精神。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通过“巧取豪夺”建立了宋朝,但担心这样的场景再次上演,因此削弱了朝中文臣武将的权力。赵匡胤的皇位是通过不道德的手段得来的,因此他一直害怕手下的文臣武将效仿他。
陈桥兵变是一个例子,赵匡胤在这次兵变中被推上皇位。这种背景下,他不得不削减将领的兵权,为自己的统治消除隐患。赵匡胤对石守信等高级将领说害怕黄袍加身重演,最终让这些将领放弃兵权,退隐山林,解决了个人心事。
这个决定对将领的衰落产生了影响,也让宋朝的外交政策陷入了困境。宋朝军队内强外弱,禁军由皇帝直接指挥,实力强于地方军。国防力量集中在京城,而地方军则老弱分散。遇到战争,由文官临时担任统帅,将领对部下一无所知。这种体制使得宋朝军队对外作战无能为力。
奸臣当道,宋朝出现大量投降派和主和派。他们推行割地称臣的议和政策,打压主战派,导致宋朝内外交困。从用人、用兵和对外政策来看,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中央权力颁布了致命的政策,使得宋朝国家精神长期苟且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