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巨著,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四大名著,经久不衰,为人们所喜爱。
然而,中国还有一些书籍,虽然在历史上曾有过影响,但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王阳明的心学,直到最近几年才在国内引起关注,而日本早在很久之前就已将其视为宝贵之书,深入学习。
魏源的《海国图志》也是一本被忽视的著作,详尽地介绍了世界各地的情况。魏源在写作时怀着爱国之情,目的明确,希望通过了解其他国家的优势,学习借鉴,从而使中国更具竞争力。
然而,这本书在当时却被认为是禁书,不允许阅读,甚至遭到毁灭。但这本书传入日本后却受到推崇,被列为明治维新时期必备的参考书。
还有一本令人惋惜的书籍,《几何原本》是一部未完成的希腊著作,却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教材之一。
如果要引进一本西方书籍,这本书必定是首选,因为它采用的公理化方法成为各种知识体系建立的典范。尽管中国有丰富的科技文献,却缺乏这样体系化的结构。如果能引入这本书,学习其中的结构体系,将有助于对科学有更宏观的理解。
很多西方科学家都是根据《几何原本》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观,爱因斯坦更是表示,如果欧几里得没有激发他年少时对科学的热情,他肯定不会成为天才科学家。这本书可以说是西方科技的启蒙之作,相当于中国儒学的《论语》。而想象一下,如果中国能引入并学习这本书,或许科学发展会更为迅速。
谈及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是最早一批来华的天主教士之一。他在明朝万历年间传教,也是最早研究中国文学、典籍的西方学者之一。他与中国科学家徐光启合作,共同翻译《几何原本》的前六卷。
然而,徐光启因父亲去世而被迫进行丁忧,回乡守坟。这个丁忧制度,虽然体现了孝道,但在某些情况下显得不合理。丁忧制度限制了徐光启的发展,也使得中国错失了《几何原本》的全本。此后,这本书直到两百年后由中国科学家李善兰完成翻译,但那时已是鸦片战争时期,科学研究已经迟到了。
可以说,丁忧制度对科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中国错过了一本重要的科学启蒙书,也可能因此失去了一批潜在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