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清宫戏的朋友心中都会有一个疑问,就是清军衣服上面经常会印着“兵”或者“勇”,为什么不统一标志呢?这两个字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勇”是要比“兵”强一些的。可能更勇敢一些吧。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两种兵哪个更厉害一些呢?
根据史书记载清朝国家的常备武装被称作“兵”,其中就包括“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些都是正规军,身上印的字就是“兵”,这些人从16岁以上的八旗男性中挑选,其余不足十六岁的都被称为预备军。
而勇也是兵的一种,是因为“满八旗”或者“绿旗营”的兵不够用了,招募一些附近的青壮年,这些人都不是国家的正式工,就算有功也不会用,战争一结束,这些人就哪来的回哪去。
但是在清朝末年,“满八旗”不行的时候,曾国藩就招募一些当地的青壮年定兵制,发饷粮,称为勇营。这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湘军”。这个时候勇是直接效忠于曾国藩的,而不是效忠于皇帝。
“兵”和“勇”很难说谁强谁弱,在清朝前期的时候,满八旗的士兵斗志昂扬,刚刚建立王朝,所以战斗力比较强,但是到了清朝中后期,这些满八旗的士兵,只知道安图享乐,所以战斗力已经不足“勇”了。
到了清朝后期“勇”才是国家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