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政治家张廷玉,因才华出众服侍三朝,可终究沦为御用工具
创始人
2025-07-10 20:01:57
0

《天下长河》电视剧中,在旧权臣索额图与纳兰明珠逐渐被冷落后,康熙重用新臣佟国维和张廷玉,提拔他们二人在内阁学习行走之前。

今天就来还原一下张廷玉的历史真面目,这位清朝政治家,虽然因才华出众,曾服侍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可是,他终究沦为封建统治者的御用工具。

一.出身名门,因诗文出色崭露头角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于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九月九日出生,是安徽桐城人。清代安徽桐城的张氏家族是个名门,张英(张廷玉父亲)、张廷玉、张若霭(张廷玉儿子),祖孙三代,都曾侍值内廷,且颇受康、雍、乾三帝的青睐,可谓“合家顶戴”,满门荣光。

张廷玉曾因父亲是主考管,而放弃过一次会试考试。直到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28岁的张廷玉再次参加会试,并考中进士,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正式踏入仕途。

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在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两年后,因为身体不好和精力不济提出退休,得到准许。没多久,张廷玉就因工作出众被选调南书房试用,开始了高层文秘生涯。

恋旧的康熙帝召张廷玉至畅春园,询问其父致仕居家近况,看到33岁的张廷玉说话条理清晰,稳重大方,对他印象非常好,于是命他写诗,想考考他的诗文才华应变能力。张廷玉立刻作了七言律诗二首,颇得康熙帝称许。

康熙帝当日奉旨让张廷玉正式侍值南书房,并特旨带数珠,著四品官服色。此时,就与电视剧《天下长河》中张廷玉出场的情节相吻合,他因诗文出色开始在康熙朝崭露头角。

之后,张廷玉就成了康熙的贴身秘书, 一直到45岁,他共给康熙帝服务12年,官至从二品的礼部侍郎。虽然官职并不高,但对文字水平要求较高的康熙非常赞许他的文字能力,在此期间,通过积累,不断拓宽了张廷玉的政治思想视野,开阔了思路格局。

特别是在康熙后期最重要的事件九子夺嫡中,张廷玉先是观望不轻易站队,后来立场坚定地选择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即后来的雍正),既体现了他敏锐的政治眼光,也为后来在雍正朝大展宏图奠定了基础。

二.雍正调整国策,让张廷玉崛起

张廷玉事业的最大成功期,是在雍正一朝,这完全得益于雍正皇帝对国策的调整。雍正虽然是九子夺嫡的获胜者,但是他登基后的统治起初并不安稳。由于支持雍正的满族功臣,在雍正登基后迅速腐败化,其代表就是隆科多和年羹尧。

结果年羹尧被雍正干掉、隆科多则被圈禁至死。而满人绝对是历代清帝的支柱性力量,但当支柱脆弱的时候,清帝也不妨扶植其他力量以为辅助,这就是汉臣在清朝的根本用处。

特别是雍正对汉人的能力绝对有认识,加上满人的腐化,这迫使他对清朝一直重满的国策做出些许调整。雍正四年,雍正拉拢的满洲贵族接二连三的被打倒后,无能人可用的雍正帝第一次被迫宣布“视满汉臣工均为一体”,这堪称清朝国策的第一次调整。在这种背景下,张廷玉得到了崛起的机会。

张廷玉为什么会被雍正帝看重呢?这自然有其独特的如下优势:首先是他迎合了雍正帝的历史观,这不仅表现在他替清朝修了一本又红又专的《明史》,更是直接替雍正修了一本确立雍正正统继承权的《圣祖(康熙)实录》。

张廷玉在修《圣祖实录》时将雍正的很多黑历史销毁,最重要的就是在《实录》里描绘了康熙死前,八名满人贵族(隆科多、允禩等)接受了康熙传位于胤禛的口谕;而且《实录》大大增加了雍正在康熙朝的功绩。

所以说: 张廷玉是从历史角度帮助雍正确立了其统治的合法性,这是他后来能进入太庙的直接入场券、也是他崛起的最大本钱。

第二,张廷玉有严重的满人化倾向,这和清朝统治者的政策有关。张廷玉学习满语是在科举完成之后,当时他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之职,这只是个过渡性的官,没有实权,为了以后能顺利当官,所以张廷玉在翰林院期间认真学习满语和满人风俗。

因“研究清书,几忘寝食”,三年后,在翰林院国语(满语)考试中,张廷玉综合成绩第一,这样才被提拔为翰林院检讨,也是因为满语写得好,他才受到康熙的青睐。所以说,张廷玉虽为汉人,实为满魂,其语言、习俗皆为满人风格,这使得雍正提拔他并不会有太大违和。

第三,张廷玉本身有能力。他善于言辞,雍正继位后特选张廷玉协办翰林院文章事,“凡有诏旨,则命廷玉入内”,雍正口述大意,张廷玉以书面语写成,并加以修饰“皆称旨”,张廷玉文章写得漂亮,这让汉语能力不强的雍正十分高兴,最终发展到了依赖张廷玉的地步“朕即位十一年来,在廷近内大臣一日不曾相离者,惟卿(张廷玉)一人”。

第四,张廷玉为人谨慎、低调。在雍正七年,雍正开设军机处,当时已是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的张廷玉即入职,此后他长期担任军机要职,但在任上,张廷玉谨小慎微,他自言“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并将八字列为座右铭,早晚诵读。张廷玉办事周到,全无科隆多等满人的骄横,这也是雍正喜爱张廷玉的原因。

在雍正一朝,张廷玉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领班军机大臣(首席军机大臣)等职,而且完善了军机处制度。在为雍正苦干实干的同时,自己的事业也达到了最高峰。

三.乾隆的民族观,终使张廷玉失宠

乾隆初期,因为张廷玉历事两朝、资历颇深,而且他为人谨慎,没有把柄,加上还是乾隆的老师,所以乾隆登基之初没敢动他。但乾隆十三年(1748)以后,乾隆屡屡以小事责难张廷玉,几乎吹毛求疵,弄得大学士、三等伯、军机大臣、三朝老臣、位极人臣的张廷玉脸面全无、进退失据。

张廷玉最后只能辞职,乾隆反而怒斥之,指责他“滥邀配享,忘恩树党,举荐失察,”最后削去伯爵,取消配享(张廷玉死后乾隆心软又让他进了太庙),罢官,将之踢出政局。而这背后的根源在于乾隆的民族观。因为乾隆想重振满人威风,他将清朝的“内满外汉,首重满洲”的国策发挥到了极致。

总之,清朝政治家张廷玉,虽然因才华出众,曾服侍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可是,他终究沦为封建统治者的御用工具。这是由于他生错年代,一身才华完全被皇帝利用了,非常可悲。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美好年代,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终生。

本文由“老吴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今... 在浙江金华的朱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承载着家族记忆与岁月风霜的宝物,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币。朱先生的爷...
原创 孔...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神秘的时代,诸侯之间从未停止过的战争透着几分诡异,政治家、军事家蜂拥而出,给后世...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前三名皇帝是谁? 第三名,明思宗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原创 治... 关于电视剧《天下长河》中的第二主角陈潢,笔者已有文章《清朝治河名臣陈潢,许诺过三十年黄河清,为何最终...
原创 清... 在古代,皇帝的大臣们在称呼皇帝时常用“万岁”来表示对皇帝的尊敬,但这并不意味着皇帝真的能够活万岁。皇...
原创 玄...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的一个转折点,李世民破釜沉舟,在玄武门除掉了对手李建成与李元吉,逼迫李渊禅位,一...
原创 孙... 战国时期的天下就像一盘大棋,各国诸侯就像下棋的人,每一次的决定都有可能影响国家的兴亡,为了手中掌控更...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整个清朝铁帽子王都享受着很多的特权。但是在清朝覆灭之后,这些一直被大清...
原创 一... 一代名相陈廷敬,一代廉吏于成龙。清朝之时山西多富商,山西乔家更是富贵之名响彻整个大清。但是山西也多清...
原创 帝...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千古大帝李世民已经处于人生的最后阶段。 一、 临死前,李世民对太子李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