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声声的“keika”让日军胆寒不已,却没人知晓他的意思
创始人
2025-07-10 18:32:31
0

前言

2011年一位日本的历史研究学家跟随日本的使团访华,当他到达中国后向中方的接待人员提出“keika”是什么意思?

中方接待人员对于他这一问题则是满头雾水,这位日本学者在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之后,对工作人员解释道:

“我的父亲当年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后来战败回国后,他一直都在寻找这个答案。这个喊声在当年的战场上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以至于他常常在睡梦中大喊着keika惊醒,如今他已经去世了,我想要替他寻找这个答案。”

在场的工作人员听到这个说法后,不知道是什么想法。

工作人员答应了他的请求,向在场的人员询问,现场的工作人员并没有知晓keika是什么意思的。

人们对此感到疑惑,这个“kakei”真的是汉语词汇吗?有人提议会不会是少数民族的语言?也有人提出会不会是地方的方言?

要知道中国地大物博,地方方言的种类尤其繁多,十里不同风俗,语言自然是有所变化的。

就只说陕西地区,一个村子可能就一种方言,中国地区如此庞大,想要对比那可是一项十分耗费人力和物力的事情。

但是不经过仔细地核对,这些可能性无法被证实!

这日日本学者也明白这些道理,在他准备失望而归的时候,友好的中国人民提醒他既然当初是在中国打的仗,在哪里打的你总是知道的吧?

日本学者连忙道出是在滇缅公路一带,人们建议他去云南看看,哪里的少数民族方言之中,或许能够找到他想要的答案。

后来这位学者去了云南,在哪里他明白了一切。更知道了,当年他的父亲面对的是中国远征军。

图|中国远征军一、远征军组建的原因

第一,日军的战略变更。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日军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投入了大量的兵力,但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导致兵力被牵制。

日军的兵力投入由1937年的24个师团不断增长,到了1938年扩充到了34个师团。

而且日本在这场战争中的军费投入更是直线上升,在1938年的军费投入更是约有近六十亿日元,这导致国内的矛盾也越发激化。

在1938年10月的武汉会战结束后,日军侵略的脚步被迫停止,中日战场进入了相持阶段。这个时候的日军,急于寻求新的突破点,改变原有的大陆进攻策略,转而实行海洋控制策略。

日军试图通过占领缅甸等地区,将英、美等国家对中国的国际援助通道给斩断,进而绕道缅甸等地区将中国夹击,争取在中国战场取得有利的优势。

同时也是为了自己下一步夺取南太平洋等地区的自然资源铺路。希望能够凭借南太平洋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补充国内的经济损失,也是为了能够掠取足够的物资,供给战争的进行。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抓紧机会对东南亚地区进行了大肆的侵略,并将矛头对准了缅甸。

在1942年,日军派遣了约有六万的兵力对缅甸进行了大规模的进攻,这个人数远远超过了英国部署在缅甸的防守兵力。

日军在缅甸的进攻十分顺利,在1月底直接攻陷了缅甸东部地区的战略要地,在3月初拿下了缅甸的首都。

之后的一个月,日军对于缅甸的曼德勒重镇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想要切断滇缅公路。

图|在缅甸的日军

第二,中国对外通道被关闭

滇缅公路是由国民政府修建的从中国云南到缅甸的重要通道,直接与缅甸的中央铁路相连接,甚至可以直接抵达缅甸首都仰光。是国民政府在1938年,动用了二十万的民工,耗费无数资金搭建的战略要道。

滇缅公路是国民政府为运送在国际上购买的战略物资以及接受国际援助而修建的,事实上缅甸公路刚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

因为日军实施所谓的“海洋政策”,对中国大陆的沿海线进行了紧密的封锁,而又发动了对缅甸、法属印度支那的战争,到最后中国的对外运输通道就剩下了这一个地方。

根据国民党政府的记载,在三年中,滇缅公路运送了四十五吨的战略物资,要知道当时三年里总共才接收到了五十吨的物资。

1940年,英国大部分的兵力深陷欧洲战场,日军趁其不备对其出兵威胁,迫使英国关闭滇缅公路,英国保证在亚洲的殖民地不受日本的侵扰,同意了日本的请求。

1940年9月,日军海陆双向作战,攻入了法属印度支那地区,切断了北部的中越国际通道。

1941年,日本投入了十个师团的兵力对中国的海岸线进行封锁作战,将浙江沿海一带全部控制,雷州半岛也落入日军手中。至此,中国的海上对外通道被全部封锁。

中国抗战的胜利需要确保滇缅公路这条最后的国际通道更够保持通畅,如果滇缅公路运输不畅,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将会面临补给不足的严酷问题,因此入缅甸作战是必然的。

图|东南亚日军

第三,英美等国对日作战

在亚洲地区,日军主要的竞争对手就是英美两国,在中国战场上日军更是不断地对英美两国的相关势力进行打击,导致与英美等国家的积怨颇深。

但是,二战一开始英美等国家实施绥靖政策,这就助长了日本的嚣张气焰。

在1939年日军占领海南地区,直接威胁到了英美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这也导致了英美等国家的强烈不满。

此时的中国战场也进入了战略相持的局面,这让英美等国意识到战局的变化,美国部分高层提出了援助中国,对日本进行打击。

1940年6月,英法军队大败,英伦三岛危在旦夕。英国改变了战略方针,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守住资源投入最多殖民地的印度地区。

这时的英国希望能够通过中国的力量,对英国在远东地区的殖民地缅甸、马来西亚等其他殖民地进行支援。1940年10月英国解封被关闭的滇缅公路,向中方求和。

1940年9月,美日冲突加剧,罗斯福派遣空军志愿军援助中国。因为美国需要中国战场牵制日军的兵力,避免日军对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侵略加深。

滇缅公路的重要性,美军也是十分清楚的,美国积极推动中国军地入缅作战。

在1941年,英国政府邀请国民政府组成的考察团前往缅甸考察,在多次斟酌和协商之下,12月成立了中英军事同盟,共同防御滇缅公路。二、远征军入缅作战

1941年12月26日,中国决定组建远征军开赴缅甸支援英国军队,同日本进行作战。

1942年初,远征军的先锋部队地带了缅甸与云南的交界地带,因为英国军队存在顾虑迟迟没有动静,远征军在此处静候指令。直到1月底,日军对缅甸东部大举进攻,英国军队才遵照协定,求援中国远征军。

图|中国远征军

1942年2月,远征军的第六军的2个师团开赴缅甸的景东地区,其余部队仍旧是原地待命。

同时缅甸的仰光被日军大肆进攻,英国方面求援,中国远征军全面入缅甸作战。参战的是中国远征军的10个师团共计10万人,由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统一指挥。

中国远征军的第五军在缅甸的曼德勒进行作战。先遣部队在同古地区掩护作战,为主力军的集结拖延时机。谋划与缅军会和,共击日军收复缅甸南部地区。

但是缅甸军的指挥官在仰光地区没能组织起来有效的抵抗,使得仰光地区在一周之内就落入了日军的手中。

在仰光沦陷的当天,中国远征军与英国方面的军队汇合,决定分三路作战。英军在西面抗击日军,东路则由中国军队第六军与日本抗衡。

日军在取得第一阶段的胜利之后,计划乘胜追击,计划在曼德勒地区全歼中国军队。在1942年3月16日,日军派遣出了四十多架战斗机对同古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

1942年3月20日,同古战争爆发。

日本大量的战斗机在同古的上方不断轰炸,并与英军战斗机展开了较量,英国战斗机损伤众多,被击毁二十八架,重伤无法起飞的有八架,而轻伤的有二十二架。

日军基本掌握了同古地区的空中力量。

22日,远征军第200师配合作战,日军进攻受挫,装甲车、坦克等重型武器受损严重。24日,日本夺取了永克冈机场,远征军第200师敌日军三面包围。

26日,第200师阵地被破。日军还对远征军部队投放了大量的毒气,导致远征军伤亡惨重。

图|中国远征军各师长

30日,第200团在多方掩护之下突围成功。

此次第200团共计杀敌五千余人,重创了日军的55师团,使得日军在缅甸的势力大受打击。

但是当日军发现远征军向北转移的意图之后,便开启了猛烈的进攻,远征军给予了强有力的反击,让日军受创暂停了脚步。

1942年4月初,日军的脚步来到了普罗美,这使得中国远征军的防线完全暴露在了敌人的眼皮之下。

1932年4月2日,日军占领同古后,征集大量兵力向曼德勒实施进攻 ,他派遣的其他两部日军左右夹击。

此次战役日军将飞机坦克 大炮全部用上 ,共计出兵三个联队,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

同时在4月5日蒋介石增调第六十六军入缅甸作战 ,并将军队的指挥权授予英国史迪威。

蒋介石的这番举动导致了在11日~16日日军全面进攻之时 ,史迪威对中国军队并不在意,全然不顾中国远征军的作战计划。

要求中国远征军接手英军防守的沙斯瓦、马圭等地,并对其进行掩护方便英军方面撤退。

但是英国军队在撤退途中遇到了日军的阻挡,日军的猛烈攻击致其平桥河南岸的英军均溃败而逃。

在4月17日 日军占领了马圭地区 ,迫使英国军队第一师约七千人被围困在荒漠地区,中国远征军第113团奉命前往救围,全团一千余人在此次战役中消灭日军一个联队,打开了日军的防守缺口 为被困的英国军队开辟了一条生命通道。

图|远征军入缅作战图

但是在进攻途中,日军的猛烈攻击导致113团一营营长战死。而后,一一三团与日军血战击溃日军,在团长刘放吾的带领下,经过多日的苦战,收复了缅甸的仁安部分地区。

这场战役中,中国远征军共解救了英军七千多人、缅甸军官 美国传销是新闻记者等约五百多人,这一战役被称之为"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 "。

并且4月20日作为“光复仁安羌解救英军日”,直到现在仍旧被纪念。

中国远征军的东线作战也战果累累,第五军与第六军在同古附近与日军展开激战。后同古失陷,远征军在莫契、东枝等地巡回作战。

在4月18日,中路的日军向曼德勒发起了进攻 ,驻守在此的英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为期八天的激战。

曼德勒地区的英军在26日彻底败退,甚至扔下了坦克、大炮等装备以此来减轻前行路上的重担。他们冲着印度的英帕尔地区进行撤退,真可称之为丢盔弃甲。

而中国远征军却因为被英军指挥部调遣去支援东枝,留守军力并不多没有能实现救援。在27日 ,中国远征军接到了在曼德勒进行会战的指令派遣。

图|中国远征军

在4月28日,日军攻占了西保抵达了腊戊城下。

29日,已经派遣了近二十架飞机 ,同时调动了三十台坦克配合,向腊戊发起了总攻 ,中国远征军败退 ,导致店面公路被日军彻底的切断。

国际社会对中国援助的大部分物资都囤积在这里,也都落入日军手中。

日军第56师由腊戊向中国的滇西进行侵略,驻扎在滇缅公路的第66军二十八师、二十九师与日军交战后惨败 ,日趋一路向前推进将战火推到了云南的怒江前线。

经过中国军队的紧急调遣,将渡过怒江的日军尽数歼灭 。

但日军第56师的一部转到攻占了八莫和密支那地区,至此,中国远征军陷入了日军的包围圈内 ,回国之路被完全切断。

英国指挥官下达命令要求中国远征军随着英国军队撤入印度,中国远征军的指挥官杜聿明向蒋介石发送电报,请求率领远征军回国,却得到回复要求远征军向密支那、片马地区转移。

杜聿明没有办法只好转移撤退,可在撤退途中遭遇日军袭击,并获取密支那地区沦陷的消息,随即开始艰难地转道回国之路 。

远征军第一次进入缅甸作战 ,共投入约11万兵力,回国的仅仅只有4万。三、第二次远征

当时,也有部分的远征军跟着英军撤往了印度,远征军的第二十二师、三十八师残部撤往印度后被英军整编为X部队。

在怒江防线逐渐稳定之后,国民党政府开始了对军队的训练,试图反攻缅甸。

同时蒋介石还将第30师、第14师、第50师的士兵空运到印度接受训练。

在1943年的3月,中国驻印远征军开入了野人山区 ,目的是掩护中美部队修建中印公路 。

图|野人山远征军墓地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度的远征军制定了代号为安纳吉姆的反攻缅甸北部的计划。

这是为了能够吸引火力 配合中国战场的战斗,也是为了保障中印公路的顺利开辟。

在12月27日,中印公路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跨越了野人山,抵达了新平洋地区。

在1943年10月24日,缅北战争开始打响。

中国驻印度的远征军第三十八师、二十二师兵分三路,对胡康河谷发起了进攻 。与敌人战斗了七天七夜 ,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在1944年的3月和10月,中国驻印度的远征军分别取得了孟拱河战役以及密支那战役的胜利。至此,中国驻印度的远征军顺利的完成了反攻缅甸北部的战略目标。四、滇西战役

1943年3月28日,中国远征军又从四川等地调取了12个军 31个师在云南集训。

1943年10月,滇西战役打响。这是中国远征军为了与中国驻印军相呼应,配合反攻缅北作战 ,主动与云南西部与日军作战,牵制日军。

直到1945年的1月,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会师,中印公路完成了建设。

1945年3月底,中国远征军与英国军队在乔梅胜利会师,标志着中国远征军的任务顺利完成 。不久之后,4月初中国驻印远征军也凯旋回国。

滇西战役一共打了八个多月,远征军收复了了松山、腾冲等云南多个地区 ,并将日军第56师团全部覆灭。这场战役造成中国远征军近七万人伤亡。五、keika的意思

图|中国远征军烈士陵园

日本的历史学家在描述场景时曾说过,在缅甸战场上,只要出现这个keika声音,中国的士兵们就好像疯了一样 。

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努力地往上冲,keika这个声音一旦响起,就意味着一具具日本士兵的尸体倒下 ,这让他们胆寒不已。

有很多日本军人觉得这个声音仿佛一个魔咒一样 ,能够让中国士兵失去理智,一往无前的向前冲。他们曾有人觉得这是古老的东方秘术,还曾有人以此去探索东方文化。

那位来中国寻找keika答案的日本历史研究家,他的父亲参与的战争就是滇西战役。

keika的意思在滇西话中就是回家的意思。

中国远征军中有许多人都是临时从云南征召而来,滇西语言是他们的母语。

他们在每次冲锋前大喊着keika,是为了回家。

每当远征兵的士兵们喊起这个词汇。

他们就知道自己在战场上冲锋的时刻到了。

在战场上进行冲锋每次都会有无数的生命在这里被收割,这一声声的keika,是中国远征军的士兵们在鼓励自己要活下去,即便不能活下去 身体无法回归故乡,灵魂也一定要随着风回到家乡。结语

今日的和平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 ,用生命和鲜血所铸就的。

我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而无私奉献、壮烈牺牲的革命先辈们,他们将永远将永远地活在我们心中。

直至今日仍旧有许多远征军的战士们静静地躺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之下 ,他们也想回家。

这些年来有很多的相关组织,对远征军的行军路线进行考察帮助那些长眠在缅甸的远征军们回家,希望有一天所有的远征军都可以回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孙... 中国古代铜镜起源演变全史 和中国、日本古代的小型微型铜镜 作者:孙汝初 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会 ...
中轴线:关乎中华文明,关乎人间... 北京中轴线鸟瞰 新华社发 广州古代传统中轴线和近代传统中轴线(...
原创 由... 清朝,是由女真族建立起的一个政权,起源于今天的长白山一带,其著名的领袖努尔哈赤因祖辈世代为建州左卫指...
原创 诸... 语言被称为一门艺术,说话则是一门学问,善于表达则成为一项关键技能。在人际关系中,很多的争斗并非发生在...
原创 “... 大家不妨想想看,在各行业里面的佼佼者,是不是多多少少有点左撇子呢?在生活中,有一部分大老板、商业奇才...
重温辉煌战役,见证百年党史 2024年7月6日暨渡江战役胜利75周年,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红船远航”党史学习实...
原创 秦... 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原本是西方边陲的小国,一直要面对游牧民族的威胁,生存环境极为恶劣。远离中原文明的...
原创 纵...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欢迎您关注我们,为您带来新视角新体验。】 之前笔者曾和朋友进行...
原创 八...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起的王朝,因此在统治时期带有一定的少数民族特色,除了剃发留辫、衣着马褂之外,最为明显...
原创 曾... 清朝末年,曾国藩在朝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是湘军的创立者,在政治、军事上颇有造诣。曾国藩之女,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