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的恩怨情仇,向来是非常分明的。有恩必报,有仇必报,这是他们的信条。宋江义释晁盖,而后者入主梁山后,立即表达对恩情的感激,派刘唐送上一百两金子。施恩对武松百般好待,武松明知施恩是出于对自己武力的借重,仍然义不容辞,毫不吝啬地为他出手。梁山大破祝家庄后,宋江更是不忘厚赏,告诉石秀逢白杨树就转弯的钟离老人。这一系列的善行凸显了梁山好汉的侠义之风。
然而,相对于恩,仇更是梁山好汉所热衷的。武松就是最鲜明的例子,他为了报仇杀死西门庆、潘金莲和王婆,表现出了强烈的复仇心理。其他好汉也都有过报仇的经历,如宋江活剐黄文炳、李逵怒杀李鬼、石秀智杀裴如海、杨雄怒杀潘巧云、解珍解宝诛杀毛太公一家、林冲杀陆虞侯、雷横枷打白秀英、燕顺杀刘高妻子等等,无一不是为了平反冤屈,伸张正义。这一连串的血海血仇,构成了梁山好汉的英勇形象。
然而,有趣的是,是否有人得罪了梁山好汉却能够逃脱性命呢?事实上,确实存在这样的例子,而且不止一个。最为著名的便是太尉高俅,他先后与排名梁山第六的豹子头林冲、第十的小旋风柴进、第十三的花和尚鲁智深,以及第十七的青面兽杨志结下了深仇大恨。高俅在地位上高人一等,如果梁山无法为此报仇,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然而,在《水浒传》的第八十回中,高俅征讨梁山,却在本事不济后被梁山俘虏,令人惊讶的是,梁山众好汉居然没有提出要杀他,显得有些窝囊。这让人纳闷,梁山英雄怎么会错失这么难得的机会呢?
进一步研究梁山历次出征,一个有趣的现象浮现出来。梁山先后打过清风寨、祝家庄、高唐州、青州、华州、大名府、曾头市、东平府、东昌府,几乎都是血流成河,老幼无恙。逃得性命的屈指可数,其中包括蔡九知府、梁中书、梁夫人以及一个不知姓名的东昌府知守。然而,梁山号称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却对大奸臣高俅却心存顾忌,甚至连大奸臣蔡京的儿子女儿女婿也未敢置一词。如果将这看作是一系列的巧合,那真是太过于刻意了。
最令人费解的是,梁山中有人明知被得罪,却选择不报复。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张文远,他和阎婆惜的恩恋关系曾为梁山带来麻烦。在宋江怒杀阎婆惜后,她假意稳住宋江,只要能保证自己晚年安宁,便答应将计就计,引宋江一同前往县衙,却在那里发起了一场骚扰。宋江潜逃后,张文远并未被梁山众人提及,似乎他在这场争端中逃过一劫。这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为什么宋江并未对得罪他的张文远展开报复呢?
或许,梁山主将宋江从两个方面权衡考虑了这个问题。首先,梁山是一个不推崇女色的地方,而宋江曾经批评王英对女人的态度,因此他可能不愿让梁山的兄弟们对自己和女人之间的事过分关注。其次,张文远一直居住在郓城,这是梁山两任寨主以及吴用、朱仝、雷横等一系列大人物的老家。宋江可能也不愿在家乡留下坏名声,因此对张文远较为宽容。即便梁山曾多次攻打地方,也未曾对郓城动手,显示出宋江对故土的尊重。这或许是张文远幸免于祸的原因。
综上所述,梁山好汉在报仇方面表现得义无反顾,然而却存在一些例外,如对待高俅和张文远这样的人物。这可能反映出梁山好汉的处事策略,或者是对个别情况的灵活处理。不管怎样,这些故事都为《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增添了一份复杂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