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福明:毛主席的专职理发师,儿子生病主席给500元救命钱
创始人
2025-07-10 07:02:30
0

1976年9月9零时10分,伟大的开国领袖毛主席,带着对国家和人民的不舍,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毛主席逝世后,全国上下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虽然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人们依然无法接受主席的离去。作为跟随毛主席十七年之久的理发师,周福明更是悲痛欲绝。

从1959年第一次为毛主席理发开始,十七年间周福明为主席理发多达1800余次,他和主席之间也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包括毛主席最后一次理发,也是周福明亲力亲为的,那也是他最为艰难的一次经历。后来他回忆说:“当时我整个人都是空的,眼泪都哭干了,有种天塌下来的感觉。”

周福明和毛主席的缘分,是从理发开始的,也可以说和主席的相遇相识,改写了周福明一生的命运。

1:

1935年,周福明出生于江苏扬州。自古扬州的“剪刀”就非常出名,年轻时的周福明走上了理发这条路,因他勤奋好学,细心又有责任心,几年下来就练就了一把好手艺。20岁时已经是杭州小有名气的理发师了,还被评为“青年标兵”。

1959年12月的一天, 周福明向往常一样,在店里忙得团团转。突然接到领导的通知:“收拾一下,待会要为一位重要的人物理发。”

看领导神情严肃,周福明心里有些纳闷:“到底是什么大人物呢?”

一直到晚上10点多,周福明才被接到南屏游泳馆,当时上前迎接他的,正好是李卫士长,他态度谦和地说:“我是毛主席的卫士长,今天请你来是要给毛主席理发的。”

周福明一听给毛主席理发,脑袋“嗡”一下,甚至都忘了跟李卫士长打招呼。随后他就跟随封耀松去见毛主席。

在路上,周福明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忙问封耀松:“一会见到毛主席如何称呼?是称呼“爷爷”,还是称呼“大爷”?”

封耀松说:称呼‘毛主席’”就行了。

俩人谈话间隙,毛主席来到了跟前。俩人还有一米多的距离时,毛主席就主动伸出了手,周福明也忘了紧张,他一边说:“主席好”,一边握住了主席的手。

不过,毛主席并没有要求马上理发,而是坐下来和周福明聊家常,先是问他是哪里人,又问了问他家里的情况。

周福明逐一回答了主席的问题,其实对于周福明的情况,毛主席早就了解清楚了,他这么做就是为了帮助周福明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

毛主席虽然是高高在上的领导,但是他的细心和贴心,确实让人很感动。

简单地暖了暖之后,毛主席才说:“好了,我们开始理发吧!”

其实,第一次理发,毛主席比周福明要紧张,当时主席老是憋着气,鼓着嘴巴,其目的是想配合周福明,但这样反而不利于周福明为主席刮胡子。

于是,周福明就说:“主席,您千万不要憋气,您随意就行,我刮到哪里,会提前给您指出来。”

周福明的“不紧张”和精湛的手艺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过了三个月后,主席再次来到杭州,又点名让周福明来理发。

通过这几次的短暂的接触,周福明的机灵和细心让主席很是欣赏,随即有了将他调到身边工作的想法。

有一次,理完发后,主席用征求的口吻问周福明:“小周啊,将你调到北京工作,如何啊?”

能够到毛主席身边工作,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而且几次接触下来,毛主席的和蔼可亲和谦虚随和,也让周福明无比佩服。

主席话音刚落,周福明就回答说:“主席,我愿意。”

听到这儿,毛主席笑了笑说:“别着急答应,回去问问你的领导和妻子,他们的意见也很重要。”通过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毛主席很尊重人,将“民主”二字诠释得淋漓尽致。

最终,无论是领导还是妻子,都选择无条件支持周福明,妻子还说:“到了北京,好好工作,不要辜负主席的信任,家里你放心就好了。”

1960年4月下旬,周福明告别了家人和生活了多年的杭州,跟随毛主席来到了北京,开启了另一种生活和工作模式。

2:

作为毛主席的“专职理发师”,周福明从来不敢怠慢。

不过主席的头发比较硬,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怒发冲冠”,但我们看到照片上毛主席的头发都特别顺溜,这背后离不开周福明的用心和细心。

周福明后来回忆说:“我给主席理发,是从来不用吹风的。”不用吹风却能将头发打理得那么顺,这背后有什么妙招呢?

原来每次主席睡觉起来,周福明都先用热毛巾敷,然后再蓖子反复蓖,就这样反复操作,一直到头发顺溜为止。

周福清不但为毛主席理发,还学会了按摩和推拿,每当主席工作累的时候,他就会为主席按摩,他之所以这么做,是真的心疼毛主席。

真正走进毛主席的生活,周福明才知道,要管理这么大的国家,主席付出了太多辛苦和心血,主席常说:“我是人民的儿子,就是要为人民服务。”

为了国家的强大,主席总是加班加点地工作,压缩睡眠是常态,有时候往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半天的时间,甚至到凌晨两三点中还在忙碌着。

这份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让周福明既佩服又心疼,所以他自学了按摩和推拿,就是希望能够多照顾一下主席的身体。

周福明不但贴心,还爱动脑筋。有一次,主席在床边吃饭,因为床高桌子矮,主席弓着背,给人的感觉很不舒服。

这一幕落在周福清眼里,他就想重新为主席设计一个桌子,当时主席还惊讶地问:“你会吗?”

周福明一边量尺寸,一边说:“试试吧!”

最后他根据尺寸设计了图纸,木匠做好之后,主席发现高矮正合适,以后再也不用弓背、跪着脚吃饭了。

从1962年起,周福明除了担任理发师外,还兼做毛主席的内勤工作,主要负责两件事,一是给主席擦澡,二是陪毛主席吃饭。

越是跟主席深度接触,越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和吸引。除了工作兢兢业业外,主席的勤俭节约也让周福明从心里佩服。

平日里,主席的饭桌是都是粗茶淡饭,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主席的衣服也是左一个补丁右一个补丁的,袜子又破洞也不舍得扔。所以除了理发外,周福明还多了一个工作,就是帮毛主席缝补衣服。

看着忙碌又节约的主席,周福明心里满是心疼,可是他也深深地了解主席,他心里压根没有自己,他心系天下百姓,就算劝他多休息一下,他也不会听的。

在外人眼里,毛主席是国家领导人,但在周福明眼里,他更像一个大家长,也像一个长辈和亲人,这不仅是因为主席和蔼可亲,还因为他很博爱。

3:

当年,因为在主席身边工作时间比较紧,周福明无暇顾及家里,结果儿子得了败血症,住进了医院。

起初,周福明担心毛主席公务繁忙,并没有汇报家里的情况,但是那段时间他总是愁眉不展,他这些微小的变化,最后被毛主席发现了。

主席亲切地问:“小周,你最近好像有心事啊?”

周福明赶紧说:“没有,主席,都挺好的。”

主席听后摆摆手说:“你骗不了我,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

周福明一看,压根瞒不住了,就将儿子的病情跟毛主席说了,主席听后很担心,让他赶紧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回家照顾儿子。

除此外,主席还从自己的稿费里拿出500元,派人送到周福明家里,让他给孩子好好治病。主席的暖心让周福明很感动,接过钱后他就哭了。

在那个并不富有的年代,500块钱不是小数目,真是救命钱啊!后来孩子终于成功脱险,他说:“孩子的命是医生给的,也是毛主席给的。”

晚年周福明回忆这件事时,依然禁不住热泪盈眶,他还说:“在主席身边工作的人,几乎都用过他的钱,有多有少,那都是主席的稿费,对工作人员近他从来都是大公无私的。”

其实,这也不是毛主席第一次在金钱上保住周福明。

当初,考虑周福明和妻子两地分居,主席就让周福明将妻子也接到了北京,虽然那会北京不比现在,但整体消费相对也是高的。

主席考虑周福明刚在北京安家不容易,也是从自己稿费中拿出300元,让他作为家用,这一点一滴的关怀之情,周福明都记在心里呢。

毛主席不仅在金钱上帮助周福明,在工作上和个人成长上也如此。

4:

当年,周福明来到北京时,才二十几岁,主席就对他说:“你还这么 年轻,应该多学点东西,也好锻炼一下自己,以后你跟着卫士值班,学着做点管理工作,你看如何?”

周福明听后,表示“绝对服从主席安排”。

从此后,周福明就跟着卫士一起值班,这期间他成长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没过两年年长的卫士转岗,他就开始独立值班。

主席总是这么贴心,尽可能让身边的工作人员都能得到锻炼和成长。后来主席到外地视察,都会带着周福明,一方面是理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见见世面。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见过大山大河后,周福明的眼界和格局都得到了飞跃般的提高,这背后他要感激得人,自然是毛主席。

可以说,毛主席改写了周福明一生,而得到主席教诲的他,也成长为了一个低调、谦逊又很有热心肠的人。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走完了他光辉而伟大的一生,周福明最后一次为主席理发,那日他 几乎是全程跪着给主席整理仪容的,当时眼泪都哭干了。主席虽然走了,但在周福明心里他老人家一直都在。

毛主席病逝后,周福明被调到了警卫局工作,换了新岗位的他,依然勤勤恳恳,他说:“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能给毛主席丢脸。”

从警卫局退休后,周福明也没有颐养天年,他还想为主席做点事。于是,他多次提出去负责管理毛主席曾居住过的丰泽园,算是为毛主席“守家”。

只不过他的请求让警卫局有些为难,因为并没有多余的经费,但周福明并没有放弃,他说:“只要能让我进丰泽园的大门,没工资我也干。”

周福明之所以把金钱看得这么轻,也是受毛主席的教诲。众所周知,毛主席一生都不在乎金钱,他对别人很慷慨,对自己则有些吝啬,如此大公无私的精神,也让周福明受益终身。

从此后,周福明就开始管理“丰泽园”,每次他走进那里,都会想起和毛主席相处的日子,那些日子虽然有些遥远,但却一直在他心底深处珍藏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取消抽签售卖,上海迪士尼夏日海...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俞金旻)7月10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上海迪士尼度假区获悉,将调整“2025...
原创 刘... 文 / 子玉 割据蜀地从来都是死局,如何守住蛋糕和破局是每一个割据蜀地的军阀都要面对的课题,这一点,...
原创 被... 典韦是【三国演义】中最被高估的将领,没有之一。其实这哥们的水平也就能在曹营称雄,放在整个汉末大时代背...
原创 4... 民国时期,政治动荡,而宋氏家族却成为了民国第一豪门。不仅是因为自家本身实力强劲,主要就是宋家的三个女...
原创 元... 元帝国是中华历史上的王朝之一,与五胡乱华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同。元帝国罕见的得到了儒家正史的承认...
原创 李... 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人才是成功的关键。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君主如刘邦、刘备、李世民等,都在开...
原创 为... 梁山好汉一百零八将聚义靠的是一个义字,可真正遵守这个的只有鲁智深和武松,最后两人纷纷出家为僧,告别这...
原创 高... 如今提起高岗,许多人可能已经遗忘了他,在红军时期,他是堪比刘志丹一般的人物,刘志丹牺牲后高岗成为了陕...
原创 民... 前言 作为“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暗杀能力不容置疑,但是,谁都没想到,他竟然会用那样的方式离开人间。...
原创 让... 有一个玩笑是这么说的,怎么才能活出日本江户时代贵族的样子呢?一顿饭一小碗,不许加饭,鱼吃完一面不许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