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主席非常仰仗的“开国第一将”,曾高度评价:粟裕最会带兵打仗
创始人
2025-07-09 20:31:58
0

不知道从何时起,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解放军所有的开国将帅中,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粟(裕)被称为毛主席麾下的"五虎上将"。

五人之中,彭、林、粟常常被放在一起比较,人们列举出种种事例,争论谁可称军事指挥能力之冠,多年来各持己见,莫衷一是。有人说,彭老总善打硬仗,只要是他认为不能打的仗,绝对胜不了。也有人说,林总善打巧仗,只要他说可以打,就一定能胜。而粟裕,则在两者之间,胸有丘壑,纵横捭阖,智计百出,用兵如神,毛主席称粟裕是最会带兵打仗的人。

黄桥之战,七千人大败三万人,粟裕一战成名,大放异彩。毛主席称赞道,此人了不起,必成大器。

1940年春,正值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又一次调转枪口,大举围攻正在华中坚持对日作战的新四军。按照中央积极开展苏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华中抗日力量的战略方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主力开赴长江以北,组建苏北新四军抗日指挥部,分任正、副总指挥。当时,国民党第三战区韩德勤部坐拥10万之众,视苏北新四军为"眼中刺,口中食",企图趁我军立足未稳之际将其一举消灭。在此情况下,是否能有效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关系到我新四军能否稳固苏北抗日根据地,开辟华中地区抗战新格局。

更为严峻的是,新四军兵力仅7000余人,而对阵的国民党军则超过30000,兵力对比悬殊。面对这一情况,粟裕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决定先拿战斗力最强的翁达独立旅开刀。这样一来,不仅能有力地震慑顽军,更能大大减轻后续作战的压力。果然,首战歼灭翁达旅之后,随着攻击黄桥的敌军被击退,战局随即向有利于我军的方面转折。我1、2、3纵完成了对敌89军的合围之后,仅用一夜时间,即将其全歼。

黄桥决战历时3天,新四军共歼敌12个团近15000人,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等军用物资,圆满实现了中央发展苏北抗日新局面的战略意图。此战歼敌甚多,战果颇丰,显示出了粟裕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毛主席夸赞道,粟裕同志了不起,将来可以指挥五十万人。

苏中七战七捷,以劣势完胜优势,揭开了粟裕大将伟大军事生涯的光辉序幕。

全面内战爆发后,蒋介石以主力58个旅共约46万人围攻华东解放区。粟裕经认真考虑后向中央建议,苏中部队多由当地人民子弟兵组成,不仅熟悉当地的地形民情,战斗士气亦颇为高涨,且该地物产丰富,能够很好地给部队提供给养。因此,应采取先苏中,后淮南;先内线,后外线的战略方针。遂决定发起苏中战役。

根据情报,蒋介石将于7月15日进攻黄桥、如皋、淮安等地,华中野战军决定先发制人,集中五倍于敌的兵力提前两日向国军整编第83师56、57两团发起进攻。激战两日之后,除少部逃脱外,国民党军3000多人被歼,初战即获全胜。17日,整编第49师辖下26、79旅分别推进至如皋东南和杨花桥地区,企图合击我驻如皋的解放军部队。另以三个师旅的主力分别向黄桥,姜堰进攻。根据这一情况,粟裕以苏中第1、第9军分区进行阻击,主力则长途奔袭50公里,赶在敌第49师立足未稳之际以优势兵力将其合围。激战两昼夜,歼灭敌49师师部,26旅全部,27旅大部共一万余人。

两次战役之后,我军人困马乏,极度疲惫,于是将主力转入休整。但李默安错误地以为华中野战军伤亡过大,甚至已失去战斗力,遂集中三个师的兵力,在十几架飞机的掩护下,企图寻求与我军决战。为保证主力部队获得足够休整,我军以第7纵队4个团进行阻击,5日后,我军主动撤离海安。

此后,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接连进行了李堡攻歼战、丁堰林梓攻坚战、如黄公路遭遇战、邵伯防御战等四次战役。苏中七战七捷,共消灭国民党军6个整旅5万3千余人,占进攻苏中的国民党军近半数。不仅使中央军委获得了内线作战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我军战胜美械装备下的国民党军队的信心。

淮海战役,直谏中央变部署,将军一战定乾坤。

苏中战役之后,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曾经有过这样的设想,以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组成第一兵团,南渡长江,挺近湘鄂,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带。粟裕在经过反复思考和慎重研究后认为,解放军跳到外线进行作战,有四个方面的不利因素。一是如此众多的部队在渡江时很容易遭到敌军的袭击,造成较大损失;二是外线作战缺乏根据地的支持,将会给后勤给养、伤员安置等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三是江南为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带,我军渡江后,将处于孤军作战,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四是江南沟汊纵横,水网众多,难以实现调敌重装集团而歼之的战略目标。

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接到粟裕的建议之后,十分重视,专门给陈粟发报,邀其前往党中央驻地进行会谈,研究决策关于外线作战问题。

最终,党中央认真听取了粟裕一番陈述之后,决定改变部署,华东野战军继续留在江北作战,寻机歼敌。1948年11月,华东、中原野战军近60万,国民党徐州"剿总"约80万,双方在徐蚌地区共投入超过140万人,进行了一场堪称改变解放战争战略格局的重要战役,粟裕任前敌总指挥。

在第一阶段的战役中,国民党方面误认为华东野战军在攻克济南的战役中伤亡过大,没有能力迅速南下进攻徐州。因此,刘峙在排兵布阵时轻敌大意,未能按计划将国军主力南移。我军兵贵神速,以3个纵队,将敌第7兵团包围于碾庄。11月19日起,经四昼夜激战,全歼第7兵团近10万人,击毙黄百韬。

随后,中原野战军集中主力开始合围黄维兵团,1948年11月25日,中野以7个纵队将黄维的12兵团包围于双堆集。由于国民党110师师长、中共地下党员廖运周战前率部归正,挫败了黄维兵团的突围计划。12月6日,中野、华野两个野战军发起了对黄维兵团的总攻。此战共歼灭国民党军12万人,司令员黄维被俘。

在战役的第三阶段,为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进一步瓦解敌军斗志,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决定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打",敦促杜聿明投降。在完成了平津战役的作战部署之后,1月6日,解放军向杜聿明部发起总攻,由于此前经过多日围困,杜聿明集团战斗力大减,曾密谋分路突围的计划亦无力执行。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在安徽省萧县张老张被俘后,淮海战役正式结束。

1961年9月,毛主席在接见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时说道:"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人叫粟裕,很会带兵打仗,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粟裕在我军中被誉为"军神",毛主席也曾多次高度评价。由此可见,粟裕将军的确堪称"开国第一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今... 在浙江金华的朱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承载着家族记忆与岁月风霜的宝物,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币。朱先生的爷...
原创 孔...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神秘的时代,诸侯之间从未停止过的战争透着几分诡异,政治家、军事家蜂拥而出,给后世...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前三名皇帝是谁? 第三名,明思宗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原创 治... 关于电视剧《天下长河》中的第二主角陈潢,笔者已有文章《清朝治河名臣陈潢,许诺过三十年黄河清,为何最终...
原创 清... 在古代,皇帝的大臣们在称呼皇帝时常用“万岁”来表示对皇帝的尊敬,但这并不意味着皇帝真的能够活万岁。皇...
原创 玄...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的一个转折点,李世民破釜沉舟,在玄武门除掉了对手李建成与李元吉,逼迫李渊禅位,一...
原创 孙... 战国时期的天下就像一盘大棋,各国诸侯就像下棋的人,每一次的决定都有可能影响国家的兴亡,为了手中掌控更...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整个清朝铁帽子王都享受着很多的特权。但是在清朝覆灭之后,这些一直被大清...
原创 一... 一代名相陈廷敬,一代廉吏于成龙。清朝之时山西多富商,山西乔家更是富贵之名响彻整个大清。但是山西也多清...
原创 帝...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千古大帝李世民已经处于人生的最后阶段。 一、 临死前,李世民对太子李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