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令侵华日军胆寒之人。
他身材魁梧,双枪弹无虚发,在密林中身形矫健,善于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抗日,足智多谋,名震东北,日军把他视作“心腹大患”。
后来,他领导的这支抗日联军逐渐被瓦解,他带着60人冲出敌人重围,却始终甩不掉后面紧跟的“尾巴”。
日军围追堵截,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
经过几天鏖战,7天没进食的杨靖宇身中五枪,不幸牺牲,而这一切,都拜他的手下爱将所赐。
这个爱将是谁?他为何要将自己的上司逼到绝境?
文化人屡立战功,杨靖宇委以重任
这个人就是程斌,来自吉林省伊通县,中学毕业。
在那个年代,这个学历还真是个文化人。
共产党在伊通秘密建立学生反日救国会时,程斌加入了该组织,并负责宣传活动。
这个工作对他来说得心应手,而且进步很快。
一个月后他加入了共青团,又过了三个月,他加入了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
不久,程斌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回家休养归队后,成了政治部保安连的一员。
杨靖宇当时是中共满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他把磐石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南满游击队,程斌被提拔为第二大队四小队队长,很快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杨靖宇成立了独立师第一师,更加需要人才,程斌先后担任保安连、柳河县游击队的政委,政治部主任等职。
第一师是杨靖宇亲手创建的主力部队,他是第一任师长。
后来,第二任师长不幸牺牲,程斌不仅有文化,而且有工作能力和指挥经验,顺理成章被提拔为第一师师长。
程斌深得杨靖宇真传,善于联合各路义勇军和土匪头目一起抗日。
有一次,他在本溪让1000多人自愿接受抗联领导,或与抗联配合行动。
上任第二年,他率领一师西征,在摩天岭战役中获胜,打出了抗联的名声。
他也深得杨靖宇和抗联上层领导的信任。
程斌逐渐在南满一带名声显赫,也成为了抗联一军的核心成员。
当时由于日寇对杨靖宇的一军实施疯狂讨伐,他们先割断抗联与老百姓的联系,还成立特种警察部队,专门针对抗联制定行动目标,同时想法分化、瓦解抗联人员,抗联处境极为艰难。
杨靖宇召开高层会议,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进行抗日游击战。
1838年,程斌率领抗联一军一师,来到了本溪老和尚帽子山,与日军展开游击战,此时他们已与杨靖宇总部失去联系。
在日军的严密封锁下,部队补给困难,缺衣少食,战斗减员十分严重,但他们仍然同日伪军进行着顽强的战斗,昼伏夜出,给敌军造成很大困扰。
杨靖宇当时已经让日本人胆寒,他的爱将程斌有勇有谋,被人称为“小杨靖宇”,日寇也把他视为眼中钉,欲拔之而后快。
为了消灭程斌这支抗联主力,日本人费尽了心机,他们制定了一套全方位遏制程斌的战略,一个巨大的阴谋张网以待。
被日军捏住软肋,主力师长投敌
伪满日军一方面采取震慑措施,切断游击队和当地老百姓的联系,同时派黑骑游击队对一师实施疯狂围剿。
日本人在本溪碱厂还设有一个叫“长岛工作班”的特务组织,专对军民实施攻心战,企图分化、瓦解他们,并以高官厚禄和金钱为诱饵策反。
日军的这些措施,让抗联一师在此地无法生存,转移至宽甸一带,结果处境更加艰难,程斌又试图率部返回本溪老和尚帽子山。
“长岛工作班”已经布置好了口袋,他们的招数颇具杀伤力,1937年就将中共柳河县委瓦解,并逮捕了县委书记冯剑英,此人随后投敌。
这次他们主攻对象是程斌的抗联一军一师,不久,抗联一军军需部长胡国臣、参谋长安光勋,相继被捕叛变。
这两个叛徒为了表功,给日寇献出招降程斌的锦囊妙计,那就是利用他孝子的软肋。
1838年6月,叛徒胡国臣带着日本人,先后抓捕了程斌的母亲张氏和哥哥程恩,并把他们关押在本溪碱厂,给他们拍照制成传单,到处散发,企图逼程斌投降。
程斌看到传单后心急如焚,而眼前既联系不上杨靖宇总部,部队处境又十分险恶,他开始动摇,生出了投敌的念头。
他投敌决心已定后,利用部队行至山沟里休息的时机,召集六团政委李刺苏和保安连政委李向前开会,试探两人对投敌的想法。
结果遭到他们反对。
程斌一不做二不休,乘其不备,拔出手枪向两位战友开枪,李刺苏当场身亡,李向前因胸前一个笔记本为他挡了子弹,负伤逃走。
军中的灵魂人物都心生二心,一位机枪连连长抢先一步投敌,他在出去搞给养时逃跑,投降了“长岛工作班”,并向日本特务供述了一师目前的情况,以及程斌有投降的意向。
日本特务对一师了解更透彻,后面采取的措施更有针对性。
随后两天,程斌连续给“长岛工作班”和当地警察所写信,表明他希望投诚的意愿和密谋具体事宜,接着他就向手下士兵公开投降决定,并用荷枪实弹威逼大家。
日本人见时机成熟,派了他的哥哥程恩带人来劝降。
日本人早就为程恩设计好台词,他问弟弟干革命还要不要母亲?
程斌回答“不革命也要母亲”,哥哥放下心来,一番密谋后回去复命。
到了归降的日子,日本人还不放心,派了黑骑游击队、长岛工作班、警察所各部近200人,在关键地方设下埋伏,以备不测。
程斌先带着几十人打前站,投降“长岛工作班”后,再动员其他人员投降,前后动员了115人投降日寇,还带去了抗联宝贵的武器装备。
为了苟活,叛徒对抗联和共产党人痛下杀手
日本人专门为程斌一伙举行了“归顺仪式”,让他们表达效忠满洲国,以行动“誓赎前罪”的决心。
程斌投敌后,日本人在报纸上刊登他的照片,进行大肆宣传。
这个抗联一军的核心人物投敌,产生了极坏的影响,使得一师陆续有人率领自己的队伍投敌,南满党组织也遭到严重破坏。
程斌带去的一百多个人中,一批老弱病残者被遣送回家,留下了80多个身强力壮的,接受长岛工作班的培训、整编。
随后,程斌被委任为富森警察大队副队长,开始了他疯狂破坏抗联、屠杀共产党人的反革命之路。
程斌身为共产党人,为了苟活,就这样沦为反革命者,他助纣为虐,让日本人对抗联的打压升级,以前日本人只敢在白天围剿抗联,夜晚抗联就有调整、休息的机会。
程斌太熟悉抗联的一切,他对杨靖宇的思维方式了如指掌,知道抗联的秘密营地,日伪白天搜剿杨靖宇部,程斌率队夜晚追捕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上司,让抗联无法得到喘息机会。
程斌积极卖命,获得了日本主子的赏识,第二年专门成立了程斌警察大队,他担任队长,多次参加讨伐杨靖宇部的军事行动。
那些杨靖宇苦心经营,设在密林里的医院、被服厂、修械所被全部毁灭,储藏的武器等军需物资和粮食,也被敌人掳走或毁灭。
由于程斌的釜底抽薪,逼得杨靖宇部弹尽粮绝。
1940年1月,东北零下40摄氏度,杨靖宇好容易带领60人冲出了敌人的包围 ,他们又冷又饿。
不久,特卫排排长张秀峰受不了这个苦,带着枪支、机密文件和大量现金投敌了,使得日军更加清楚杨靖宇一行的行踪。
日军就集结重兵,在飞机配合下,进攻他们的藏身之处,一下就牺牲30人,为了运粮,又损失了15人。
随后,敌人对他们紧追不放,加上有投降过去的高参,熟悉杨靖宇的作战方式,杨靖宇一行怎么都甩不掉跟踪他们“尾巴”,他们因此不断减员,最后只剩下杨靖宇一个光杆司令。
随着杨靖宇身边的战士一个个牺牲,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最后他因委托村民帮他买粮食,胆小怕事的村民告发了他,日本“讨伐队”精准找到了他的藏身之处。
一开始他们还希望杨靖宇投降,为伪满洲国所用。
但发现他既不投降,也无法活捉,日军决定消灭他,于是一个投降的枪手叛徒,给了杨靖宇致命一击。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一共身中五枪,壮烈牺牲。
日本人特意让程斌来确认杨靖宇身份,事后,程斌大队参加了“讨伐杨靖宇胜利庆功大会”。
程斌因讨伐杨靖宇有功,他和其他24人受到去日本观光旅游的奖励。
回来后他们更加积极协助日军“集家并村”,烧光、杀光、抢光,无恶不作。
程斌大队经常围困抗日部队,残害老百姓,正当他干得卖劲的时候,他的日本主子却要垮台了,他不得不思考下一步怎么办。
叛徒乔装混入军械处,仍难逃正义的审判
日本正式宣布投降的前两天,程斌从收音机里听到消息,开始给自己找后路。
他伙同几个警察大队队长,把部门里的80多个日本人抓起来处死,并把部队控制起来,静观事态发展。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当八路军派一政委去与程斌商谈受降事宜时,他却把人抓起来投进监狱,他深知自己罪孽深重,怕八路军饶不了他。
经过权衡,程斌主动投向蒋军怀抱,部队被国民党改编后,他担任纵队副总司令,继续干着残害八路军的事,有一次战斗中,竟让八路军死伤超一个营。
八路军攻克遵化后,程斌带领残部侥幸逃脱,被另外的国军部队收编,他担任少校副师长,继续祸害我东北解放区。
就在国共签订了停战协议期间,他还率领1700多人攻打解放区法库县城,30多人被俘,城里的工作人员遭疯狂屠杀,他因此功,被升为少将副师长。
当国、共、美三方组成的军调部,派“三人小组”前去调查此事时,他用女人贿赂两位传教士作伪证,暗中派人监视共产党这方的代表行动,千方百计阻碍调查。
他还将100多名国民党士兵伪装成八路军搅浑水,并在三人小组返回途中将他们杀害,嫁祸给八路军,以掩盖其破坏停战的罪责。
1948年,程斌已升任上校高级参谋,本以为抱了个大腿,哪知蒋家王朝日薄西山,随着沈阳解放,程斌带着全家老小到北平隐居。
可不久,北平解放,程斌把自己伪装成进步人士,成功混入解放军华北军区后勤部军械处。
1950~1953年,中国人民政府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重点打击特务、土匪、恶霸,以及反动组织骨干。
1951年春的一天,程斌刚走到北京前门附近,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大雨,他赶紧找了一个门洞避雨,不一会又进来一个人,当他们四目相对时,都惊住了。
来人居然是曾经跟随他多年的警卫员刘其昌,故人相见本应欣喜万分,哪知这人却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不久,叛徒刘其昌被捕,为了立功赎罪,他供出了陈斌曾经带领他一起投敌,大肆屠杀抗联和共产党人的劣迹。
程斌在北京被捕后,被押解到热河审判。
因为他对这片土地犯下过滔天罪行,1951年5月12日,程斌终于为他的罪恶付出了代价,法院判处他死刑,并于当日在承德伏法。
结语
程斌曾经是杨靖宇的得力干将,他有文化、有能力,并且打过不少抗击日军的漂亮仗,这在当时的抗联是非常难得的。
然而,因为一己私利、贪生怕死,他背叛了抗联,丧失共产党员的风骨,而且把枪口对准昔日有知遇之恩的伯乐和自己的战友。
为了邀功,他釜底抽薪,手段残忍,见风使舵,却靠山山倒,最后混进革命队伍,企图蒙混过关,继续苟延残喘。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他最终丑行暴露,受到了正义的审判,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