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国洪水冲出“中文石碑”,上面刻有7个字,专家看后直呼大辱!
创始人
2025-07-08 22:02:53
0

“阴魂不散!”1895年,韩国政府将一块中文石碑推倒,狠狠地丢进汉江之中。

可石碑竟几次三番被大水冲上岸,韩国民众见后,不仅愤怒直呼“奇耻大辱”,还连夜给石碑泼上了油漆。

这块中文石碑就是那么有灵性,不仅毁不掉,还总会在不经意间挑起韩国人“自卑的神经”。

提醒他们不要忘记那段“做小弟”的历史,那简直成了韩国人的噩梦。

1963年,韩国发生了特大洪灾,当洪水退去,韩国民众在汉江边发现了这块奇怪的石碑。

当时韩国民众以为捡到了宝贝,兴冲冲地请来考古学家。

可当考古学家把石碑上的文字研究明白后,他们个个阴沉着脸说:“这不是朝鲜半岛上该有的东西!”

有人建议将石碑再次丢回汉江;有人建议将它砸碎;有人建议将石碑永久封存,绝不能让它再见于世;

也有人建议将它保存下来,毕竟也算是文物,可以警示后人。

说起来,这块石碑真的是一块珍贵文物,上面雕龙刻画,有着汉、满、蒙三种文字,高5.7米,长3.95米,宽1.4米,体积庞大,做工精细。

那么,这块让韩国人纠结愤怒、集体“破防”的石碑,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事情还得从清太祖努尔哈赤说起。那时候,朝鲜半岛还没有分裂,都在朝鲜王朝的统治之下。

1619年,努尔哈赤率领女真各部,起兵和明朝抗衡。

可是朝鲜却不长眼,帮着明朝对抗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一怒之下,将朝鲜军队打得满地找牙,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萨尔浒之战。

可惜,朝鲜战败后并没有学聪明,当努尔哈赤退兵后,朝鲜依然明里暗里和女真对抗。

后来皇太极继位,他直接攻陷了平壤和京都,打得朝鲜屁滚尿流,俯首称臣。

但是,接连战败的朝鲜,依然不长记性,当皇太极退兵后,朝鲜又吭哧吭哧跑去舔明朝的屁股。

这下可把皇太极惹毛了。

1637年,皇太极亲自领兵,将朝鲜李倧皇帝困在南汉山城45天,李倧不得不再次俯首称臣。

但是这次,皇太极可不好糊弄了。

皇太极不仅让李倧当着朝鲜军民和文武百官的面,给自己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还命人精心雕刻了这块大碑,立在朝鲜三田渡。

为了让朝鲜军民长记性,碑上不仅详细地刻下了朝鲜称臣的全过程,还刻着称颂皇太极的诗句,因此这块碑又被称为“大清皇帝功德碑”。

担心朝鲜毁坏功德碑,在此后,清朝每年都会派使臣前去巡查,看看功德碑是不是完好无损。

所以,这块碑简直被朝鲜军民视为“耻辱碑”,他们虽然看不惯它,但又不敢干掉它,实在是无可奈何。

直到1895甲午战争后,清朝日益衰败,朝鲜终于看到了翻身的机会。

朝鲜政府兴奋地来到“功德碑”前,兴高采烈地将“功德碑”推倒,咬牙切齿地将它丢进汉江之中。

可没想到,1931年,汉江发大水,竟然将厚重的“功德碑”冲上了岸。

“哎,真是阴魂不散!”朝鲜政府迅速挖了个大坑,将“功德碑”悄悄地埋了。

可惜,1963年,韩国再次爆发大洪水,“功德碑”又一次被大水冲到了世人面前。

骄傲的朝鲜民众见了,根本就不愿意承认那段历史,他们叫嚣着:“简直是奇耻大辱,赶快将碑毁掉。”

朝鲜政府也很郁闷,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命中注定”吗?有些事,越是掩盖,越难以掩盖。

所以这次,韩国政府学乖了,他们没有冲动,有关当局下令:“既然民众都知道了,那就将它当做文物,保护起来吧。”

于是,这块“大清皇帝功德碑”就被恭恭敬敬地安置在首尔市松坡区的一个公园里了。

但不愿正视历史的韩国民众还是愤怒不已,他们经常朝石碑丢垃圾,吐口水。

2007年,在李倧向皇太极俯首称臣的第370年,有自欺欺人的韩国民众在“功德碑”上用红油漆写下了“撤,370,去,丙子”的字样,让人见了触目惊心。

虽然事后,韩国政府很快将红油漆抹去,但是这件事还是在韩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功德碑”又一次挑动了整个韩国“自卑的神经”。

看来有些事,真的是无可奈何。越是想忘记,越是忘记不了,越是想掩盖,越是掩盖不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出身贫农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他的出身和经历极大地影响了他的行事作风。一方...
原创 6... 作为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短暂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幸运登上皇位、权臣多尔衮摄政专权...
原创 开...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是我国打出国威、军威的一场战争,我国志愿军奋勇抗战,将17国联合军队打得闻风丧胆,...
原创 长... 1932年年底,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疯狂围剿红军。在博古的要求之下,共产国际指派李德一...
原创 年... 公元1643年,农历8月初9的深夜,皇太极“无极端坐而终”,拉开了大清内斗的序幕。多尔衮,努尔哈赤的...
原创 岳... 说到岳飞,你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那个身披战甲、手握长枪,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民族英雄形象?然而,这位...
殷墟出土青铜方鼎选粹 图一 后母辛方鼎及铭文 通高80.1、口长64、宽48厘米 重128千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原创 古... 传国玉玺,是李斯奉秦始皇之命所做,古代皇帝传承之时一件必需品,可以用来证明皇帝的正统,虽然历经两千多...
原创 你... 为破曹军,东吴大将黄盖与周瑜定下苦肉计,假意率众降曹。等到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率众大摇大摆直趋曹...
原创 司... 司马家族在中华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民族大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颛顼统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