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国将领中,有这么一句话“肖克镇上将”,初听此话,觉得十分在理,确实,在57名开国上将中,能比肖克资历还老的,几乎没有。
而当了解过肖克的革命历史后,再回头看这句话,似乎又多了其他的含义。
也许有人会问,以肖克的资历,他愿意在上将名单里镇上将吗?从实际出发,对于肖克而言,恐怕他并不愿意,但最终有如此的结果,也是命运使然罢了。
肖克革命生涯中最为风光的时刻,应该是抗战时期,当时八路军有六个正副师长,他是其中之一,其余的五位在后来授衔时,都成为了元帅。
那么,为什么肖克却是成为了上将呢?
在晚年时,肖克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坦言说道,自己在历史上有两次站错队的经历,我们从今天的情况来说,肖克在历史上的两次站错队,恐怕就是他后来授衔为上将的原因之一。
肖克两次站错队的时间,都与毛主席有着极深的关系。
1929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实力的红军,因此,毛主席决定向赣南地区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在此期间,毛主席与朱德因为红军的建军原则出现了争论,朱德比较强调红军的军事作用,对于毛主席提出要红军组织群众,创建根据地等工作不完全赞同。
对于毛主席与朱德的争论,红四军的领导,几乎全部都被卷了进来。
陈毅认为朱德是正确的,因而站在了朱德一边,中央特派员刘安恭则觉得毛主席与朱德都不对,因而对两人都进行了批评。
在这个比较关键的时刻,只有林彪等几位红军将领认识到了毛主席的正确,因而他们坚定地站在了毛主席的一边。
肖克则认为朱德是正确的,因而他站在了朱德的一边。
后来在中国革命形势和铁的事实面前,朱德与肖克等人都认识到了毛主席的正确,因而他们在“古田会议”上真心实意地接受了毛主席的领导,并视毛主席为真正的红军领袖。
虽然后面肖克与毛主席“相逢一笑泯恩仇”但是无法改变的是,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肖克确实是站错了队。
不过,肖克虽然站错了队,但是毛主席并没有对肖克有别的想法,从肖克之后担任红8军军长、红6军团军团长这些职务上就可见一斑。
1934年,27岁的肖克率领红六军团率先长征,前往湘鄂地区,寻找贺龙的红二军团,两军会师后,贺龙由于名气大,资历老,担任了总指挥,肖克不及贺龙,则是成为了副总指挥。
那个时候的肖克可谓是风光无量,在我军中,这么年轻便担任如此重要职务的人有,但不多,肖克能够成为其中一位,可见其能力是十分出色的。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也是在这个时期,肖克有了自己第二次站错队的经历。
红二,六军团长征后,曾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当时红四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已经产生了“军阀思想”,认为谁的枪多就应该当“老大”,因而他开始有意的分裂队伍。
朱德对此十分气愤,他召集了一部分红军将领对张国焘进行批评,红二,六军团的领导人贺龙,关向应,任弼时,王震等人都旗帜鲜明的表示自己支持毛主席,唯独肖克的态度暧昧,他没有明确的表示支持毛主席。
因而在很多人看来,肖克支持的,应该是张国焘。
这次的站错队,对肖克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不过,好在毛主席心胸宽广,他并没有因为此事而另眼相待肖克。
当时与肖克一同支持张国焘的,还有红一军团的何长工,罗炳辉等人,毛主席对他们都表现了宽容的态度。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肖克能够担任120师的副师长,就足以看出这一点。
两年后,肖克出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他有了给自己制造战功的机会,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麾下的几名大将,高志远一心想打回冀东被处决,宋时轮被免职,邓华申请回了晋察冀,参谋长程世才直接下一线。
一时间对于肖克而言,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就这样,肖克错失了一个独当一面的机会。
此后,肖克长期给聂荣臻当副手,解放战争时期曾协助叶剑英创办华北军政大学,直到1949年时,他给林彪当了几个月的参谋长。
1955年授衔时,肖克被授予上将军衔,在历史上站错队是影响他授衔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肖克的资历和战功欠缺很多。
南昌起义时,肖克是连长,与林彪,陈奇涵,杨至成等人平级,没有陈赓营长高,比粟裕班班长高。
后来的林彪为元帅,粟裕为大将,是因为他们军事指挥确实比较出色,肖克与他们相比,还是有些差距。
抛却这两人不谈,肖克也无法与朱德,彭德怀,聂荣臻,罗荣恒,徐向前,叶剑英,刘伯承,贺龙,陈毅比。
朱德是解放军的总司令员,彭德怀战功高,资历老,聂荣臻长期是肖克的上级,罗荣恒是政工元帅,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叶剑英在历史许多关键时刻做出重要贡献,刘伯承是红军的总参谋长,贺龙是南昌起义总指挥,陈毅是新四军军长,井冈山时期是肖克的上级。
对于这十大元帅,肖克没有比较的必要。
对于十大将,肖克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又如何呢?
粟裕虽然早期的革命生涯职务较低,但是他是属于后来者居上,曾多次指挥大兵团作战,徐海东在土地革命时期,被誉为“徐老虎”,蒋介石对他的悬赏金额仅次于毛主席和朱德,由此也可见徐海东的不一般,再加上徐海东曾无条件的给中央红军送钱,这些,都是徐海东无法抹去的贡献。
黄克诚虽然眼近视,但是目光长远,他在整个战争年代里,也是战功赫赫,陈赓,萧劲光,谭政,罗瑞卿等人亦是如此,而张云逸,王树声资历则是很老,
可能在十位大将中,唯一资历不如肖克的,只有许光达。
但许光达又是红二军团的唯一代表和曾经留学苏联的装甲专业高级人才,这样一来,在十位大将中,肖克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1955年肖克虽然仅是上将,但是他光辉的革命历程是很多人都比不上的,最为重要的是,肖克的生命也是长寿的,在开国上将中,只有吕正操一人以106岁比他多活了4年。
除此之外,肖克也是一位有着极高文学素养和才华的人,他写下的长篇小说《浴血罗霄》,更是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荣誉奖,这在开国将领中,是独一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