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604字,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决策令人震惊不已,而且花样百出,让人啼笑皆非。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历史上出现过的那些馊主意吧。
韩桓惠王的肥周退秦
不知道为啥,我每次看到馊主意这三个字,脑子里浮现的都是韩桓惠王的疲秦之策,所以今天一定要说下他的光荣事迹。
肥周退秦
公元前256年,韩桓惠王在大臣的建议下,采取了一项被称为“肥周退秦”的策略。根据这个策略,韩国割让了阳城和负黍两座城池,奉献给了周王室。他们希望通过周王室作为“天下共主”的身份,能够号召各国一起讨伐秦国。
秦国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派兵轻易地攻入了周王的都城洛阳。同时,他们也听说周赫王对抗秦国是韩国的策划,于是反过来惩罚了韩国。
结果,这种“肥周退秦”的策略并没有对秦国造成打击,相反,却导致了拥有八百年历史的周王室的灭亡。而韩国自己的十二万主力大军也被秦国全歼,从此无法再抵御秦国的进攻。韩桓惠王的水工疲秦
公元前二百四十六年,刚被秦国击败的韩国君臣不甘心失败,想着能不能想出什么计策来反击秦国。在一番讨论之后,他们真的想出来一个“好主意”:派出治水专家郑国入秦,劝阻秦王兴修水利,以此消耗秦国的国力,阻止其调集大军东征韩国。
郑国到了秦国以后 就为秦王出谋划策,主持修建了郑国渠,确实消耗了秦国大量的国力。虽然秦国在短时间内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郑国渠却为秦国带来了一个富庶的八百里秦川,这成为了秦国千秋万世的强盛之源。
我记得我读《大秦帝国》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还不相信这是真的,还特意去查了史料,真是让人贻笑大方。
李斯同意立胡亥为帝
李斯与赵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病逝。中书令赵高试图篡改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帝,而当时的丞相李斯竟然同意了赵高的要求。结果,长子扶苏被流放,蒙恬和蒙毅被杀害,不久之后李斯本人也被赵高灭门。胡亥昏庸无能的暴政导致秦国成为历史上存在时间最短的王朝,这对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来说是一种遗憾。赤壁之战:首尾相连的“好主意”
赤壁之战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和孙权的代言人周瑜隔着江对峙。由于北方士兵不习惯船上的生活,经常生病,曹操想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主意:把船都连起来。
这样,士兵们可以在船上行走如履平地,甚至骑马。而另一边的周瑜一下就想到了破敌之策—火攻。于是孙刘联军使用火攻,将无处可退的首尾相连的船阵烧毁,成为世界战争史上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北齐后主高纬杀害斛律光
斛律光
在572年,北周将军韦孝宽为解决北齐的前线支柱斛律光,制造了一首儿歌来编造谣言。这首儿歌中含有隐喻,暗指斛律光有篡位野心,并且引起了人们的议论和传唱。
斛律光的敌对势力穆提婆和他的母亲陆令萱得知了这个谣言,认为其中的“饶舌”指的是陆令萱自己,“盲老公”指的是祖珽。于是他们密谋并向高纬启报,称斛律光家族有反叛之心,并向高纬提供了相关证据。
高纬对于斛律光是否有反叛之心产生了怀疑。丞相府佐封士让进一步奏报称,斛律光在西征回京时,违背了皇帝的命令,让军队逼近京师,且他家中藏有弩甲,拥有大量奴僮,并与其他家族相互勾结。这一报告与高纬的怀疑相吻合,使得高纬更加确信斛律光有反叛之心。
高纬
高纬担心事情突然爆发,命令何洪珍紧急召祖珽进宫,同时派人赐给斛律光一匹骏马,并告诉他明日要前往东山游览,邀请他一同前往。斛律光被引进凉风堂后,刘桃枝等人趁其不备袭击,斛律光虽然奋力抵抗,但最终被杀害。随后,高纬发布诏书称斛律光谋反,将其家族满门抄斩。
高纬的这个决断也直接导致了北齐王朝的迅速覆灭,这一悲剧性事件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和一个国家的衰落。唐玄宗听信小人谗言误杀高仙芝
当时,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为了迎战叛军,唐玄宗派遣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前往京城募兵。他任命荣王李琬为讨贼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指挥飞骑、彍骑以及朔方、河西、陇右的忠诚部队进京,并招募了五万新兵。高仙芝出征前被封为密云郡公,他从长安出发时,唐玄宗亲自到勤政楼设宴款待他和他的部下。随后,唐玄宗又到望春楼慰问并送行,下诏命边令诚监军。高仙芝率军驻扎在陕郡,准备讨伐安禄山。
高仙芝
然而,封常清在汜水战败后,安禄山攻占了东京洛阳。封常清率残部退守陕郡,向驻守该地的高仙芝建议放弃陕郡,前往保卫潼关。高仙芝接受了这个建议,迅速分发库存的钱物给士兵,并焚烧了剩余物资。他率军撤退到潼关,叛军紧随其后,导致各路兵马溃败,损失了大量铠甲、兵器、物资和粮食。然而,一到达潼关后,高仙芝组织士兵修复攻守工具,士气逐渐恢复。叛军攻打潼关未能成功,最终被迫撤退。
由于之前边令诚多次有事相求高仙芝,但都遭到了拒绝。高仙芝退守潼关后,边令诚向唐玄宗打小报告说高仙芝不敢进兵并私自扣留士兵的粮食和赏赐。唐玄宗大怒,便下令杀了高仙芝。
唐玄宗听信小人的谗言杀掉高仙芝的后果,就是潼关失守,也算是自作自受吧。既不靠谱的六甲神兵
北宋末年,金军突然南下,一路势不可挡,很快就包围了北宋的首都汴京。
在绝望之中,朝廷官员们采取了一种奇特的行动:他们听信了道士郭京的建议,从守城部队中组建了一支名为“神兵”的队伍,采用六丁六甲的编组方式,据说念动咒语后可以像天兵天将一样刀枪无效。然后郭京率领这支队伍大开城门,疯狂地冲击列阵在城外的金军。
六甲神兵
最终,这支所谓的神兵全军覆没,汴梁也因此陷落。对于郭京这个人物,后世的历史学家们对他的评价是高度一致的:都认为他是一个跳梁小丑、大骗子,他进行这些荒唐的把戏只是为了欺骗官员和获取金钱。土木堡之变导火索:王振忽悠明英宗
公元1449年,蒙古军队入侵中原,明英宗深感忧虑,寻求太监王振的建议。王振向明英宗建议采用朱元璋的模式,亲自带兵出征,明英宗居然真的采纳了王振的建议。
王振忽悠明英宗
就这样50万大军在恶劣天气下踏上征程,背负着大量军需物资和瘟疫的威胁。当军队抵达阳河时,给养几乎消耗殆尽,瘟疫也开始蔓延。王振建议明英宗撤离现场,但却引发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件。为了炫耀自己的实力和权威,王振率领军队改道前往他的老家河北蔚州,以保护农民为借口,让军队改变行军方向前往东方。
他派出3万人作为后卫阻击蒙古军队的追赶,但未能成功阻击敌人,3万人全军覆没。更令人震惊的是,为等待自己的私人财物车队赶上,王振决定在紫荆关逗留,导致失去宝贵的逃亡时间,在土木堡被蒙古军队追上并遭受攻击。
此次战斗中,明军数十万人被杀,明英宗被俘虏,标志着明朝开始走向衰落。结语
历史上的这些“馊主意”不仅让人大开眼界,更让我们反思人类的智慧和决策的重要性。在今天,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