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言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官员,出生在江西贵溪,他的父亲叫作夏鼎,曾经担任过临清知州。
正德十二年,夏言成功考取进士,被任命为行人,继而升任为兵科给事中。夏言生性机警灵敏,善于写文章。
等他当上了谏官之后,便以直言为己任。
嘉靖皇帝继位后不久,夏言便上书劝导嘉靖皇帝要多加勤政,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要同宦官商量,而是要同内阁大臣商量。
嘉靖皇帝看后,赞赏了一番。
后来,夏言领命和御史郑本公、主事汪文盛一起考核皇上身边的侍卫及京城卫队的冗员,足足裁汰了三千二百人,又上书讲了九条意见。这些都使得京城治安秩序稳定多了。
之后,夏言和御史樊继祖等外出清理庄田,把被侵吞的民产如数夺出来归还百姓。
为弹劾宦官赵靈、建昌侯张延龄,夏言前后上书七次。还大力打击河南、山东一些坏人把民田献给王府的行为。
就这样,夏言逐渐给人留下来耿直的好形象,经过几次晋升,做了兵科都给事中。
嘉靖七年,夏言被调入吏科。
这个时候,嘉靖皇帝正锐意于修饰礼文的工作,以为天地合在一起祭祀不合礼制,想分别建立两个郊祀台,加上日月,共四个祭坛。
大学士张孚敬对此不敢作决定,嘉靖皇帝以占卜问于太祖皇帝,占卜结果也显示不太吉利。
就在议论正要作废时候,夏言便果断上书,请求让嘉靖皇帝亲耕于京城南郊,让皇后亲蚕于京城北郊,为天下人做示范。
嘉靖皇帝因为这南北郊的说法与分别建立两个郊祀台的说法一致,所以命令张孚敬以诏书询问,夏言于是乎便请分别祭祀天和地。
朝廷里大臣认为这样做不行,张孚敬也责问他,詹事霍韬则对夏言进行非常激烈的攻击。
嘉靖皇帝龙颜大怒,先将詹事霍韬下到监狱里,然后再颁发加盖玉玺的诏书奖励夏言,赐给他四品官服和俸禄,最后听从了他的意见。夏言从此以后深受嘉靖皇帝的宠爱。
当时张孚敬仗着自己资历高,权势重,使各种傲慢地指挥臣僚,没人敢与他违抗。而夏言则仗着嘉靖皇帝的宠幸,不肯居其下风,两人就这样有了嫌隙。
不久后,夏言大胆地上书弹劾张孚敬及吏部尚书方献夫。张孚敬、方献夫都上书辩说并自求解职。
嘉靖皇帝对他们几个都很看重,所以为他们两头解劝,让这事不了了之。
嘉靖十年三月,夏言被提升为少詹事,兼翰林学士,掌管院事,并和以前一样任直讲。
夏言眉目清朗,胡须也长得好看,口齿洪亮,不说家乡话。所以每次到经筵讲论,嘉靖皇帝都盯住他瞧,心里想要重用他。
这让张孚敬心里很不爽快,忌恨得更加厉害,于是就和彭泽一起诬陷夏言,并将其交给司法部门处理。不久后,嘉靖皇帝便发觉是张孚敬在背后曲意害人,便愤怒地罢免了张孚敬的官,释放了夏言。
八月,四郊祭坛竣工,夏言提拔为礼部左侍郎,仍旧掌管翰林院的事。过一个月,接替李时为礼部尚书。
夏言从谏官下来不满一年,就做到六卿之一的尚书,这样的升官速度,是以前所未曾有过的。
当时士大夫们都比较痛恨张孚敬,想要凭借夏言来与之抗衡。而夏言这边,他既因为聪明颖悟得到嘉靖皇帝信任,又能降低身份,屈己下人,使得他很得公卿们的赞誉。
嘉靖皇帝重新制作礼乐的时候,大多是夏言做礼部尚书时议定的,内阁大臣李时、翟銮只是空占官位罢了。
嘉靖皇帝每每写了诗,就赐给夏言,夏言予以唱和,并刻石记录,然后进呈,使得嘉靖皇帝更加高兴了。
夏言撰写奏章或是应诏写诗填词,只片刻就能完成。几次得到召见,谈到政治事务,都很会揣摩嘉靖皇帝的心意,不免有牵强附会的时候。
所以,嘉靖皇帝很喜欢夏言,前前后后赏赐了很多东西给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夏言整个人都开始慢慢变了,变得不再像以前那般屈己下人,为人开始变得傲慢。郎中张元孝、李遂稍稍违了夏言的心愿,他就奏请贬了他们的官。
后来,皇子出生时,嘉靖皇帝借此赏给夏言很多东西。先是晋升为太子太保,又提升为少傅兼太子太傅,闰十二月份就兼任武英殿大学士,入内阁参与机务。
当时,李时虽然名为首辅大臣,但政令却多出自夏言。顾鼎臣入内阁后,仗着自己入官在前并且年龄较大,很想对政事表示些意见。
这让夏言心里感到不痛快,顾鼎臣知道夏言很得嘉靖皇帝宠幸,也就不敢跟他争论了。
李时死去后,夏言就当上了内部首辅大臣。嘉靖十八年,夏言因敬献祭祀皇天上帝的诏书表,晋升品位为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当时,明代大臣没有晋升上柱国的,这个名号是夏言自己想出来的。
随着武定侯郭勋得到嘉靖皇帝的欢心,他就故意使用各种手段破坏嘉靖皇帝对夏言的宠信,而礼部尚书严嵩心里也嫉妒夏言。如此,在郭勋和严嵩的多番搞事下,开始渐渐不喜欢夏言。
有一次,嘉靖皇帝巡幸大峪山,夏言前往侍候来得稍迟一些。嘉靖皇帝批评了他,夏言害怕得赶紧认罪。没想到,嘉靖皇帝更加大为恼火了,表示:“夏言本是一个卑微的小官,因为孚敬倡议郊礼一事得到提升,竟敢怠慢无礼,上机密奏章不使用我赐给他的银章,现在命令他归还前前后后我发给他的亲笔敕令。”
夏言这下更害怕了,赶紧上书认罪,请求不要追索银章和亲笔敕令,让他作为子子孙孙百代光荣,言语说得很令人动容。
然而,嘉靖皇帝怒气未消,怀疑他把亲笔敕令毁坏了,命令礼部催讨,并剥夺他少师的勋位,让他以少保、尚书、大学士退休。
夏言于是把四百多幅亲笔敕令并银章一枚缴上。
过了几天,嘉靖皇帝怒气消了,让人制止他还乡。又以少傅、太子太傅入内阁值勤,夏言上书表示感谢,世宗高兴了,指示他砥砺初忠,秉公办事,正道做人,以消除众人的怨气。
夏言心里清楚所谓众人的怨气,是指郭勋、严嵩等人。他再次上书道谢,表示自己不敢自处于别人的后边,一心一意,孤立无援,所以被众人怨恨。
嘉靖听到这话又不高兴了,责问夏言究竟是什么意思?夏言惶恐认罪,才算罢休。
一段时间过后,雷电震坏了奉天殿,嘉靖皇帝召见夏言及顾鼎臣,夏言又没按时来到。嘉靖皇帝又一次训斥了他,并让礼部揭发他的罪状,夏言等主动认错,嘉靖皇帝又批评他傲慢,还顺带着批评了顾鼎臣。
过后,嘉靖皇帝才算归还了以前追讨出来的银章和墨宝。接着陕西传来捷报,便恢复了夏言少师、太子太师的勋位,并升为吏部尚书,值勤于华盖殿。
江、淮一带叛乱得到平定后,嘉靖皇帝用盖了玉玺的诏书奖励他,赐他金币,让他兼领大学士俸禄。
顾鼎臣死后,翟銮又一次入内阁,对夏言慎重得像所属小吏一样,言语中不敢有一点矛盾。
而当时霍韬任詹事府主管,几次制造矛盾。因为郭勋与夏言感情上有裂痕,就主动结交郭勋让他帮助自己,三个人开始不停地勾心斗角。后来,直到霍韬死了,夏言、郭勋依然在相互争斗。
有一次,皇帝祭祀祖宗的庙宇发生火灾,夏言当时因病在家,请求罢官,没有得到嘉靖皇帝的批准。
而随后,昭圣太后逝世,嘉靖皇帝便用诏书询问太子丧服的礼数,其中夏言所给的书面回答中有错别字。
嘉靖皇帝严厉地批评了他,夏言在认错的同时又请求回家乡治病。
这使得嘉靖皇帝更加恼火,便索性命令他以少保、尚书、大学士的待遇退休。
夏言听说嘉靖皇帝对自己恼火,就进呈了十四篇有关边境防御的策论,希望因此得到谅解。
嘉靖皇帝看完后,叹息地表示:“夏言既然对国事有忠诚的谋划,为什么那样坚决地自我爱惜,辜负我对他的信赖呢?姑且不治他的罪吧。”
当初,夏言所撰写宫体诗词,是最能满足世宗的心意。
而等到夏言罢官后,只有翟銮在职,这并不是世宗急着要用的人。
到了夏言即将离开京城时前往西苑的斋宫磕头谢恩时,嘉靖皇帝特地赐他酒食,让他回私人住宅治病,等待以后的任命。
恰好郭勋当时,因为谏官不断地上书弹劾他,他也卧病在床,躲避风头。
京山侯崔元是一个新近得到皇上宠信的人,负责在西苑值勤,他心里很忌恨郭勋。
有一次,嘉靖皇帝在闲谈中向崔元询问表示:“夏言和郭勋是我的左右臂,他们之间为什么老是互相忌妒和攻击呢?”
崔元闭口不说。
嘉靖皇帝便转而问:“夏言什么时候回家乡去?”
崔元回答表示:“等皇上生日过后他才敢请放行。”
接着,嘉靖皇帝又问:“郭勋得了什么病?”崔元回答表示:“郭勋根本就没有生病,等到夏言回到老家之后,他自然就会出来了。”
嘉靖皇帝对此深深点了个头。
很多谏官由此知道嘉靖皇帝宠信夏言而厌恶郭勋,就一起揭发郭勋的罪证。郭勋给自己所作的辩护词狂悖错乱,嘉靖皇帝看了之后十分恼火,便下诏剥夺了郭勋同事王廷相的官籍。
给事中高时,是夏言深厚交结的知己,这时揭发了郭勋十几件贪污、放纵等不法事情。嘉靖皇帝因此再下诏把郭勋关进了监狱,恢复了夏言少傅、太子太师、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的官职,等病好入内值勤。
当时,夏言虽然在病假中,内阁的事务多由他裁定。办理郭勋的案件,也都是按他的授意进行的。
嘉靖二十一年春,夏言做一品官满了九年,嘉靖皇帝便派宦官颁赐银币、宝钞、羊酒和宫廷食品,全部恢复了他的官级,用加盖玉玺的诏书奖励、赞美他,在礼部为他举办宴会,由尚书、侍郎、都御史作陪。
不过这个时候,嘉靖皇帝虽然表面上很是优待、礼遇夏言,不过对他的宠信已不如当初了。
渐渐地,嘉靖皇帝开始怀疑,当初谏官弹劾郭勋是出于夏言的指使。嘉靖皇帝在积累了几桩不满事情后,便产生了想要罢免夏言官职的意思。这种心理便严嵩所捕捉到,便开始疯狂排挤夏言。
严嵩与夏言是同乡,他在朝中会尊敬地称夏言为前辈,对夏言很谨慎。
夏言入内阁的时候,曾经推荐严嵩接替他原来的官职,把他当作门客收笼,这让严嵩心里很不爽。
等到现在,夏言开始逐渐失去嘉靖皇帝的信任后,严嵩便充分发挥起自己善于谄言媚语的特长,成功得到了嘉靖皇帝的欢心。
此时,夏言担心被罢官,便唤严嵩过去商量,严嵩却已经偷偷跑到陶文忠家里,计划怎么去在嘉靖皇帝面前说他坏话,再取而代之。
夏言得知后,非常恼恨,便示意谏官一次次弹劾严嵩。
当时,嘉靖皇帝正在宠爱着严嵩,便没有听从。而严嵩和夏言两人从此彻底撕破脸皮,矛盾变得越来越激烈和公开化。
同年六月,严嵩得到嘉靖皇帝宴请和召见时,突然磕头下跪,诉说夏言怎么欺辱他,泪如雨下。
嘉靖皇帝让他把夏言的罪状全说出来,严嵩这下得以大揭其短。
嘉靖皇帝信以为真,大为恼火,写诏书给礼部,一一数说夏言的罪过,并且说:郭勋已关入监狱,他还千方百计罗织罪名。谏官本是朝廷的耳目,却专听他夏言指使。我不早朝,他夏言就不入阁办事。军国大事,能在他家里裁决;天子说的机密话,他也敢把做儿戏玩。谏官对此不发一言,就这样欺骗我皇帝老子,使得鬼神怨怒,下大雨伤害了庄稼。
夏言感到很害怕,便赶紧上书认错。
过了十多天后,献帝周年时,他还被召过去拜见,到西苑侍候皇帝。
夏言借机谢嘉靖皇帝恩典,并正式上书请求准他老病还乡,言语之中说得很哀伤。
但奏章在嘉靖皇帝那边足足放了八天之久,嘉靖皇帝都没看。
直到七月初一这一天,发生了日食,过后,嘉靖皇帝便亲写诏令下来说:“老天日食超过常分,说明朝廷中存在着下级欺慢上级的过错,现在我命令剥夺夏言的官职,让他回家闲住。”
之后,嘉靖皇帝又承认自己的三种过失,并布告天下。御史乔佑、给事中沈良才等都上书评论夏言的事,并各自请问己罪。嘉靖皇帝大为恼火,足足贬斥了十三个人,其中高时因曾弹劾郭勋,被加重贬到遥远的边地。
就这样,严嵩正式取代夏言,步入内阁!
夏言多年执政做官,家境殷富,服饰日用豪华奢侈,也常和别人通讯问好并馈赠钱物。
如今罢官时间一长,不见召用,很多监司府县的官吏对待他的态度也稍稍冷淡了。
夏言为此心中苦闷不已。之后每遇元旦佳节或者皇帝生日的时候,夏言必定上表称贺,自称为“草土臣”,希望能够重新获得嘉靖皇帝的垂爱和重用。
嘉靖皇帝看了夏言的这些奏章,也渐渐怜悯他,就恢复了他尚书、大学士的官衔。
到了嘉靖二十四年时,嘉靖皇帝渐渐觉察到严嵩是一个无比贪婪和放纵的官员,这让他又想到了夏言,并派官员送亲笔诏书召他回朝,恢复了他的少师等全部官职,也加封严嵩为少师,像是与夏言并重的样子。夏言好不容易回朝后,便一直气愤严嵩凌驾在自己头上,凡有所批示,概不征求严嵩的意见,严嵩则闭上嘴巴不敢说一句话。
对于严嵩私自所提拔使用的人,夏言则大加罢斥放逐,严嵩也不敢出声说一个不字,但心里对他越发怨恨。
当时全国的士大夫正恨严嵩的贪婪,觉得夏言能够将其压服,心里莫不深感痛快。
然而,夏言因为罢官时间长了,其压制严嵩的本意并不出自正直的本心,而只是单纯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势而已。
文选郎高简充军边远,唐龙、许成名、崔桐、王用宾、黄佐被罢官,王杲、王日韦、孙继鲁吃官司,都是夏言在背后搞的鬼。
贵州巡抚王学益、山东巡抚何鳌被谏官弹劾,夏言马上就草拟命令加以逮捕审讯。
其中,唐龙过去与严嵩相好,而王日韦的事又牵连着世蕃,至于其他被夏言贬斥的官员也都存在着不妥当的地方,如此一来朝廷中士大夫开始对夏言感到畏惧了。
嘉靖皇帝几次派遣小宦官到夏言的住处,夏言都倚势凌人,把他们看作奴才一般。
而当嘉靖皇帝派遣小宦官到严嵩的住处时,严嵩则会客气请他们坐下,并亲自把一些金钱塞进他们的袖管中。
因此这些小宦官天天跑到嘉靖皇帝的面前,说严嵩的好话,说夏言的坏话。
恰好此时,夏言所献上的宫体诗往往不合嘉靖皇帝的心意,严嵩得知了,就越发认真地撰写进呈的宫体诗词。
不久后,朝廷内部正在热烈谈论关于收复河套的事情。其间夏言慷慨其辞,自以为有经世济用的才能的,想建立百代功勋,所以便赞成了陕西总督曾铣所请求的收复河套提议。
而严嵩与崔元、陆炳则故意在中间捣鬼,最后收复河套战事失利,导致夏言因此弄得身败名裂。
接着,严嵩又大肆诬告夏言,最终导致嘉靖皇帝龙颜大怒,于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剥夺了夏言的全部官衔,让他以尚书的名义退休,但仍没有杀害他的意思。
碰巧这时有流言蜚语传入宫中,说夏言临走时埋怨和诬蔑皇上。严嵩就此上书,攻击夏言收了曾铣的贿赂,插手关市,谋取暴利等等不法事情,最终曾铣被关进了京城的大牢里。
接着严嵩和崔元、陆炳暗里商量,就用勾结皇帝身边侍卫人员罪名将曾铣斩首,并派官兵逮捕夏言。
夏言刚刚抵达通州,便听说了曾铣的罪名,整个人大惊失色,歪倒在车中,哀叹道:“唉!看来,我非死不可了。”
接着,夏言又上书诉说自己的冤屈,表示:“这是严嵩与崔元等人伪造罪证,想要迫害他。并指责严嵩,言是行非、奸巧弄权、父子专政,是司马懿、王莽一般的奸臣。在京城的大臣受他的笼络,只知道有严嵩不知道有陛下;在地方上的大臣受他的钳制,也只知道有严嵩不知道有陛下。我的命操在严嵩手中,我只有把我的命交给皇上您,希望能设法加以保全!”
嘉靖皇帝看完之后,并不明白他的话,而且当时案件已定,最终还是于那年十月,将夏言斩首街头,享年六十七岁。他的妻子苏氏流放广西,侄儿夏克承主事,侄孙夏朝庆尚宝丞,都被削职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