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金正日开玩笑:要不21军就别回去了,留下来给我们当女婿
那是1958年的一个盛夏,朝鲜半岛刚刚结束了长达三年的战火硝烟。当年轰炸机的隆隆声响还回荡在人们的脑海里,遍地弹坑和断壁残垣见证了那场残酷的战争。但是和平的希望如同朝阳般重新照耀在这片土地上。
经过几年的艰苦卓绝,中国人民志愿军完成了光荣的使命,终于要撤离这片他们曾用鲜血和汗水浇铸的土地了。作为最后一支驻扎朝鲜的中国军队,著名的21军已经开始了撤离的准备工作。
朝鲜人民热情地为这支英勇的队伍送行。在平壤火车站,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聚集,簇拥着战士们就像亲人一样。一位老妪热泪盈眶,颤抖着递上一面锦旗,上面绣着"英勇无畏、大无畏、大铁汉"几个大字。一位小伙子挥舞着手中的鲜花,高喊着"志愿军万岁"的口号。
这支曾在战火摧毁的废墟上建立起钢铁长城的21军,就要离开了。战士们挥舞着手中的鲜花,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他们用生命捍卫了这片土地,付出了太多太多。
就在这离别的时刻,一个娃娃般稚嫩的声音突然穿破人群的欢呼声响起:"要不21军就别回去了,留下来给我们当女婿吧!"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只见一个身着灰色军装的少年正含着天真的微笑,望着21军的将士们。
这正是年仅16岁的金正日,朝鲜未来的领导人。这句充满童趣的话语,说出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深留恋之情。大家不禁捧腹大笑,好不热闹。一名21军军官大声回应道:"承蒙金同志美意,但我们终归是要回祖国的。"说罢,他深深朝金正日行了一个军礼。
虽然金正日的话语带着孩童的天真浪漫,但却道出了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难以割舍的深情。在那场动荡的战争岁月里,志愿军不仅用枪杆子捍卫了朝鲜的安全,更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朝鲜民众的衷心爱戴。
战火连绵,生活困顿,志愿军并没有闲着。每到休整之时,他们就和当地农民一起下地劳作,用汗水和辛勤为饱受战乱摧残的朝鲜大地注入新的生机。有的在田间地头开垦新土地,有的在村庄间修建水渠,有的在山坳筑起水库……年复一年,他们用双手为朝鲜人民创造了一个个生产基地。
朝鲜人常说,如今半岛上满目苍翠的稻田,流淌着中国战士的汗水。村落间那些蜿蜒的小河渠,就是他们用镐头一点点凿出来的。这些志愿军留下的丰硕成果,成为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
除了生产建设,志愿军还时刻牢记着人民军队的传统,用实际行动关爱民众、服务人民。有位志愿军战士回忆说,有一次他们路过一个村庄,只见一座房屋里传来阵阵呻吟,原来是一位年迈的老人突然病危。医院离村子很远,大家只能在村里寻找医生。正在这时,一名志愿军医生闻讯赶到,瞬间了解情况后果断实施救治,很快就把老人的病痛缓解了下来。看着老人慈祥的笑容,医生如释重负,而村民们则像亲人一样拥抱着他。
正是这样一次次令人感动的小事,让志愿军的形象在朝鲜民心中扎下了根。所以当志愿军提着行囊要离开的时候,整个朝鲜人民无不黯然神伤,就像亲人的离别一般。
尽管志愿军已经要离开朝鲜回到祖国,但两国人民之间由战争与和平岁月锻造的深厚情谊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那一年,当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踏上回家的列车时,朝鲜各地都哗然传来송别的呼声。成千上万的朝鲜民众自发来到沿线,簇拥在铁路两旁,高呼"志愿军再见"的口号,热泪盈眶地挥舞着手中的鲜花和锦旗。一些孩童更是穿梭在列车旁,把手中的鲜花一朵朵送到战士们手中。
令人动容的一幕幕,让这支曾用鲜血捍卫朝鲜的英雄部队无不感念万分。有些老交战的士兵更是热泪盈眶,泣不成声。他们用生命铸就了两国人民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而今终于要踏上归乡之路,内心百感交集。
这份深厚的革命情谊并未就此终止,而是传承和发扬下去。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走过战争硝烟、和平重建的曲折道路,中朝两国友谊之树枝繁叶茂,根深蒂固。在新的历史时期,两国人民更是精诚团结,并肩携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毋庸置疑,志愿军时期双方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友谊绳正是两国关系之所以如此牢固的重要基石。那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将永远铭记在两国人民心中,随着时间推移熠熠生辉。
就如同金正日当年那句天真无邪的玩笑话一样,虽然只字未赘地体现了朝鲜对志愿军的留恋,但背后所蕴含的珍贵情谊和永恒友谊才是最宝贵的意义所在。这份友谊将永远存在于两国人民心中,在新时代不断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