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在遵义会议上的胜利,与通道、黎平、猴场会议密不可分
创始人
2025-07-08 02:32:13
0

自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后,中央红军在李德(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顾问)、博古的瞎指挥下,接连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离苏区,开始战略转移——长征。

1934年11月,红军在广西全州、兴安之间的地带抢渡湘江。结果,遭到了敌人的夹攻,伤损惨重。部队由长征伊始的八万余人,减损到三万多人。

血战湘江(油画)

在接受了一次次血的教训后,广大红军将士逐渐认识到了“左”倾错误军事路线的严重危害,“明显地增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刘伯承《回顾长征》)

但是,高高在上,掌握着最高军事指挥权的李德、博古却无视红军的巨大伤亡,固执己见。过了湘江后,他们仍然命令红军沿着湘黔边境前进,寻求与红二、六军团会师。

蒋介石获悉了中央红军的战略意图后,迅速调集重兵,设置封锁线,欲置已经遭受重创的中央红军于死地。

值此紧急关头,已于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上,被排挤出中央领导层,失去了红军领导权的毛主席得知了敌军的动向、企图后,自认为,不能置身事外,必须担当起应有的责任。

于是,他向当时的最高领导机构“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建议: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既定计划,转道挺进敌军力量相对弱小的贵州地区。

毛主席提出自己的建议(剧照)

毛主席这一正确而及时的建议,得到了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革军委副主席王稼祥的理解和支持。

而且,他们认为,应该尽快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商讨毛主席的提议,变更行军路线。

一、通道会议:毛主席的部分建议被采纳。

在毛主席、王稼祥、张闻天的一再呼吁下,1934年12月12日上午,党中央在湖南省的通道城,组织召开了由“三人团”及张闻天、王稼祥、毛主席参加的紧急军事会议,讨论下一步的战略转移方向。

会议开始后,有幸被吸纳参加会议的毛主席,首先根据已经掌握的敌情及我军的现状,作了红军应迅速进军贵州的分析发言。

李德、博古听后,当即否决了毛主席的客观、正确的见解,继续坚持己见。但是,王稼祥、张闻天认同毛主席的主张。周恩来也表示,毛主席的建议更利于红军的军事行动。

周恩来(图像)

对此,李德在他所著的《中国记事》一书中说,毛主席提出“应该放弃在长江以南同二军团一起建立苏区的意图”;“坚持继续向西进军,进入贵州内地。这次他不仅得到洛甫(张闻天)、王稼祥的支持”,而且还得到了“周恩来的支持”。

最终,李德、博古于无奈之下,采纳了毛主席的部分正确建议,决定:取道贵州的黎平、锦屏北上,然后进入湖南西部,与红二、六军团会师。

短促、小范围的通道会议,虽然没能完全接受毛主席的正确主张,但促成了行军路线的调整,避免了中央红军与数倍敌军正面交锋的危险。

同时,为后续系列会议的召开,为恢复毛主席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黎平会议:接受了毛主席的战略主张。

通道会议结束后,中央红军北上进入贵州,还是西去进军湖南的争论,并没有结束。

中央红军进入贵州(剧照)

为了让更多的同志,尤其是一些军政领导同志明白,当时的情况下,红军只有北上才能摆脱困境,才能寻找到生存、发展的空间,毛主席不断地、主动地与红军指战员交流有关问题,答疑解惑。

同时,毛主席着重与张闻天、王稼祥,就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军事路线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研讨。过程中,张闻天、王稼祥越来越信服、认可毛主席的观点、主张。

1934年12月18日,红军进占贵州黎平县城后,为了确定下一步的行动路线(“北上”还是“西进”)及作战方略,周恩来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是为黎平会议。

与会者有毛主席、博古、朱德、张闻天、王稼祥、陈云、刘少奇等同志。李德因身体状况不佳,没能出席此次会议。

李德(剧照)

会上,博古一如既往地坚持进军湘西北,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既定计划。毛主席则继续主张放弃所谓的“既定计划”,进军贵州北部,创建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根据地。

经过一番激烈地分析论证后,大多数同志认为,毛主席的主张最切合实际,能扭转红军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

这种情况下,黎平会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原定计划,创建川黔边根据地;条件允许时,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

黎平会议成功地递进了通道会议,接受了毛主席正确的战略主张。同时,为遵义会议纠正“左”倾军事冒险主义错误,作了重要铺垫。

三、猴场会议:毛主席的权威被逐渐认可。

1935年1月1日,中央红军顺利到达贵州北地区的瓮安县猴场(今草塘)后,根据需要,周恩来再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即猴场会议。

周恩来(中间)主持猴场会议(剧照)

博古、李德、毛主席、朱德、张闻天、王稼祥、陈云、刘少奇、邓发等,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重申了黎平会议关于“建立川黔边区新根据地”的决定,明确了其相应的战略任务;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主张,改变了军事指挥上独断专行,“个人包办“的状况。

同时,毛主席得到了中央政治局更多同志的支持,其权威在被逐渐认可。

猴场会议巩固、发展了黎平会议的成果,指出并解决了一些错误问题,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做了重要准备。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谐和的音调。

四、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1935年1月7日,红军全面占领遵义城后,毛主席、王稼祥等同志向党中央提议,召开会议,彻底清算红军军事行动上的“左”倾错误,以整顿队伍,凝聚战斗力。

刚毅果决的毛主席(图像)

党中央接受了他们的提议,于1月15日,组织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

在会上,博古、周恩来、张闻天等相继发言后,毛主席作了重要讲话。他鞭辟入里地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战略转移后严重损失的诸多因素。

毛主席说,错误的军事路线,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它的表现为,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

毛主席全面、详实,客观、理性的发言,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

遵义会议改组了党的领导机构,增选毛主席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团”,由中革军委掌管军事指挥工作。

会后不久,成立了由毛主席、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结束了党内的错误军事路线,确立了毛主席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场景(画作)

综上所述可知,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是建立在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相继召开的基础之上的。

为了让党和红军摆脱危难,毛主席矢志不渝,无私无畏,直至成功!

主要参考文献:《一代巨人毛泽东》、《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晚...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入夏以来,断断续续总能在朋友...
原创 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授予了1614名开国将帅,这些将帅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了赫赫功勋,因此在新中国...
原创 端... 引言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诞生了无数的珍贵文物。 惜近代以来,海量文物惨遭劫掠,流失海外,数量或达超一...
原创 尉... 熟悉唐朝历史的读者,都应该知道尉迟恭(字敬德),他是唐朝的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后世还...
原创 国... 前言: 解放战争的最后一步,我党攻势凶猛,国民党被迫从大陆逃到台湾,兵力大多已经溃败。 这些逃亡的国...
原创 志... 对于中国而言,抗美援朝一仗奠定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打出了后续数十年的和平发展。 可对于朝鲜来说,这...
原创 5... 众所周知,开国上将共有57人,但是这57人并不都是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其中的王建安将军是在...
原创 孙... 1897年,孙中山先生就与日本友人谈论过推翻清政府后的定都问题,当时考虑的是“一都四京”,他认为中国...
原创 北... 在大家的眼中,宋朝的对外作战是一塌糊涂,被网友戏称为弱宋,契丹人来了打不过契丹,金人来了打不过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