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毛主席与邓小平谈话,称中国对内要发展经济、军事,对外要应对美国、苏联,该如何做才好?邓小平思考片刻,将自己和毛主席面前的茶杯对调了位置,毛主席不由得大笑道:“英雄所见略同啊!”那么邓小平此举是何用意?
毛主席与邓小平谈话
邓小平巧用水杯对调回答问题
1973年12月初的一天,邓小平正在办公室里认真工作,忽然接到了一个从中南海打来的电话,“邓副总理,请您立即到中南海来,主席有事相商。”虽然电话里并没有说是什么事,但是邓小平直觉这件事一定很重要,于是不敢多做耽搁,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往了中南海。
大概半个小时后,邓小平出现在了毛主席的面前,邓小平觉得办公室里的气氛有些许凝重,还没等他开口询问,毛主席便开门见山的问道:“如今我国形式特殊,内忧外患,既要发展军事、经济,又要防备美国、苏联,你觉得该如何摆脱困境?”对于毛主席的这个问题,邓小平私下里也想过,心中大概有了主意,但是一时半会儿他不知道该怎么说最合适,恰逢此时秘书送进来两杯水,一杯摆在毛主席面前,一杯摆在邓小平面前,邓小平低头一看,忽然就有了办法。
邓小平伸手把毛主席面前的水杯和自己面前的水杯调换了一下位置,仅仅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别人看了或许一头雾水,不明白邓小平是什么意思,但是毛主席瞬间就理解了邓小平想说的话,忍不住大笑道:“英雄所见略同啊!”那么邓小平此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部队管理,军事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这一点经历过战争的人心里都清楚,要不怎么说落后就要挨打呢。清政府统治末期朝廷腐朽衰弱,中国被西方列强轰开国门,被迫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中国人民饱受蹂躏。清政府想通过妥协退让的方式维护自己的统治,可换来的是什么,是侵略者变本加厉地趴在中国百姓身上喝血吃肉,以至于中华民族到了岌岌可危的时候!
最后还是中国人民举起了拳头、拿起了枪,在血与火中与侵略者殊死搏斗,为了保护亲人和家园奋不顾身,一个中国人倒下去,还有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站起来,中华儿女绝不做奴隶!侵略者将战争带到了中国大地上,中国百姓就要用战争的方式将其赶出去,中国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就是在一场场战争中磨砺出来的。在国力落后、物资匮乏等等不利条件下,中国军人没有放弃自己的同胞,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国家,面对丧心病狂的敌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动人心魄的史诗。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的庄严宣告传遍了华夏大地,传向了全世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许多朝代开始的时候都是风光无限的,最后却一步步走向了灭亡,可见在守江山的途中要面临更多的困难。毛主席深知中国周围群狼环伺,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支撑,难保侵略者不会卷土重来,到那时战火又会重新燃烧在中华大地上,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中国的军事一定要建设好。
一个国家能否安定和军事实力强不强离不开关系,军事实力强不强又和军队领导的才干挂上了钩,所以毛主席一直要求军队重大人事变动向他报告,甚至是连、营的一级领导调动毛主席也会亲自批示,这是对部队的负责,更是对国家的负责。60年代末期毛主席就考虑过对各大军区的司令进行职位调动,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和邓小平谈话时,邓小平巧妙的用茶杯调动比喻军区司令调动,正好和毛主席想到一起去了,所以毛主席才会笑着说“英雄所见略同”。
毛主席召开会议
政治局议政,军委议军
和邓小平谈话过后,毛主席下定了决心整改军队,于是在1973年12月12日召开了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地点在毛主席的书房兼客厅。会议一开始,毛主席就直截了当地说:“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以后要改。如果不改的话我就开会,到这里来我跟你们当面讲。”毛主席的话音落下,会场格外安静,有些人不明白毛主席是何意,但是邓小平却是知道的,接着毛主席继续说道:“我提议,议一个军事问题,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毛主席面朝叶剑英元帅,“你是赞成这个提议的,我赞成你的意见,代表你说话。我事先找了总理和王洪文两位同志,他们也是赞成的。”接着毛主席建议参加会议的政治局常委们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歌,于是大家便一起唱了起来,“红色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的注意:第一不拿工农一针线......第二服从上级的命令......”
自从九届二中全会过后,毛主席经常在开会时建议中央和地方领导人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毛主席希望全党的步调能一致,首先政治局的步调就要一致。唱完歌后毛主席又开口谈到军区司令对调的问题,“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久了油了呢。”毛主席的意思是各大军区司令坐镇一方,一呆就是20年,难免会出现消极因素,这不利于军队搞发展建设,所以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讲完这些之后,毛主席指着邓小平对大家说,“现在请了个军师叫邓小平,政治局管的是东南西北中,党政军民学,我想给政治局添一个秘书,那你就当参谋长吧。”邓小平从不在意外界的虚名,只看重自己能为老百姓做什么,而不是看重自己身上有多少光环。在座的政治局委员静静的听着毛主席的讲话,表情都很平静,看不出有什么反应。
毛主席说道:“我们现在请回来了一位参谋长,有些人怕他,但他办事比较果断。你们的老上司是政治局请回来的,不是我一个人请回来的。”说罢又转身看着邓小平,“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是一团和气,里面是钢铁公司。”毛主席对邓小平说的话中暗含着赞许,而且毛主席讲话一直是看似漫谈,实则始终贯穿主题,用各种例子阐明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很快毛主席就换了一个话题,“现在有些人看不起儿童团,我也是儿童团过来的,大家都是吧。你们十几、二十几岁时就那么高明吗,我就不信。“毛主席话里的意思是不要看不起年轻人,大家都是一步步从年轻人成长起来的,要给年轻人时间和机会。
八大军区司令对调
毛主席领导军队的伟大艺术
此次政治局会议过后,中央又在12月20日召开了一次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会议地点仍旧在毛主席的书房里,为了让大家放松毛主席特意穿了一身睡衣,并让人提前准备好了凳子和茶水。毛主席和每一位司令、政委都握了手,看见刚上任的人还会跟他多聊两句,接见开始时,毛主席拍着朱德同志的肩膀感叹道:“这是我们的好司令啊,还是我们的红司令。”简单寒暄之后,毛主席和站在一侧的萧劲光、陈士榘、田维新、马宁4人握手交谈,再次开始面向全体与会人员讲话。
讲话途中,毛主席问坐在前排的许世友将军有没有读《红楼梦》,许世友干脆地回答读了,毛主席又问读了几遍,许世友说一遍,毛主席说道:“一边不够,要读三遍。”接着随口背诵了一大段《红楼梦》第一章中的文字。从毛主席要求许世友读《红楼梦》开始,在座的高级将领几乎都认真研读过《红楼梦》,但无论是负责军事工作的,还是负责政治工作的,没有谁能直接大段的背诵红楼梦。此时毛主席已经80岁高龄了,政务繁忙之下竟然能即席背诵,令会议室里的众人惊叹不已。
然而此时的毛主席却话锋一转,“我考虑许久,还是认为各大军区的司令有必要对调,其实不管到了哪里都是在为人民和国家服务,你们想是不是,大家的问题都不大吧?”紧接着毛主席又宽慰大家,“到了新的地方总需要事件适应,你们谁遇到困难都可以告诉组织,我们一起想办法克服。”毛主席说完看向时任北京军区司令的李德生,幽默地说道:“换个地方未必是坏事,德生在北京军区待得虽然不久,但我觉得你可以去沈阳待一段时间。”
各大军区司令中李德生最年轻,而且他不仅是北京军区的司令员,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听了毛主席的话立刻起身回答道:“我服从组织的安排,没有意见。”毛主席欣慰地笑笑,“大家在原部队呆了多年,有深厚的感情,这些我都理解,不过一切还是要听党指挥。”最后毛主席再一次询问了大家对军区司令调动的意见,所有人都表示服从组织安排。
12月22日,毛主席和周总理再次召集各大军区司令开会,并在会议上由毛主席当面宣布了调令:北京军区司令李德生与沈阳军区司令陈锡联进行对调;济南军区司令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曾思玉进行对调;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丁盛进行对调;福州军区司令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皮定均进行对调。当时我国共有11个军区,因为成都军区、昆明军区和新疆军区的三位司令都是新上任的,没有必要进行对调。
宣布完调令之后,毛主席向8位军区司令叮嘱了交接事宜,为了保证对调速度,毛主席又强调说:“调动工作务必在10天之内完成,司令所带的随行人员不得超过10人。”毛主席一向不喜形式主义,此次却一反常态地表示,“军区司令在进行对调时,一定要互相欢迎,别冷冷清清的离别。”会议快结束时,毛主席拉着李德生和陈锡联的手谈话,“你们两个之后也要多沟通,陈锡联可以带着李德生在沈阳军区里转一转,李德生也可以给陈锡联介绍一下北京军区的具体情况,这样对你们以后的工作都有帮助。”对调命令下达之后,8位军区司令立刻开始准备,不到10天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交接工作,并且迅速适应了新的位置。
这次八大军区司令对调,是我国建军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高层变动,毛主席在深思熟虑之后提出的这一治军举措,避免了军队领导在一个地方待得过久产生消极情绪,不仅为军队注入了活力,还提高了军队的创新性,加强了各大军区的之间的交流合作。本来军区高层领导变动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但是在毛主席的运筹帷幄之下,仅用了10天时间就稳定了当时国内紧张的局面,可见毛主席的领导能力有多强。
多年后邓小平谈及毛主席下达的对调命令时,忍不住感叹道:“毛主席真厉害,不仅有领导军队的本事,更有管理军队的智慧。”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为了自由和解放而战斗,他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睿智的政治家,毛主席懂得如何带领部队打胜仗,也懂得如何带领部队守和平。
历史已经证明了毛主席的伟大,他下令军区领导进行对调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高瞻远瞩,无论什么时候毛主席的心里都装着国家和人民,他始终在为大局考虑。“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正是因为我们有毛主席这个伟大的人民领袖,中国才一步步从泥泞中走了出来,走到如今的光芒万丈。
结语
新中国的强大和美丽离不开先辈们的付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今中国前进的舵把已经交到我们手中,我们有必要也必须带领中国这艘巨轮驶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