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彭德怀爱将郭炳生投敌叛变,为确保击毙他,成排步枪同时射击
创始人
2025-07-07 20:02:23
0

1932年9月初,时任红五军军长的彭老总正在办公室与其他指挥员商讨红军目前面临的局势,如何才能突破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突然,一名警卫员面色沉重地走进来,将一封电报交给彭老总。他看完电报上的内容后,神情凝重。

彭德怀

他麾下主力师红二师的师长,竟然带着一部分投靠了蒋介石。而且,这师长与他的渊源颇深。

此人,名叫郭炳生,是彭老总老班长的儿子,也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兵。他从没有想过郭炳生会背叛革命,站在共产党的对立面。

彭老总向来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得力干将叛变,他会如何处置郭炳生?彭老总的得力助手

1928年7月22日,老蒋知道了一个令他非常愤怒的消息——独立第五师发生“暴动”,平江被共产党占领。他不知道的是,这场起义,我党筹划了很久。

蒋介石

1928年初,为了更好的渗透到敌人内部,我党秘密在国民党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建立了基层组织,并不断发展地下党员。

此时,担任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团长的彭德怀,属于“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从1926年开始接触共产主义思想,加上现实情况,才明白国民党内部很腐败,只有共产党才能让贫苦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所以1928年4月,他成为了共产党的一份子。两个月后,独立第五师被老蒋调到平江县“清剿”革命力量,他率部进驻该地区。

随后,彭老总接到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准备必要时举行起义。恰逢独立第五师第三团第三营的营长黄公略,被敌人知晓了真实身份,准备抓捕他。

黄公略

彭老总提前知晓了敌人的行动,与组织商量后决定在7月22日起义。为此,他一边思考战术如何行动,一边想办法发动更多人加入其中。

起义的时候到了,他指挥部队占领了平江县政府、师部等地方,俘虏了1000余名国军,并缴获了他们的枪支,解救了被关押在监狱的600多名革命人士。

这就是著名的“平江起义”,郭炳生也参加了此次行动,作战勇猛,冲在最前面。

根据上级指示,起义部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由彭老总担任军长。之后,他率领红五军与敌人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兵力不断增加。

彭德怀

彭老总是一个清廉正直的人,没有因为自己与郭炳生的关系而给他半点儿特殊待遇。

好在郭炳生的表现没有令彭老总失望,经过数次实战,他成长郭炳生成长很快,逐渐成为彭老总的左膀右臂,能独当一面了。

于是,郭炳生被任命为红二师的师长,跟随彭老总继续作战。而红二师,是红五军的主力部队之一,足以看出他还是有一定的能力。

只要郭炳生保持初心,坚定革命信念,很大概率会成为彭老总麾下的一员猛将,建国后被授衔。

遗憾的是,“剧本”没有按照既定的方向走。郭炳生叛变

1932年9月的一天,彭老总接到红二师政委彭雪枫的急电,被告知郭炳生叛变了。在电报中,彭雪枫讲述了他叛变的过程。

彭雪枫

1932年8月底,红二师来到江西宜黄一带休整。谁知陈诚和罗卓英的部队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红二师的动向,对该部发起偷袭。

师政委彭雪枫立马带着主力七团、师直属队,与敌人展开激战的同时,郭炳生却带着五团和特务连不知所踪。

由于红二师被敌人冲散,彭雪枫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异常,仍然率部边打边退。他们沿着小路撤退到凤岗圩,得到了时任江西军区总指挥的陈毅的帮助,暂时留在这里。

没过多久,失散的六团向部队靠拢,郭炳生和五团、特务连迟迟没有消息。彭雪枫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郭炳生带着这么多兵力不可能会无缘无故消失。为弄清楚他们的动向,他派人去寻找消失的郭炳生。

令他意外的是,郭炳生竟然率部向抚州方向行进,即将抵达国民党控制的白区。这一消息,使得他顿感不妙,反应过来郭炳生是想投靠蒋介石!

蒋介石

红二师对红五军、彭老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郭炳生真的叛变了,对彭老总和红五军的打击是巨大的。眼下红军正处于十分艰难的时期,不能再出什么岔子了。

当然,郭炳生背叛了革命是他的猜想,他需要去证伪,以及竭尽全力将损失降到最低。他不顾生命危险,带上15名战士骑马追郭炳生。

五天后,彭雪枫在崇仁县找到了五团的前哨连,这意味着郭炳生也在附近。在五团战士的带领下,他见到了郭炳生。

彭雪枫

他知道不能打草惊蛇,没有一见面就质问郭炳生为什么叛变,而是想办法稳住他,假装不知道对方近日来的异常。

并且,彭雪枫从五团一名通信排长的口中知晓了郭炳生心意已决。眼下最重要的,是将真相告诉给被蒙在鼓里的大部分战士。

他召开干部紧急会议,先是告诉他们师主力现在的情况,然后慢慢向他们说出实情。很多人听后当即表示要跟着他回去,不会当国民党的走狗。

见状,彭雪枫的心里多少有点安慰。对于郭炳生,他还有抱有一丝希望。深夜,他找到郭炳生,严厉批评了其错误行为。

但郭炳生不知悔改,一直给自己找借口,企图蒙混过关,还表示希望看在两人过去的情分上,允许他“弥补”。此时,彭雪枫彻底明白他已经无可救药了,想办法稳住他。

彭雪枫离开后,郭炳生担心自己会被抓起来问责,不顾外面风雨交加的天气,带着极少部分贪生怕死之徒连夜逃到了国民党的怀抱。

主力师长叛变可不是一件小事,再加上郭炳生身份有些特殊,彭雪枫立即向彭老总汇报此事。

看完电报,彭老总非常震惊,不敢相信一手带大的郭炳生成了自己最痛恨的叛徒。他自责没有将郭炳生教好,屏退众人,思绪陷入回忆之中。特殊关系

出身贫苦的彭老总,亲眼目睹和经历了劳苦大众被地主、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军阀的黑暗统治、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他萌生了参军的想法。

1916年,他入伍湘军。在这里,他遇到了郭炳生的父亲郭得云。此人是他所在班的班长,对他很不错。

更重要的是,郭得云曾救过彭老总的命。所以,他对郭得云充满了感激之情。后来因为一些原因,郭得云离开了部队,回家务农。不过,两人没有断联系。

1922年,郭得云病重。临终之前,考虑到自己死后儿子孤苦无依,他便将年仅14岁的郭炳生托付给彭老总。

从那以后,彭老总一直把郭炳生带在身边。虽然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是他始终将其视如己出。他严格要求郭炳生,教他打拳、格斗、打枪等技能。

郭炳生从小被父亲有意培养,身体素质很好,进步也很大。对此,彭老总很是欣慰,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郭炳生渐渐长大。

郭炳生找到彭老总,说自己想当兵,征求他的意见。他没有同意,毕竟郭炳生是老班长的独苗,当兵打仗不是儿戏,同样也很危险,如果郭炳生出了什么差错,他愧对老班长的信任和嘱托。

无论郭炳生如何软磨硬泡,彭老总都没有答应。他本以为郭炳生会放弃当兵的念头,没想到郭炳生竟然瞒着自己偷偷走正规程序参军,还成了他手底下的兵。

事已至此,他无法改变什么,只能尊重郭炳生的选择。虽说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可他没有给郭炳生特殊待遇。换句话说,郭炳生后来获得的一切,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对于郭炳生,彭老总十分信任,对其寄予厚望。随着战事吃紧,他越来越忙,没有多余的时间管郭炳生,不知道这孩子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

1932年,对我党和红军来说,是极为艰难的一年。内有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机会主义出现,外有国民党的疯狂打压。为消灭我军,老蒋动用了近40万兵力。

我军只有7万余人,装备还远远比不上国军。由此可见,我方面临的局势有多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反“围剿”斗争进行得不顺利。

前面提到过,郭炳生跟着彭老总在湘军待过,思想受到了旧军队的影响。关键时刻,他贪生怕死的一面展现出来。

面对恶劣的处境,他觉得革命看不到希望。身边一个个战友倒下,令他非常恐惧。红五军攻打赣州时,他擅离职守,偷偷与国民党的人接触。

敌人知道郭炳生的身份,用美色、高官厚禄诱惑他叛变。自此,他的革命信念开始动摇。彭雪枫曾帮助过他,组织上也批评过他不负责任的行为,没能将他从悬崖边上拉回来。

毫无疑问,郭炳生的叛变对彭老总的打击非常大,给部队带来的影响也无法估量。干部投敌,势必会影响红五军的军心。

一支部队的军心动摇了,还有什么战斗力?彭老总一边稳住军心,一边下令要严惩叛徒。背叛党的人,没有几个有好下场,郭炳生也不例外。叛徒伏法

1933年3月,红军在宁都与宜黄交界的地方,与国军第三十七师交战的过程中,发现敌方的指挥官竟然是郭炳生。

原来,郭炳生投靠国民党后,被老蒋安排到新编第三十七师当师长,负责“围剿”彭老总率领的部队。

对于老蒋安排的任务,他没有半点儿犹豫,答应率兵对付红军。显然,此时的他全然忘记了彭老总的养育、培养之恩,被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冲昏了头脑。

郭炳生不顾昔日情分,为讨好国民党和老蒋,格外卖力地进攻红军。他做着解决掉彭德怀部后,割据一方,当土皇帝的美梦,心里期盼那一天赶紧到来。

他忘了邪不胜正,也忘了自己是彭老总一手带出来的兵。他在战场上所使用的战术,彭老总一清二楚。更何况,彭老总打过的仗比他多得多。他当然不是彭老总的对手,战败在情理之中。

郭炳生叛变后,红五军上下悲痛不已,但一想到被他及其部队残忍杀害的战友,心中的悲伤变为愤怒,只想为民除害。

由于彭老总先前下过命令,坚决除掉叛徒。因此,红军在进攻第三十七师时毫不手软,重创第三十七师。

最终,郭炳生在红军战士的“步枪排射”下,直接被打成了筛子,倒在地上再也没能起来。

叛徒郭炳生被处决的消息传到彭老总的耳朵里,他久久不能平静。他从未想过自己和郭炳生会变成对手,刀剑相向,最终自己还是”辜负“了老班长的嘱托。

郭炳生背叛革命一事,成为了彭老总心中永远的痛。

彭德怀

事实上,郭炳生会落得如此下场,全是他咎由自取。他被我军击毙时,只有25岁。也就是说,他二十出头就当上了红军师长。由此可见,他在带兵打仗方面有一定的能力。

如果郭炳生一直跟着彭老总,前途不可估量。只可惜,他没有经受住考验,危急关头选择投敌。

贪恋,使得郭炳生坠入深渊。为了金钱和地位,他将枪口对准红军,对准彭老总。忘恩负义之人,注定走不长远。他的旧军阀习性,简单粗暴的性格,最终让他丧命。

郭炳生的经历,再一次证明叛贼不会有好结局。

当下,有极少数人为了金钱、地位,不惜背叛国家,甘当境外势力的狗腿子,潜伏在各个领域企图煽动民众,制造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若不及时悬崖勒马,徐炳生的结局就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一个背叛国家的人,会永远被人们唾弃、钉在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晚...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入夏以来,断断续续总能在朋友...
原创 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授予了1614名开国将帅,这些将帅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了赫赫功勋,因此在新中国...
原创 端... 引言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诞生了无数的珍贵文物。 惜近代以来,海量文物惨遭劫掠,流失海外,数量或达超一...
原创 尉... 熟悉唐朝历史的读者,都应该知道尉迟恭(字敬德),他是唐朝的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后世还...
原创 国... 前言: 解放战争的最后一步,我党攻势凶猛,国民党被迫从大陆逃到台湾,兵力大多已经溃败。 这些逃亡的国...
原创 志... 对于中国而言,抗美援朝一仗奠定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打出了后续数十年的和平发展。 可对于朝鲜来说,这...
原创 5... 众所周知,开国上将共有57人,但是这57人并不都是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其中的王建安将军是在...
原创 孙... 1897年,孙中山先生就与日本友人谈论过推翻清政府后的定都问题,当时考虑的是“一都四京”,他认为中国...
原创 北... 在大家的眼中,宋朝的对外作战是一塌糊涂,被网友戏称为弱宋,契丹人来了打不过契丹,金人来了打不过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