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党早期的革命者之中有许多勇猛之将,谈起这些将领,人们最容易想到的便是许世友上将。毛主席是这样评价许世友的:
“打红了胶东半边天。”
诚然,若论勇猛,许世友上将一定可以排在我军前几位。但是,很多熟悉许世友的人都知道,许世友常常会说自己不如另一位将军勇猛,甚至说将其称为“老虎”,那个人便是开国大将徐海东。
那么,在徐海东大将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许世友又为何称其为“徐老虎”呢?
铁血雄心
徐海东出生于1900年6月17日,老家位于湖北大悟县。徐海东的家庭十分贫困,迫于生计,徐海东早早地走出家门开始打工赚钱。早年间,徐海东一直当烧炭工,但是,怀着上进之心的徐海东不甘于这样的生活,他十分喜欢学习一些先进的思想,彼时正是有许多先进思想涌入国内,徐海东便学习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也因此树立了共产主义的理想。
1925年,徐海东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
之后,徐海东便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他先是参加了北伐战争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在战场上,徐海东得到了钢铁般的锤炼,而他本人也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
1930年,徐海东拉起的队伍接受了红军的整编,徐海东也正式成为了红军。
在第二次反“围剿”战斗中,徐海东率领着自己的部队在战场上与敌人们拼死作战,作为指战员,徐海东十分拼命,他时刻冲锋在前线,即使身受重伤也不愿撤下,徐海东的意志力给了战士们莫大的鼓舞,战士们随即爆发出英勇的战斗力。
因为失血过多,徐海东最终不得不被抬下了战场送去了医院,医生为其做了处理。很快,徐海东便恢复过来,恢复后的徐海东第一件事就是回到自己的队伍,向当时的上级陈赓报道。
在黄安战役中,徐海东带领着战士们负责坚守一处关键阵地。蒋介石对徐海东所镇守的位置十分看重,甚至不惜派出汤恩伯率领重兵来攻坚此战略重地。但是,徐海东带着战士们日夜坚守在此,丝毫不给国民党军队机会。汤恩伯发起了多次进攻,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
对此,蒋介石十分生气。
1934年4月,鉴于徐海东在历次作战中的辉煌战绩,党组织将其委任为红二十五军军长。
对于蒋介石来说,徐海东无疑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蒋介石的多次计划都被徐海东给破坏掉,也正因如此,蒋介石对徐海东可谓是恨之入骨。为了抓到徐海东,蒋介石甚至开出二十五万大洋的悬赏金。
除此之外,蒋介石还多次派出重兵来对徐海东的部队进行包围夹击。在战斗中,面对着装备和人数都在我军之上的情况,徐海东十分冷静,他并没有采取硬碰硬的手段,而是暂时躲避起来,带着部队进行战略转移。之后,徐海东便开始了自己的长征之旅。
1934年11月16日,徐海东带领着红二十五军暂时告别了奋战多年的鄂豫皖地区,来到了伏牛山地区。蒋介石十分关注徐海东的动向,很快便了解到了徐海东部队的情况。蒋介石天真的认为,离开了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会实力大减,立刻便派出了大量的军力对徐海东的部队展开了追击。
国民党军队的行动十分之快,庞炳勋很快便带着自己人占领了徐海东去往伏牛山区的必经之路独树镇。提前到达此地的庞炳勋并没有闲着,稍作调整后便立即开始投入到军事工事的修筑之中。
当时徐海东的情况十分危险,倘若不能通过此地,徐海东的队伍就会被国民党军队给包围起来。
当时伏牛山的天气已经入冬,但我军战士身上还穿着单薄的衣服,战士们都被冻得直哆嗦,很多人甚至被冻伤,在这种情况下,倘若遭遇敌军,必定会有危险。
在此情况下,徐海东找到了一盒火柴,他用火柴点着了一堆柴火垛,让战士们来取暖,好尽快恢复战斗力,保持战斗状态。
不出意外,徐海东点燃的一堆大火很快便被敌军发现了,但好在战士们都恢复的差不多了,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就在敌人靠近我军的时候,徐海东率先开火。此时徐海东已经做好了战略部署,所以当敌军摸过来的时候,战士们已经调整好了状态。
之后,徐海东趁热打铁,带领战士们杀入了独树镇,开始了与庞炳勋的战斗。
徐海东异常勇猛,战斗时,他总是第一个冲锋,他手持一把轻机枪,对敌人造成了重大打击。见到徐海东都如此拼命,战士们也十分积极,他们像一群出笼的老虎,片刻之间便撕碎了庞炳勋的队伍。
也正因如此,徐海东被称为“徐老虎”。
经此一役,徐海东的部队暂时摆脱了危险。
不久之后,徐海东带领着队伍通过了伏牛山,到达了陕南地区。在这里,徐海东得知,红一方面军正打算北上。徐海东听说,彼时的红一方面军经过长期跋涉和作战,部队减员严重,战士们的情况也很不好,急需友军的支援。
得知这样的情况后,几乎是没有任何犹豫,徐海东当即决定暂时放弃陕南地区,前往陕北接应毛主席率领的红一方面军。
前往陕北地区的道路十分凶险,为了围捕徐海东,蒋介石命令杨虎城带着三十个团的兵力对其进行围堵。但是,彼时的红军已经在长征的过程中得到了十足的锤炼,远不是这些国民党军队所能比拟的,凭借着徐海东的指挥和战士们英勇无畏的意志力,红二十五军取得了接连的胜利,终于在9月15日到达了延川,与刘志丹的部队成功汇合。
两军完成了合编,由徐海东担任军团长。考虑到红一方面军的困难,徐海东决定为友军送上一份见面礼。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徐海东多次带领队伍对陕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为红一方面军扫清了障碍,得以与徐海东的部队成功会师。
徐海东这样的行为无疑是我党战士们的榜样,在战士们的共同努力下,红一方面军终于成功抵达陕北地区。
对我党的伟大贡献
所谓患难见真情,作为陕北地区的东道主,徐海东十分热情地招待了毛主席所带领的红一方面军,看到友军的状况,徐海东甚至命令自己的队伍勒紧裤腰带,为红一方面军的战士们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帮助。
当时毛主席带领的部队经过长期作战,物资已经十分溃泛,战士们缺衣少粮,情况十分困难,若是继续这样下去,恐怕会影响到战士们的作战意志。在此情况下,毛主席不得不向徐海东提出借钱的要求。
当时红十五军团的军团长就是徐海东。其实,徐海东的部队情况也不是特别好,但看到友军有难,毫不犹豫地向其伸出了援手。当时毛主席只想借两千五百大洋,但是徐海东十分大方地拿出了五千大洋给了毛主席,要知道,当时徐海东身上也不过只有七千大洋。由此可见,徐海东是一个忠义之人。
长征的胜利无疑是我党革命之路上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而徐海东的举动无疑更加凝聚了我党的团结力,也奠定了他在我党独一无二的地位。对于徐海东,毛主席是这样评价他的:
“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不久之后,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双方暂时放下争执,统一了抗日民族战线。彼时的徐海东也成为了八路军的一位旅长。
为了赶走日本人,徐海东立马带领着队伍奔赴到了抗日战场,也与友军一起完成了著名的平型关大捷,给了日本军队一次重大的打击。
平型关大捷后,徐海东并没有停下脚步,随即奔赴到了晋东南地区。在那里,徐海东和王震将军彼此配合,带领着队伍深入敌后,建立了强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带着战士们展开了长期的游击战。
徐海东本就是打游击战出身的,这样的安排无疑能够让其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
1938年6月,日本军队进攻阳城地区,准备对该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进行打击。得知此事后,徐海东立马对手下的部队进行了战略部署,准备对前来的日本军队进行伏击。
为了保障战斗的胜利,徐海东多次亲自来到前线查看战斗地形,也对应当地的情况做出了战斗指示。凭借徐海东的指挥和战士们的勇猛作战,最终打了一次完美的伏击战,给予日本军队重创。
但是,长期作战让徐海东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差,在高压之下,徐海东多次吐血,最终病倒在了战场上。
得知此事后,毛主席十分关心徐海东的身体,当即决定让徐海东先回延安地区进行休养。
休息了一段时间后,徐海东便打算再次奔赴战场,当时党中央对徐海东的身体还不是特别放心,但看到徐海东如此高涨的革命热情,最终还是将其委派到了江南地区,回到了军队。
回到军队后不久,徐海东便带领队伍打了一场漂亮的战斗。
12月18日,日本军队正在对新四军进行围捕。面对此情况,徐海东冷静分析,决定将敌人引入自己的圈套。最终,徐海东的战略计划顺利完成,这一战斗彻底粉碎了日本军队妄图对新四军进行围捕的计划。
这场战斗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百姓,百姓们都奔走相告,在大家的宣传下,当地百姓也都对徐海东产生了崇高的敬意。
但是,高强度的作战最终还是摧垮了徐海东的身体。1940年1月,徐海东又一次倒在了战场上。这一次,徐海东的身体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医生甚至告诉他不能再继续上战场作战了。
得知此事后,毛主席说“安心养病,天塌不管。”由此可见,毛主席始终没有忘记徐海东曾对自己的恩情,这让徐海东十分感动。
这之后,徐海东便没有再上战场,他一直在与疾病作斗争。由于身体情况,在接下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没有了徐海东的身影。但无论如何,身为军人的徐海东总是时刻关注着战场上的变化,时不时地为党中央提供宝贵的意见。
1955年,彼时徐海东正在大连安心养病,得知自己被授予开国大将的军衔后,徐海东十分震惊。徐海东认为,自己自从生病后便远离了战场,对革命的贡献太少,这个军衔对他来说实在是太高了。为此,他还专门找到周总理说了此事。
听了徐海东的想法,周总理表示到,徐海东同志对于革命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曾在红军生死存亡的时刻为其提供了帮助,这一军衔十分合适!
海东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从早期的一个普通的烧炭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开国大将,徐海东当之无愧!在这背后,是徐海东数十年如一日的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和奉献。
纵观徐海东的履历,他无疑是一个饱经战火磨练的真英雄。在战场上,他不惧死亡,敢于向敌人亮刺刀,同时又有着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可无奈天妒英才,因为疾病,徐海东不得不提前离开了战场。
但无论如何,徐海东大将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革命。为了完成伟大的革命,徐海东共有六十六个亲人惨死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而这依然未能摧毁他的革命意志。也正因如此,徐海东配得上任何褒奖,正如毛主席所说,徐海东大将,是一个对中国革命有大功劳的人,是当之无愧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