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东吴三大权臣:执掌朝政,最终都是什么下场?
创始人
2025-07-07 05:02:03
0

汉末三国时期,局势混乱,大多数时候皇帝都只是傀儡而已,真正能够在这乱世之中搅动风云的往往是位居高位的大臣。三国时期有不少权臣,比如蜀汉有诸葛亮,曹魏有司马懿父子等。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东吴,在孙权去世后,也出现了三位权臣。那么,他们都是什么下场呢?

一、诸葛恪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诸葛恪是三国时期孙吴大臣,侨寓士人的代表人物。大将军诸葛瑾长子,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

诸葛恪身长七尺六寸,少须眉,折頞广额,大口高声。成年后,诸葛恪被孙权拜为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人向太子孙登待讲道艺,并为宾友,为左辅都尉。嘉禾三年(234年),孙权提拔诸葛恪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自此之后,诸葛恪开始领兵。后来,丞相陆逊去世,诸葛恪被升为大将军,假节,驻武昌,并代替陆逊领荆州事。到了这个时候,诸葛恪已经成为东吴数一数二的武将了。

神凤元年(252年),孙权驾崩,幼子孙亮即位,诸葛恪为托孤首辅,掌握吴国权柄。成为权臣后,诸葛恪变革朝政,并在东兴之战中击败曹魏大权,这促使其威望大增。但是,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诸葛恪骄傲自满,刚愎自用,贸然发动新城之战,结果惨败而归,所以导致民怨沸腾。

建兴二年(253年),眼看诸葛恪众叛亲离,孙峻联合孙亮设计诛杀诸葛恪,并夷其三族。由此,对于诸葛恪这位权臣,结局是非常凄惨的。

二、孙峻

孙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远,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大臣。孙峻是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散骑侍郎孙恭之子。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孙峻年少时骁勇果敢,精明强干,初任武卫都尉、侍中。孙权病危时,孙峻受命与诸葛恪共受遗诏辅政。等到孙亮即位后,孙峻升任武卫将军,封都乡侯。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执掌了东吴朝廷的禁军,这促使孙峻拥有除掉诸葛恪的实力。

公元252年,孙峻在设计诛杀诸葛恪后开始掌握吴国大权,拜丞相、大将军,封富春侯。值得注意的是,孙峻掌权后,大肆残害宗亲大臣。和诸葛恪比起来,孙峻的威望不高,这是其屠戮大臣的重要原因。

太平元年(256年),孙峻在征伐魏国时因病去世,时年三十八岁,将后事托付给了堂弟孙綝。景帝孙休在位时,孙綝被杀,孙峻、孙綝兄弟被孙休下诏从族谱上除名,改称故峻、故綝。

三、孙綝

孙綝是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安民都尉孙绰之子。建兴元年(公元252年),孙亮即位,之后孙峻诛杀诸葛恪,掌控朝政。太平元年(公元256年)孙峻去世,孙綝接替堂兄掌控朝政,升任侍中兼武卫将军。

孙綝掌权后,立即引起了吕据和滕胤的不满,经过一番较量后,孙綝诛杀二人,从而升为大将军、假节,封爵为永宁侯。之后孙綝打击士族势力,杀死士族代表人物吴郡朱异。此外孙綝还阻止孙亮亲政,孙亮知道之后想要杀他却没有成功。

太平三年(公元258年),孙綝将孙亮废为会稽王,迎孙休为帝。不过,孙休即位后,孙綝似乎不太满意,曾和人说想再行废立之事,被孙休知道后用赏赐安抚他。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孙休在腊祭集会上将他处死并诛杀三族。由此,对于东吴三大权臣,一位病逝,另外两位则是不得善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史... 北京时间7月7日消息,火箭队官方宣布,通过7方交易得到凯文-杜兰特和克林特-卡佩拉。根据名记Sham...
原创 明... 明朝开国有一李姓外戚,这个家族三代人,对明朝的历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驸马李贞 朱元璋出身贫寒...
原创 国... 在近代红色革命发展史中,湖南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这里曾是著名的革命策源地,也是革命思想的发源地,甚至...
原创 《... 前言 在封建社会开始之前,我国还经历了一段奴隶制社会时期,虽然夏朝的存在上切除有待商议,但商周两朝的...
水下考古:寻觅“蔚蓝”的历史记... 走进青岛市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两尊高达6米的北魏佛像,而相邻的展厅内,静静陈列着几件青花瓷器。 看似...
原创 汉... 汉哀帝是西汉的第十位皇帝,他上位时,西汉在汉元帝与汉成帝两位皇帝错误的治理下。西汉已经走向衰弱,汉哀...
原创 1... 电视剧《外交风云》中,有这样一组画面: 新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兼任外交部长的周总理当众讲了一番话,...
清代皇帝十道宫廷菜 在历史的长河中,帝王之家的宴饮,不仅是权势的象征,更是中华美食文化璀璨的缩影。那些流传千年的宫廷佳肴...
原创 刘... 前言 1955年10月15日,这是刘德有第一次给毛主席做口译的日子。当时,由于他过分地紧张,大腿不自...
【方志百科】秦汉修志 秦汉修志秦汉之际是中国方志历史上的发轫时期。秦统一中国后,为了对各郡县实施有效管理,依当时的区划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