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秦末年,“苛政猛于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天下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对抗秦朝残暴苛刻的统治。
秦末最早的农民起义,就是陈胜和吴广所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这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国第一次封建社会大规模农民起义,虽然从头到尾只有短短六个月时间,但是它代表了中国农民敢向封建统治阶级宣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由于“大泽乡起义”所带来的影响力,动摇了秦朝的统治根基,为项羽和刘邦灭亡秦王朝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刘邦起义之前,这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老光棍还是个好吃懒做,彻头彻尾的街溜子,靠着不俗的交际手段,豁达开朗的性格,平易近人的口才,混了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吏。
刘邦转眼间迈入四十不惑之年,连个恋爱都没谈过,天天和沛县一帮“狐朋狗党”喝酒吹牛皮,谈谈女人聊聊理想。当时只有两个人看好刘邦将来与众不同,一个就是沛县主吏掾(秦代县令属吏)萧何,另一个就是刘邦的泰山大人吕公(吕雉之父)。
时势造英雄。刘邦在沛县起义后,跟随着他的酒肉朋友们,一群没见过世面的大老爷们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较量,个个转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治国带兵栋梁,最终将秦朝灭亡,在楚汉之争中逼西楚霸王在乌江自刎,共同打造了大汉的锦绣江山。
“西楚霸王”项羽,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勇猛的武将之一,“直男癌”晚期患者,与刘邦这小混混的性格完全处于两个极端。
项羽的祖父楚国大将项燕,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在与大秦名将王翦交锋中为国捐躯;起义后,相依为命的叔父项梁又被秦将章邯所杀;身为旧楚贵族,亡国之奴,肯定对秦王朝这个不共戴天的仇敌有着刻骨铭心的憎恨。
项羽虽然已经落魄,但骨子里天生高贵和家族思想还在发挥着作用,更多是因为血液里流淌着的暴力好战因子,使得他痛恨秦朝,仇恨嬴政,所以才使他头脑发昏,不顾影响做出坑杀二十余万秦降卒,“父债子还”的想法杀秦王子婴,纵兵火烧秦王宫,对咸阳进行屠城这些极端不智之举。
而他的老对手刘邦则巧妙的避开了这些高危“雷区”。虽然刘邦攻破了武关,屯兵灞上,但他留了一手,对咸阳和秦王子婴不去理会,因为他知道凭项羽的性格,肯定会对秦朝做出天怒人怨的血腥报复,而这一切又可以成为刘邦对项羽的政治打击,这一招不可谓不狠,真真正正地把“西楚霸王”项羽的名声搞臭,让他在全天下人面前抬不起头来。
仅仅这一点,刘邦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对项羽进行批判,不费一兵一卒就让项羽在全天下人心目当中失“势”。所以,最了解自己的不是朋友和亲人,应该是自己的死敌!
话又说回来,项羽兵败垓下,他明明有希望逃回江东,从头再来,刘邦也有放他一马的心思,为什么项羽选择在乌江自刎呢?是因为他高贵的品质?不想再让人民经历战争?显然这些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项羽自刎之地,位于今苏皖两省交界的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乌江镇濒临的长江黄金水道,江面呈南北走向,古称“楚江”,而乌江实际上是小镇的名字。乌江秦制为乌江亭,西晋太康年间置乌江县,到了明洪武年间,又废县改立为镇;因此,乌江镇的江南实为江东。项羽为何自刎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项羽自起义以来,南征北战,身先士卒,赔上了很多跟随他征战地江东子弟和叔父项梁的性命,辛辛苦苦才打下的江山,一场垓下之战就输光了老本,“一夜回到解放前”,为他人作了嫁衣,自己也无力回天,再不能跟刘邦一争高下。
对于他这种心高气傲之人,这种失败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即将是自己囊中之物的江山成了别人的,觉得人生再无可恋的他自刎也是在情理之中。
2.
中国古话有云:富贵后不荣归故里,犹如锦衣夜行。项羽带领八千江东子弟戎马一生,也希望能风风光光的荣归老家下相(江苏宿迁),但是损兵折将的他已无东山再起的可能,当年跟随的八千江东子弟也死伤殆尽,好面子又直男的项羽如何去面对这些江东子弟的亲朋好友?更别提那些白发苍苍的老父亲白发人送黑发人。
于是,老项拔剑抹了脖子,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这个心结让他一了百了,免受乡亲们唾沫淹死之苦,也许,心理上的痛苦还不如自我了断来得痛快。而项羽,正是这种极端之人!
3.
世人对项羽的印象一直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武形态,又或者是暴虐、嗜杀、好战、冷血的“西楚霸王”品性,但他也是个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而虞姬,就是他心中那一块最柔软的地方。
在垓下之围,“四面楚歌”的绝境中,虞姬没有贪生怕死,一直陪在项羽身旁,可见这个奇女子是个有情有义之人。一般人谁不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呢,项羽与虞姬是真心相爱的,最后为了不拖累项羽,这位倾国倾城、才艺双全的人间绝色在楚营内自刎而死。
虞姬之死,乌骓马的离别让项羽心如死灰,并为虞姬创作了《垓下歌》,这种原因也成为他决心自刎身死的最后一根稻草。
4.
项羽是个要求完美的人,他的战绩胜率十分惊人,骨子和血液里流淌着高贵和自信,以及不容许自己失败的极端性格使然,这些原因都容易把人逼上绝路。
不接受失败,说明项羽此人的心胸没有那么开阔。一个输不起的人,有什么资格重新开始,重新面对将来未知的命运,或许来个“眼不见心不烦”,两眼一闭两腿一伸,管你天下大乱还是太平。
结语,
以上就是我个人所分析的观点。项羽原本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辛苦一场,最后将大好江山做了个大人情送给了刘邦,白白便宜了这个从小地方沛县里出来的“胡同串子”。
不知道这位力扛千斤,横扫天下的奇男子在长江江畔拔剑自刎之前,大声向老天吼道:“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之时,心里是什么感受?是思念江东的父老乡亲还是水土稻香,无疑那一刻,他的心底才是最宁静的吧……
(以上文字,如果喜欢,请点个关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三连一波吧,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