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武王灭封,肃慎来献石着借矢,康王之时,肃镇复至。成王既伐东夷,肃慎来贺,王伸荣伯作贿肃慎之命
说起贝加尔湖,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学过地理的朋友们都知道,它是世界上最深和欧亚大陆中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但是在它的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直到400多年前,贝加尔湖还曾经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长达上千年。这个在我国历史上很早被称为“北海”的湖泊,竟然因为两份看似“平等”并且很少被提及的条约,而永远地离开了中国的怀抱。
一、历史溯源
咱们先来说说贝加尔湖的历史溯源。本文开篇所引用的史料记载出自《后汉书》,明确说明了早在公元前11世纪就有名为“肃慎”的部落在贝加尔湖附近居住,并且还向西周称臣,从此开始,贝加尔湖就成为了我国领土当中的一部分。
关于贝加尔湖的名称,最早的相关记载出自《汉书.苏武传》,证明了自西汉时期开始,贝加尔湖便以“北海”为名,经过无数的演变(北海—于巳尼大水—北海—小海),到了清朝前期,又改回了“北海”。经历过数千年的演变,虽然贝加尔湖名字发生了多次的变化,但它一直都是我们中国的领土,那么究竟是发生了何事,使它永远地脱离了我国的管辖呢?一切的一切都得从清朝前期中俄签订的两份条约说起。
二、事件始末
上过历史课的朋友们都知道,在清朝时期,清政府与当时的西方列强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有英国、日本、法国、美国等,当然也有俄罗斯,不过当时的俄罗斯还叫俄国。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清朝前期与俄国签订的条约,貌似只有康熙二十八年(1689)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剩下的就都是在晚清时候签订的了,难道清朝前期被拱手让给俄国的贝加尔湖是在《尼布楚条约》中让出去的?其实不然,首先需要明确一下《尼布楚条约》的划界范围,此条约旨在明确当时的清朝与俄国东段边境的归属范围,但是关于两国中、西段边境的范围却并没有明确。
而当时的贝加尔湖是隶属于漠北蒙古,处于中俄边界的中段,所以只明确了东段边境的《尼布楚条约》与此并无关联。那么后来到底是什么条约的签订让贝加尔湖直接不与我国接壤了呢?这件事实际上发生在康熙之后的继位者雍正时代。
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之后,康熙曾一度派人多次去俄国申请谈判,将两国中西部边界的地区得以划分完毕,奈何俄国以“还未划定边界”为由进行了婉拒,其实俄国是想借此机会继续蚕食蒙古地区的土地,所以才选择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之策。直到1722年康熙去世时,这件事都没能得到解决。
康熙驾崩后,雍正继位,他继续按照先皇的心愿把中俄中西段边境的事情看作头等大事,起初俄国还是继续采取拖延之计,可雍正毕竟不是康熙,继位时已经46岁的他不能像8岁时便继位的父亲那般,有着大把大把的时间去可以等,所以为了这件事的尽早解决,雍正使出了杀手锏:限制俄国商贾在中国进行贸易。
由沙毕纳依岭起至额尔古讷河为止,其间在迤北二带者,归俄国,在迤南一带者,归中国。所有山,河鄂博,何者为俄属,何者为中国属,各自写明,绘成图说,由此次两国派往划界各员即互换文件,各送全权大臣查阅。
这下俄国没办法了,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都没了其他的还有那么重要吗?于是,俄国妥协了,双方在1727年(雍正五年)和1728年(雍正六年)分别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这两个条约中,雍正答应了俄国大部分的要求,前者在确定中段边界的前提下,顺手将贝加尔湖的大半部分划到了俄国国土范围之内,后者更是直接就将贝加尔湖整个吞掉。
三、拱手让人背后的真正原因
这两场看似“划定边界和平相商”的平等条约,却导致了贝加尔湖永远地离开了中国的领土,那么素来杀伐决断的雍正当时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何要把本属于中国的贝加尔湖拱手相让呢?
根据翻阅史料,归纳出当时雍正的心里主要考虑两个方面:对内与对外。
咱们先来说内部因素,对于朝廷内部来说,大家都知道雍正的皇位继承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从“九子夺嫡”到“四子继位”的疑团,让继位之初的雍正很是困扰,尚未站稳脚跟的他,面对的是兄弟们的虎视眈眈;对于朝廷外部来说,贪腐之风盛行不衰,官员横征暴敛,百姓民不聊生。内部一团糟的清朝,急需一个更加安稳的外部环境来巩固自身地位和统治。
外部因素,源于当时雍正时期所面临的劲敌:噶尔丹策零(以下简称噶尔丹)。噶尔丹是当时准格尔部落的最高首领,准格尔部落在康熙朝时在清朝的打压之下还是个势力衰微不足为惧的部落,但是到了雍正时期,准格尔部落在策妄阿拉布坦和儿子噶尔丹的率领下渐渐强大起来,尤其是噶尔丹继任首领之后,清军在其手上还吃过一两次败仗。有此劲敌的前提下,雍正是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看顾其他敌人的,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必须尽早与俄国将两国的边境问题确定下来,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俄国与准格尔两军联合形成更大的隐患。
而此时的俄国,又是狮子大开口的性格,胃口十分大,有求于俄国的雍正,只能是按照俄国的要求将贝加尔湖及其周边的大片领土全部划给了俄国。这两份看似“平等协商”的条约也就变得不平等了,贝加尔湖自此与中国不再接壤,其曾经是华夏大地领土的事实也渐渐地被人们所遗忘。也许正因为如此,这两份条约也很少在历史中被提及。
参考资料:
班固《汉书》
范晔《后汉书》
蔡东藩《清史演义》
孟森《清史讲义》
赵尔巽《清史稿》
中俄《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