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年,父亲努尔哈赤离京。次日半夜,继母突然宣皇太极进宫。怎料,他一进去,继母竟扯开衣襟说,“趁老头不在,你就享用了我吧!”
皇太极进屋后,环视一周见并无他人,不禁心惊,又见继母大妃一副勾人的样子,他扭头就往外走。
岂料,刚迈了两步,大妃就捏着嗓子,娇滴滴喊了声,“回来!”
皇太极只好停下脚步,背对着大妃,冷冷地说,“父汗不在,不知母妃深夜召儿臣何事?”
大妃坐起来,扭了下腰,微怒,“你父汗不在,我还不能召见你了?”
见皇太极依然没动作,她只好又问,“听说你最近常有不适?”
皇太极这才回话说自己已经好了,但依然没有回头。
大妃拉好衣衫走下凉榻,“咱们虽有母子之名,但论年纪,你可比我还大?何必拘于礼节?”
皇太极只闻到一股浓烈香气,不自觉打了激灵。随后回话说,父汗不在,母妃你自重一点,没事的话,儿臣就先回去了。
话音刚落,大妃的手突然就扶上了他的肩,他一闪身躲过去了,立马跑去开门,谁知,门早就从外面关上了。
大妃稳操胜券一样挪到茶桌旁,端起茶杯翘着莲花指招呼“儿子”,“别急呀!,你先坐下!”
谁知,皇太极“啪”一下打掉杯子,怒气冲冲问,你到底想干嘛?父汗那么宠你,你竟这么不知廉耻?
这下大妃也怒了,别敬酒不吃吃罚酒,以前我给你们送吃食,是表心意,谁让我喜欢你们,可你竟端到汗王那儿,害我被逐出宫,吃了许多苦,我还没找你算账!
皇太极不想多说,只一句,有事说事,没事我就走了!
大妃冷笑一声,想出去可没那么容易,这深更半夜的,我只要叫一声,你就前程尽毁。
她步步向前,一边解着罩裙,你一边说,你父汗早有话,等他百年就把我许给大贝勒,可我就喜欢你,今日趁他没在,你就享用了我吧!多尔衮兄弟日后都要靠你照拂。
皇太极傻眼了,“你!”,正不知所措时,突然“哗啦”一声门被推开。
孝庄推着大妃的侍女突然闯了进来,皇太极见是孝庄,很是欣喜。
此时的大妃看见儿媳妇,“啊”一声捂住差点掉落的纱裙,尴尬不已。
孝庄看着衣衫不整的大妃,“扑通”一声立马跪下,大声说,母妃在上,儿臣给您请安,事出紧急,忘母妃原谅。
大妃虽有点慌乱,但立马拉好衣裙,端出母妃的架势,说,“这大半夜的,未经召见就闯,有急事,有什么急事?”
孝庄也不慌张,解释道,四贝勒一出门,大福晋哲哲肚子就有了动静,头一胎,年纪又大,听说您这儿的郎中有经验,想求您让郎中去接生。
大妃一看,明白孝庄这是给她台阶呢,当即就派郎中跟着皇太极和孝庄一块回去。
只是她不知道,这件事竟给自己以后埋下了祸根。
那天晚上,皇太极的大福晋哲哲生下一个女婴。
孩子满月时,大妃带着多尔衮三兄弟,代表努尔哈赤送去厚礼,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而孝庄怕大妃记恨,也就乖乖躲在姑姑哲哲身后。
次年,努尔哈赤攻打宁远城,兵败,抑郁而归,那是努尔哈赤人生的头一场败仗。
后来,养伤时,突然病重昏迷,醒来只对大妃一人交代了后事。
但没想到,努尔哈赤的这一举动,竟意外将自己的大妃推进了深渊。
次日,努尔哈赤去世。一众贝勒守在灵前正伤心时,大妃突然站起来宣布,“大汗遗言,十四子多尔衮继承汗位,大贝勒代善辅政!”
众贝勒一听立马不干了,皇太极见状站出来说,大汗生前对四大贝勒留有遗嘱,但要商议后宣布。
之后,皇太极就拿出了一份遗嘱,当众宣布“俟吾终,必令其殉之”。
众贝勒齐刷刷跪下,大喊“请大妃上路!”。
大妃也不傻,她知道这一切都是皇太极安排的,但她自知无能为力,便对着众贝勒跪下,请求他们善待未成年的多尔衮和多铎,这样她才能安心去死。
皇太极想起母亲孟古去世时,也一样放心不下自己,点头答应了,他发誓会恩养两个弟弟。
而那一刻,人们突然明白了,她背着努尔哈赤,讨好曾经的继承人代善,讨好有希望继承汗位的皇太极的真实原因。
就这样大妃殉葬,皇太极继位。
【九仙月】
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
身为大妃的她,在最后一刻,依然尽最大的能力护佑着尚未成年的多尔衮和多铎。
大概每一个母亲在临终时,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不管是三百多年前的清朝,还是三百多年后的现在,都如此。
只可惜,很多的孩子,不明白母亲的苦心。
如歌中所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请多爱他们一点。
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