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让光绪痛哭的皇后,为何说大清给的一切,她都没有福气要?
她长相丑陋,入宫成为皇后,陪伴一个厌恶自己的男人,姑母也从不肯给予她半分亲情的温暖,她生前所有的事,没有一件是由她决定的。她短暂而又荒凉的一生,真的就如一粒微尘,直到大清王朝灭亡,她才孤寂寂地抱憾而终。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在人间最美好的情感面前,为何光绪对她如此厌恶?又为何说大清给的一切,她都没我福气要呢?
姐弟之情转变为夫妻之情,十分别扭
隆裕降生于叶赫那拉·桂祥家,名为叶赫那拉·静芬,小名喜子。她的父桂祥有两个姐姐,大姐慈禧嫁给了咸丰皇帝;二姐嫁给咸丰弟弟醇亲王当福晋,也就是光绪帝的生母。因为两个姐姐原因,桂祥也十分受重视。
整个家族,都受着皇室的庇护。隆裕无疑是深受旁人羡慕的。身为府里的大格格,她得到了父母的宠爱;父亲为她和妹妹请了家庭教师,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大家闺秀依然要有大家闺秀的姿态。
隆裕性子沉稳,不张扬,虽然样貌实在太过普通,但不愚笨,女红做得好,琴棋书画虽不至于精通,却也是样样拿得出手。也是因为她的这份安静,她十五六岁时依然待字闺中,而彼时,她的两个妹妹已经出嫁。
不过,隆裕的姑姑慈禧太后早就有把她接到宫中的想法,慈禧想让隆裕嫁给表弟光绪。姑姑的这个想法,让隆裕很是不安。
一直以来,她都是以表姐的身份对待光绪帝的,如今让她做光绪皇帝的妻子,姐弟之情转变为夫妻之情,实在让人无法接受。但她不得不听计从。且不说婚姻是“父母之命”,就算父母没有这个主张,只要姑姑慈禧太后主张,便没有人敢反对。
光绪十四年,光绪帝十八岁,慈禧太后在太和殿为光绪帝举行了选后大典。光绪欲把代表皇后的玉如意交与江西巡抚德馨的女儿,却被慈禧厉声喝住。让他按照慈禧的意愿将玉如意放到静芬表姐手中,慈禧才和颜悦色地说道:“静芬,还不赶快谢恩!”
隆裕立时跪下谢恩,光绪皇帝连看都未看她一眼。虽然对于嫁给表弟一事,隆裕是不情愿的,但太后之命不可违,隆裕很快便接受了安排,心中也升起对未来婚姻生活的期待。
然而,对婚姻的所有憧憬,在隆裕还没进宫之前,就受到了重重的一击。
本来隆裕和光绪帝的大婚典礼定在了光绪十五年,日子一定下,宫里便开始筹备婚礼了。
正当宫中上下都为皇帝的大婚忙碌时,一件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光绪十四年,紫禁城突然失火,失火的地点,正是举行大婚典礼时皇后必须经过的太和门。
这下紫禁城议论纷纷,都说选这个皇后,一定会为光绪帝带来厄运。这火,即是警示。
婚礼大典就要举行了,面对已经被烧成废墟的太和门,所有人都一筹莫展。慈禧果断决定:婚礼如期举,并责令扎采工匠日夜赶工,在原址搭起太和门彩棚。
忐忑而又满怀期待的隆裕,被打扮成了新娘子的样子。但她并不知道,在花轿的尽头,等待她的是怎样的命运。
明媒正娶的妻子,却过上了弃妇般的生活
大婚典礼结束后,洞房里只剩下光绪皇帝与隆裕皇后两个人。曾经的表姐弟,如今的夫妻,此时却是相对无言,久久静默。
终于,光绪帝悲从中来,流下眼泪,他拉起隆裕的手说:“表姐,我永远敬重你,可我真的是太为难了。”听到光绪帝这番话,之前还怀有少女梦想的隆裕的心沉入了谷底。
隆裕并不是一个不知书达理的女人,如果说这是命运,那么她认。新婚之夜,光绪帝和衣而眠,第二天便回到了自己的寝宫。
隆裕居住在钟粹宫,若光绪帝不召她侍寝,她便没有权利到皇帝的寝宫去。隆裕日日盼望。光绪帝,夜夜不曾召她侍寝。
太监和宫女说,光绪帝每夜都会临幸珍妃。
隆裕终于知道“君无戏言”的含义了,光绪帝在大婚之夜说的那番话,他做到了。
去后花园散步,光绪帝带着珍妃,隆裕只能带着太监和宫女。隆裕心中的感觉复杂极了。有失落,有悲伤,有嫉妒,有怨憎。
后来,隆裕发现,珍妃给她的请安只是稍微低了一下头,连请安礼都省略了,于是她心里又多了一重恼火。她还留意到身边的小太监和宫女在低头偷笑。隆裕脸上越来越挂不住了,皇上待她冷淡,珍妃待她无礼,现在甚至连太监和宫女都在暗中嘲笑她。于是,隆裕慌张逃离。
隆裕知道,自己的姑姑慈禧太后对珍妃其实也是喜欢的。因为珍妃漂亮,所有人都说她与慈禧年轻时十分相像。初入宫时,珍妃还算尊重自己,时间久了,知道自己性子软懦,仗着皇上的宠爱,也越来越不把她放在眼里。
隆裕深深地失落,没有人知道她在进宫第二天,就过上了弃妇般的生活。隆裕知道自己的长相和性格都不讨喜,但自己毕竟是姑母慈禧太后钦点的皇后,她多少也会维护自己一些!
起初,慈禧面对隆裕委屈的倾诉还能够宽慰一两句,但是次数多了,也心生嫌厌。至此,隆裕的心彻底跌到了谷底。这宫中,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她的苦衷,更不用说解救她了。
慢慢地,隆裕在慈禧面前越来越少地提皇上和珍妃之间的事情。隆裕知道,在这深如海的宫中,能够扶持自己的,大概只有自己了。
就在隆裕开始小心谨慎地过安静日子时,一次又一次的内宫风波,将她送至大孤独处。
大清给的一切,她都没有福气要
因为珍妃深受光绪帝宠爱,光绪帝渴望时时刻刻与她厮守在一起,所以为了方便珍妃出入光绪帝的寝宫,光绪帝和珍妃一起玩上了“易装”游戏,穿上太监的衣服,于是引发了一起疑似珍妃私情的“藏靴事件”。
慈禧想到之前侄女隆裕在自己面前的哭诉,便恼怒了,她严刑拷打了珍妃身边的宫女,以此警示珍妃。
之后,珍妃因为穿了与戏子服装一样布料的衣服,又被慈禧廷杖二十。
光绪帝万分心疼,却敢怒不敢言,想起之前太监对他说的隆裕皇后经常出入太后寝宫一事,便对隆裕越来越厌恶,越来越冷淡。
珍妃再一次受罚,是因为慈禧让人在她宫里搜出了“西洋淫巧之物”,照相机和她穿着男人衣服拍的照片,慈禧命隆裕掌嘴珍妃二十。
之后,隆裕成了光绪帝在宫中最痛恨、最讨厌的人。自那以后,光绪帝对她连表面上的和气都不愿意维持,见面即是无视与鄙视,开口必是气势汹汹。
当时大清已经走到末途,因为国库里的钱都投到军事上,所以皇宫后妃的用度一再缩减。很多后妃的生活都到了拮据的地步,珍妃因此蹚进了卖官鬻爵的浑水中。
事发后,珍妃再次受到慈禧的杖责。
事后,所有人都说是嫉恨珍妃的皇后向慈禧太后告的密。所以隆裕成了光绪帝的出气对象,在他眼里,这位皇后就是慈禧派来宫中监视他的。
宫中的太监和宫女,无人不知道皇后不受太后和皇上的喜欢。加上长相难看,性子柔懦,丝毫没有皇后的仪度,势利的太监和宫女,在散布隆裕流言。
名为皇后,却无六宫之权,既受制于太后,又受制于皇上,对下不能管制二妃,甚至为了避免有把柄落入下人手中,在太监面前都不能骄傲自尊。
光绪十六年,光绪帝生父醇亲王去世。得到这个消息的隆裕万分为难,而为难的理由,竟是拿不出致祭时犒赏门丁的钱。都知道皇后抠门小气,却没有人知道,贵为皇后的隆裕,此时已是捉襟见肘。因为国库长久亏空,自己的例银少得可怜,平时为了应付往来的贵妇,隆裕常常变卖首饰。
可去世的是光绪帝的亲生父亲,她作为大清国的皇后,怎能不去致祭?于是,她谎称自己不适,无法出行,避开了这次致祭。
此消息传到光绪帝耳朵里,他冷笑一番,拂袖而去。
进宫后所有难熬的日子,都是隆裕独自度过的。隆裕无比怀念在桂公府的少女时光,她想念父母,想念两个妹妹。
隆裕安慰自己:与乾隆皇帝废掉的皇后乌拉那拉氏、顺治皇帝废掉的皇后孟古青,还有同治皇帝的阿鲁特氏相比,自己只是得不到皇上的心与关注而已。况且眼下时局动荡,只要自己小心本分,哪怕长日如寂,多少也可以得到一个平静的结局吧?
这样的日子,隆裕过了许多年。
光绪二十四年,因为戊戌变法失败,光绪帝被慈禧囚禁于瀛台,珍妃也因此受牵连被关入冷宫。
在光绪帝被囚禁的这段日子里,慈禧派隆裕去照顾光绪帝的起居。于隆裕来说,这是突如其来的幸福,这段时光,大概是隆裕进宫后最幸福的时光了。
因为无法与珍妃相见,光绪帝的心情很坏。面对隆裕,光绪帝更加烦躁。有一次只因为隆裕顶了两句嘴,他便把隆裕推倒,狠狠打了她。
隆裕终于失声痛哭,向光绪帝哭诉自己进宫以来孤寂的生活、苦涩的命运,光绪帝不为所动,厌恶地拂袖而去。
但隆裕并没有在意。因为能与光绪帝独处已是十分珍贵,隆裕依然每天早上给光绪皇帝请安,陪他用早膳。
在这种情况下,光绪帝慢慢地对仅有的可以陪他消磨时光的隆裕转变了态度,待她和颜悦色了许多。
隆裕多么希望他们能够一直留在瀛台!这里没有政事,没有慈禧,也没有珍妃,只有她和光绪帝。这样日日相守的日子,才是她多年期盼的!
因珍妃死,一切又恢复到最初的状态
世事终究多变,去日与来日,一样苦多。这样相守的日子仅仅持续了一年多。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眼下的紫禁城城狼烟四起。为了躲避战乱,慈禧太后带着皇室成员奔赴西安。
在逃离之前,慈禧命人将珍妃推入井中,光绪帝得知,哀痛欲绝,万念俱灰。光绪帝认为珍妃的死,也有她的原因在内。于是,光绪帝对隆裕不再理会,不再抬眼相看。
光绪二十八年,慈禧一行人回到北京,此后,隆裕很怀念那段与光绪帝。
光绪三十四年,隆裕从李莲英处得知光绪帝病情险危的消息,便偷偷到瀛台探望。此时光绪帝之命已回天无力,他与隆裕相视哭泣。这场景竟然与当年光绪帝与隆裕大婚之时如此相像。
光绪帝一生被慈禧钳制,唯一深爱的女人珍妃红颜薄命,这一生除了有“皇帝”这个称号,他没有过自由,也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在生命的终点,只有这个被他嫌弃了一辈子的隆裕,为他带来一丝慰藉。
光绪皇帝去世后不到二十四个小时,慈禧也病危。趁自己清醒之时,慈禧召集军机大臣、隆裕皇后和摄政王,决定让醇亲王载沣长子溥仪继承皇位。隆裕变成了皇太后。
溥仪登基,尊隆裕皇后为兼祧母后,上徽号隆裕,史称隆裕皇太后。
这时清王朝已到末途。不久,武昌起义爆发,万分无奈的载沣起用了袁世凯。袁世凯获得大权之后,向载沣施加压力,迫使他辞职。至此,清王朝的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了袁世凯手中。
1912年,在紫禁城的养心殿里举行了清王朝的最后一次朝见仪式。后来南北双方达成协议:清帝退位,建立共和,优待皇室。
隆裕没有想到,入宫几十年,未曾得到爱情,未曾得到亲情,她这样一个隐于后宫中的最无争的妇人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宣读完退位诏书后,隆裕皇太后想起了自己入宫之前的那场大火,原来,所有的预兆,在后来都有了指向。
忆起往事,隆裕不禁悲从中来,从此一病不起。1913年,隆裕病逝,时年四十六岁。
隆裕的去世受到高度重视,并给予了她隆重的礼遇:全体官员前去致祭。祭堂上方挂着一个大匾,上有四个大字:女中尧舜。
写到最后
其实,生活在桂公府里的大格格隆裕,她从来无意踏进紫禁城。然而,命运给予她太多不公,生前的一切都由不得她做主,大清朝也给予她太多愁苦。甚至此后的戏文、小说里都是光绪帝和珍妃的纯真的爱情,而她,只是那个躲在阴暗之处又妒又怨的丑陋妇人。没有人知道她名为皇后实为弃妇的真实身份,没有人知道亡国之恨带给她的无法解脱的痛苦。只默默哀叹:大清给的一切,我都没有福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