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诗本是赞许三国时期诸葛丞相,念其鞠躬尽瘁,凭一人之力苦苦支撑着蜀国军政,而后世之中,不乏有同样杰出的仁人志士,在国家动荡、民族危亡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晚清末年,外族入侵,整个社会在新旧势力的对立冲突下矛盾重重,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差点将已经行将就木、腐朽不堪的清朝政府埋葬在历史的尘埃里,义军声势浩大,八旗腐朽不堪,国家无人可用,生死存亡,危在旦夕。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汉人带着湘军在一片波诡云谲中杀出重围,为快要咽气的清政府成功续命,他便是曾国藩。
曾国藩对晚清的统治可谓是有再造之功,劳苦功高,股肱之臣,这样一位忠义两全之人在家中却称不上一个合格的父亲,尤其是对自己的女儿,性情冷淡,礼教捆绑,更是在自己一次出行时,送行的礼炮的炮声将三女儿曾纪琛的亲生儿子害死,呜呼哀哉,匪夷所思。
识人不明,托非良人
曾国藩一生育有五女,曾纪琛排行其三,曾国藩发迹较晚,初期艰难,但之后屡战屡胜,平步青云,带天子守牧一方,高居庙堂之上。
而即使有个这样身居高位的父亲,受于时代的限制,曾纪琛也不敢冲破礼教的束缚,自主去选择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得由父亲选择了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曾纪琛的丈夫是一名将军庶子,正统满八旗子弟,由于生母宠爱,从小娇生惯养,以至于长大之后胸无大志,无才无德身上还一堆恶习,骄奢淫逸,声色犬马,典型的八旗子弟做派。
摊上这样的丈夫,曾纪琛也无可奈何,三纲五常,夫为妻纲,嫁人之后妻子便只能听从丈夫,所能做的最多也是操持家务,即使自己丈夫做派不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曾纪琛也不敢多问一句,真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在那个礼教封锁的年代,上至皇亲贵胄,下至平民百姓,不管出身如何,或高或低,女子只能依附于男人,曾纪琛所遭受的倒也常见,丈夫不着四六倒也罢了,偏生婆婆也是得志猖狂、性格乖张之辈,不好相与,平时在家的曾纪琛成天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十分苦闷。只得说她婚姻中的不幸遭遇是那个时代女子悲惨命运的缩影。
育有一子,半路夭折
自己的丈夫从小不学无术、一身恶习,吃喝嫖赌,无所不精,更何况家里有矿,行事更是肆无忌惮,常年的花天酒地、声色犬马的生活让这个本身体质虚弱的人更加不堪重负,弱不禁风,强弩之末,以至于曾纪琛嫁入府中多年还未怀身孕。
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一番波折,寻丹问药,名医诊治,终于是诞下一子,可惜丈夫多年的放荡生活所产生的宿疾是一时半会的保养调好所无法根治的,治标不治本的前提下,出生的婴儿也是先天不足,十分虚弱,这也为之后的半路夭折埋下了伏笔。
待儿子稍稍长成,曾纪琛带着他回家省亲,无巧不成书,正好赶上自己父亲曾国藩率军出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威风凛凛的大军出征仪式十分重要,要声势浩大,一鸣惊人,以振奋士气,勇往直前。
还是曾国藩学生的李鸿章受命主持仪式,礼炮冲天,唱彻云霄,常人听了都震人心魄,心神不稳,对于这个出生不久,时运不济的婴儿更是如此,这轰轰炮声仿佛催命符一般,让小儿嚎啕大哭,难以停止。
心急如焚的曾纪琛也是初为人母,没有经验,只得火急火燎的去寻医问药,在自家中养了多日,也不见孩儿好转,最终一命呜呼,半路夭折。
悲痛难耐,凄凉一生
这短短的数月,对于曾纪琛来说可谓是急转直下、大起大落,从初为人母的喜悦到突如其来孩儿身亡的悲痛,天灾人祸,痛苦自抑,急需一个突破口来宣泄内心悲楚的她觉得是父亲好大喜功的出征仪式,是出征的炮声搅扰了自己孩子的性命。失去了精神寄托的曾纪琛一时间心如灯死,埋怨了几句父亲。
孩子丧命的消息也传到了夫家的耳中,想尽办法好不容易生的骨肉就因为她母亲的一次回家探亲就命丧黄泉,曾纪琛的日子更不好过了,成天面对横眉冷对、冷嘲热讽,独自承担所有人的不满却不敢言说,只能以泪洗面,黯然惆怅。
得胜回来的曾国藩得知自己的出征仪式中一个小小的无意之举害死了自己的外孙,也得知了自己曾纪琛的处境,自觉对不住亲家和女儿,从中说和又无法开口,只能劝说女儿忍耐一二。
得不到家中支持的曾纪琛心中更是苦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内心寂寞,凄凉一生。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人生有太多的无可奈何,如同曾纪琛一样,封建时代的女人只有少数的自主权,所能作为寄托的只有一个家,但无常的命运却剥夺了她为数不多的生活支柱,让人抱有同期的同时,也感慨如此佳人,香消玉损。
曾国藩虽是一代名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一身所学卖与帝王家,但对于自己女儿的生活却明显关心不够。#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自古而今,多少英雄志士在国家大事上表现的不屈不挠、高风亮节、令人称赞,但对于家庭却没有明显的重视,以至于子孙不肖、内争不断,强如一代传奇的唐太宗,不也落得个子女失德,兄弟坚墙的局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