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59岁的王昌龄被贬返回老家,途经亳州,竟被亳州刺史一枪捅死
创始人
2025-07-04 18:32:26
0

公元756年,59岁的王昌龄被贬返回老家,途经亳州,竟被亳州刺史闾丘晓一枪捅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边塞诗人的鼻祖

提起王昌龄,我们第一反应就是那首,让后人争论了几百年的诗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为了探讨这个王少伯写的“龙城飞将”到底是从未去过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是打到过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后世学者可没少下功夫。

我们前面有文章也讨论过这个内容,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王昌龄出生在一个农耕之家,20岁时,在本该扛锄头的年纪,他决定扛上宝剑,出门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

他来到边塞,此时是李隆基统治的前期,四海安平,也没有啥建功立业的机会。

于是,他又拿起笔杆,一边写在边塞的所见所闻,一边参加科考。

直到30岁,终于高中进士,眼看前途即将一片光明。

然而,现实却啪啪打脸。

昌龄仅被封了一个秘书省校书郎,工作内容就是抄抄文书之类的工作,放在现在,就相当于国务院最低级别的一个科员。

因为官职太低,王昌龄的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机会,所以,他得想办法。

作为混迹在体制内,家里没矿没人脉的素人,最简单地寻求升职加薪的方法,就是考职称啦!

要考咱就考最高级别的,博学宏词。

这个博学宏词,我们现在比较陌生,但是在唐玄宗那会儿,可是最具有含金量的职称。

能考上的,都是学识广博,文学造诣极高的主,而且随之带来的,社会地位和官职,也都会水涨船高。

考霸王昌龄,虽然考上了,但人生却依旧,凄凄惨惨戚戚。

34岁时,王昌龄考中博学宏词,但他的官职却没有得到明显的升迁。

他先是被调到河南,当了一个县公安局长,后来又到江宁,做了县令。

可当上县令没几天,宰相张九龄出问题了,被贬回乡,王昌龄这一身正气无处安放啊,于是发了一篇小作文,表示了对前宰相张九龄的深切同情。

混迹官场啊,饭不能乱吃,话更不能乱说啊,结果王昌龄比张九龄更惨,一道圣旨下来,把他贬到了穷山恶水的岭南。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王昌龄在被贬的路上,迎来了转机。

再次被贬,仕途坎坷

公元742年,王昌龄被贬的第二年,他还没走到岭南呢,便赶上唐玄宗改年号“天宝”,普天同庆,大赦天下,过往的不开心,咱一笔勾销。

于是,我王昌龄,又回来啦!!回来之后的王教授,继续做县令。

可没几年,他又被贬了,这次的理由是“不护细行”。

啥意思,就是说他做事不注意细节。

这就好比是老板要开除你,说你今天中午在食堂吃饭,去早了30秒,或者是在办公室说话,声音吵到了隔壁座,总之,就是要贬你。

而且这次贬得更远,贬到了那与世隔绝的夜郎。

宝宝心里苦,这找谁去说呢?

这人混官场,确实也是要看性格的,像李白,王昌龄这样的,嘴上不把门,心里藏不下九曲十八弯的主,他确实也不适合在官场混。

好在,在那个年代,文人郁郁不得志的不在少数。

一路被贬,倒也遇上了不少知音。

在这被贬的漫漫长路上,王昌龄的朋友圈影响力,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他和孟浩然一见如故,几杯小酒下肚,把孟浩然给喝挂了;他和李白相见恨晚,成了知己之交,离别时依依不舍,还写诗相赠;他和高适更是心心相惜,最终高适让杀害他的人,血债血偿。

魂断归乡路

59岁那年,安史之乱爆发,天下大乱,王昌龄决定:咱要回家看看。

然而,在途径亳州的时候,亳州刺史闾丘晓却因为自己在搞什么小九九,害怕王昌龄把自己的这些见不得光的事,都捅了出去,于是,直接给他王昌龄来了一个脑袋搬家。

一代才子啊,边塞诗鼻祖,“七绝圣手”就这样没了,他的朋友圈,有人表示不服气啊!

两年后,宰相张镐出任河南道节度使,在一次执行任务中,闾丘晓故意拖延,张镐以贻误军机,决定处死闾丘晓。

行刑时,闾丘晓号啕大哭,哀求称:我家中尚有老母,放我一条生路吧。

然而,高适却将闾丘晓当年残忍杀害王昌龄的事情,早已告诉了张镐。

如今,闾丘晓装可怜,博同情,张镐直接回了他一句:“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

之后,便将闾丘晓处以极刑,以告慰王昌龄的在天之灵。

结语

出生在大唐的鼎盛时期的王昌龄,在他生活的年代,人才辈出,竞争激烈。

耿直如王昌龄,他的仕途并不太顺利,但是,他的朋友圈,却不容小觑额。

因为,有那样一帮和王昌龄一样,心怀天下,满腔抱负,一路为祖国山河的长治久安,而无悔奔赴青春的一帮人,他们有着不同的姓名,却有着同样的信念与理想。

有这样的一帮人在,我们就能相信,正义或许会迟到,但它终究不会缺席!

君子虽死于小人之手,但国家终兴于君子之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晚...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入夏以来,断断续续总能在朋友...
原创 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授予了1614名开国将帅,这些将帅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了赫赫功勋,因此在新中国...
原创 端... 引言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诞生了无数的珍贵文物。 惜近代以来,海量文物惨遭劫掠,流失海外,数量或达超一...
原创 尉... 熟悉唐朝历史的读者,都应该知道尉迟恭(字敬德),他是唐朝的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后世还...
原创 国... 前言: 解放战争的最后一步,我党攻势凶猛,国民党被迫从大陆逃到台湾,兵力大多已经溃败。 这些逃亡的国...
原创 志... 对于中国而言,抗美援朝一仗奠定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打出了后续数十年的和平发展。 可对于朝鲜来说,这...
原创 5... 众所周知,开国上将共有57人,但是这57人并不都是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其中的王建安将军是在...
原创 孙... 1897年,孙中山先生就与日本友人谈论过推翻清政府后的定都问题,当时考虑的是“一都四京”,他认为中国...
原创 北... 在大家的眼中,宋朝的对外作战是一塌糊涂,被网友戏称为弱宋,契丹人来了打不过契丹,金人来了打不过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