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原创从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入手,探析赵国为何会“一都独大“
创始人
2025-07-04 05:31:50
0

“一都独大”是西安文理学院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潘明娟提出的战国时期韩、赵、魏“都城前后相继的迁徙现象”。

一、历史背景

春秋和战国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为界,由此开始,赵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不断成长壮大。赵国的都城也随各方面局势变化而迁徙,依次为晋阳、中牟和邯郸。赵国于公元前479年定都晋阳,历经赵襄子和赵献侯;公元前423年迁都中牟,历经赵献侯,烈侯,武公;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直到赵灭。

由此可见,这三座城市并没有在赵国同一时间段作为其都城,而秦、燕、楚等国都在同一时期有多座都城。在多都并存制度的滥觞时期,赵国这种“一都独大”现象尤为明显,令人深思,那么产生于赵国的一都独大是如何产生的呢?

刘庆柱曾说:“古代都城是古代国家的政治权利中心,是集中体现物化载体的国家政权形式 ,因此,一般而言,都城的兴废与国家政权的建立、灭亡同步古代王朝建立的第一行动和标志,往往是‘定都’,而都城被攻陷、覆灭则意味着王朝的终结。”由此可见,都城于一个国家而言,极其重要。都城乃一国政治中心,由每个朝代的开国君主及其辅佐大臣为适应其政治和经济之需而建。每个都城的建立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密切相关。

对都城的研究,选址问题是其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因此,笔者首先谈论赵国“一都独大”的地理因素。当然在古代,军事武器和交通工具没有现代发达的情况下,地理位置便尤为重要了。所以这里也连带着说了赵国“一都独大”的军事因素。地理和军事有所交叉。

二、都城选址的地理因素

作为一国首都,历朝历代,其都处于王朝统治的核心地位,因此,它的选址和布局格外严格。都城作为国家政治中心,要绝对安全,因此地形面积要大,面水背山,以满足生活需求和发挥抵御保护作用。赵国第一个都城晋阳位于汾河谷地,第二个都城中牟位于黄淮平原,第三个都城邯郸位于漳水以北,西边是太行山,东边是华北平原。赵国的都城选址越来越物产丰富且非常安全。

并且都城选址还要考虑天下居中,以便控制全国。都城必须处于一国中心,还必须要是一个交通枢纽。晋阳位于太原盆地的最北部,汾水以西,这就意味着,定都晋阳,可以在太原盆地占领居高临下之地。而且晋阳以北有大量空余之地,赵简子定都晋阳也有将其作为基地向北扩张的目的。这也在之后灭代发挥了巨大作用。灭代之后,赵国疆域扩大,晋阳又位于太原盆地一隅,继续将其作为都城并不合适。

当时,天下“中心”一般被认为在河南一带,然而当时韩魏两国瓜分河南,赵国被排斥在外,因此赵国迁都中牟,意在逐鹿中原,占领河南。其次,迁都中牟,也能将军事力量集中在中牟,筑起一座围墙,防止魏国北上占据河北。并且,当时赵国北部有中山国一大隐患,中牟位于太行山区易守难攻,可以防止中山国南下。中牟这样一个既防魏北上又防中山南下的好地方,着实适合作为首都。再后来,赵敬候迁都邯郸。

邯郸,从交通位置看,位于太行山贯穿南北的交通要道上,还有漳水、沁水的水上要道,真真一个交通枢纽好地方,假若以此地为基础形成全国的交通网络,就可以更好的保证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除去邯郸进可威逼齐、魏,退可凭险而居积蓄力量的军事意义和战略地位这一因素。此时魏赵中隔着漳水,呈对峙局面。

赵国本土基本在漳水以北,而中牟在漳水以南,这是如果继续以中牟为都城,便不利于对全国发号施令,并且中牟三面被魏国领土包围,实在是不安全:而邯郸位于漳水以北,且此时中山国被魏国灭,而且是这两国之间还隔着赵国,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山国迟早会落于赵国手中,原先由于忌惮中山国而没有把邯郸这一战略重地作为都城,这时便再不用担心中山国的军事威胁。

三、其他因素

除去地理因素,都城的选择还与政治王权关系重大。战国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大分裂时代,诸侯争霸,混战不断。贵族封建制度走向衰亡,而中央集权制开始形成。此时,分封制土崩瓦解,诸侯野心不断膨胀,企图吞并他国扩张土地实现大统天下的愿望。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在中央上,诸侯主张融合,实行新型政治制度,即中央集权制,从而实现区域性乃至是全国性的统一;在地方上,开始出现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制(中央垂直管理下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从而使得地方处于中央的管辖之下,这就降低了陪都的地位而独“宠”首都,甚至是让陪都消失。

赵国也不例外,赵国三分晋朝而成,吸取晋朝政治制度的教训,着力加强君主专制。如荀子所说:“君者,国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自古及今,未有二隆争重而长久者。”(《荀子.致士》)赵国开始以此为理论改革自己的政治制度。在中央上,赵国承袭王位宗法制,实行新的官僚制度,形成以相为首的文官体系和以武为首的武官体系相互制约的局面,官分文武,在适应政治军事需要的同时加强君主专制,一举两得。在地方上,赵国在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变县统郡为郡统县,实行本段开头所说的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君主直接任命。由此,中央和地方形成一个强大的政治机制,使赵国在中央便能有效控制全国,陪都作为一个国家的辅助性政治中心,也就发挥不了其作用了。

第三,就是经济因素了。都城除了是国家政治中心,还是经济中心。在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位于“三业”之首,并且当时赵国非常注重农业发展。这其实也与上面所说的地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要想农业发展得好,就要有一片肥沃且大的土地:再说手工业等其他副业的发展 ,也要依靠交通,实现商品交换,也与地理位置有关,那上面都已说过,此处就不再详细解说了。

第四,文化因素。都城也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中心。赵国的都城不断向中原靠拢,也是因为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并且当时宗法观念淡薄,要知道,一个国家的首都往往位于开国宗主发源之地,然而赵国却多次迁都,可见宗法意识的淡薄为其迁都提供了可能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赵国“一都独大”的现象总共包含了地理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是当时形势的集中反映。可见,对于都城的研究,牵扯甚大,需从多方面因素进行考量。

参考文献

1:《战国策》

2:《左氏春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夏... 《史记夏本纪》: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
原创 从... 五百多年以前,在美洲大陆的北部,有一片广袤的土地,曾经是印第安人安居乐业的家园。 他们在这里生活、繁...
原创 夏...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几千年的人类...
原创 萨... 萨摩岛津对关心日本历史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这个家族对日本影响深远,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萨摩岛津...
原创 英... 英国在占领印度后,并没有停止对周边国家的入侵,阿富汗就是其中之一。 就在英国北进的时候,遭遇到了南下...
原创 希... 希特勒为什么要发动世界大战,他真的觉得德国能征服全世界吗? 当时的希特勒能不能征服世界这个问题我们...
原创 1... 在中国的工业史上,上海宝钢无疑占据了一席之地,其背后深藏着无数英雄的故事。其中陈锦华的贡献尤为突出。...
原创 这...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其重视孝道的民族,父母在不远游,古代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出一趟远门来来回回可能就要几...
原创 一...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吴楚争雄篇(1) 主笔:闲乐生 公元前6世纪末,整个地球一片祥和,几个强大的古文明...
原创 儿... 自从重新确立了李显的太子地位,武则天就一直有一个担忧,万一自己死后,儿子和侄子们不能和谐相处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