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末的史可法被树为杰出的民族英雄合不合适,是否过誉
创始人
2025-07-03 18:32:28
0

近年来,对于明清史的研究越来越细致,除了政治、军事之外,更多的史学研究观点引入,使得历史学的研究越来越详细,历史的脉络也更加清晰。而同时,对于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分析也更多的摆脱了时代的限制,使得评价更加公正与客观。同时,对于历史上一些饱受争议的人物也开始重新分析,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贴合历史,符合历史原貌。

1644年,李自成闯入京城,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大明王朝正式终结,但明朝的历史不仅仅局限于此,此后的南明小朝廷又苟延残喘数年,直到清朝建立后的数十年,明朝势力才正式终结,正式成为历史。但关于明代的民族观念仍旧存在,在我们看过或者了解过的一些后世的小说之中,经常会听到反清复明的口号,作为自己的行动目标,可见明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当然,我们今天不讲明史,而是对于明末的一位著名人物进行分析,他到底是不是所谓的“民族英雄”。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汉族,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这是百度百科对于史可法的介绍,可见网上还是把他定义为民族英雄的,无非就是他在抗清过程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在我们以前的文章之中,也提到过这种现象,类似于岳飞,如果仅仅因此而被定义为民族英雄的话,那么确实有点是陷入了一种历史的错误观。我们先一起来分析史可法的经历。

史可法,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外的梅花岭。一代人物的末年也是这样的不堪,确实让人感到惋惜。

在明代人物的评价中,史可法的存在是有比较大的争议的。一部分人认为史可法是杰出的民族英雄,他们列举许多材料说明史可法在崇祯朝是一位廉洁奉公、深得军民尊敬的官僚,更突出的是当清军占领北京之后,史可法在腐朽透顶的弘光朝廷之中有如鹤立鸡群,为调停朝廷内部和军阀之间的各种纷争忍辱负重,在组织扬州保卫战时更是鞠躬尽瘁,最后以身殉国。他多带领的抗争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自然得到拥护和爱戴,这是他被评为民族英雄的重要原因。

但是也有人认为,在以崇祯皇帝为首的明王朝覆灭之前,史可法一直积极参与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当清军占领北京并且不断推行民族征服政策的时候,史可法同掌握弘光朝廷大权的马士英一起寄希望于“联虏平寇”,而当清军南下江淮时,史可法还没有组织过一场像样的阻击战。而他唯一值得称道的可能就是在被俘后拒绝投降,杀身成仁,结局可悲,这一点确实悲壮,但是还没有到达民族英雄的高度。各种评价,纷乱不一。至于真正的评价如何,我们不可多说,毕竟当时的局势如何,我们永远也无法详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九... 1971年9月13日,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爆发,林彪元帅驾乘的三叉戟飞机,最终诡异坠毁在了蒙古温都尔...
原创 “... 古代起义的领导者,大都不是农民,为何我们还叫“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名字由何而来?三个理由为农民正...
原创 诸... 刘备临终前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因为刘备认为刘婵是扶不起的阿斗。然而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却连杀3位重臣。...
原创 1... 1981年,随蒋介石叛逃台湾的首位女叛徒高调回国,中央安排其故友接待。没想到,故友的一句话让她无地自...
原创 对...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三国的时期也快要过去,这时候曹操已经死了,代替曹操是文帝曹丕,生前的时候,曹操就时...
李自成临终前痛哭流涕:如果当年... 李自成,曾经威震天下的农民起义领袖,而在他临终前竟痛哭流涕,发出悔恨的哀叹:“如果当年听吴三桂的话,...
嵇康故里:琴音悠扬的历史回响 嵇康,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以其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成为中国文化...
梁启超与未完成的《中国通史》 在梁启超一生庞大的著述计划中,撰写一部规制宏大的《中国通史》是其最为在意之事。他在致女儿令娴的信中,...
原创 川... 我死了之后,请把我和猴子埋在一起。 川岛芳子被判处死刑之后,曾经被军统关押了3年之久,这句话是她为数...
原创 病... 病关索杨雄只不过是蓟州押狱兼行刑刽子手,官不大,管的人也不多,为什么一个月有二十多天呆在单位不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