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司马懿篡魏的过程中没有太大阻力?
创始人
2025-07-03 17:02:35
0

原因很简单,因为司马懿自己篡魏这个行为就是曹魏自己鼓励的结果。

我们要知道,今天我们去看待过去的历史,本身就带着一份上帝视角了。今天我们能够获得的历史认知,也是漫长时间积累下来的结果,如果我们生活在我们所看待的那段历史下的那个时代,其实并不会做出比我们今天更高明的认知。因为生活在一个时代的人,他的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结果,基本上都是被时代的普遍价值观所约束的。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再去看曹操篡夺汉朝和司马懿篡夺魏朝这两个行为,就会得出一个结论,他们是高度相似的。要知道汉朝人是不会认为汉朝会灭亡的,对他们来说,他们生长了数十年的汉朝,以及他们从父辈口中所得知的,持续了整整四百年的汉朝,几乎是一个被神化的状态,如果对比我们的邻国日本,就可以感受到当时的汉朝或者说是刘氏皇族,基本上就约等于日本的天皇家族,是有着万世一系传统的。

因此,如果当一个人长期处在某种固定的条件下,他的价值观取向会有一个安全阈值,他所作出的所有判断都会处在这个安全阈值的范围内。所以我们会看到在曹操试图篡夺汉献帝权力的过程中,如荀彧这样的曾经为曹操效力的忠义之士,最终也跟曹操走向了反面,这其实就是一种价值观体系和个人道德理念的崩溃后所作出的一种应激反应。当然像荀彧这样的人,他所做出的应激反应就是毁灭自己,因为他没法面对这个自己已经不能认知的世界,但像曹操和司马懿这样的人,他们本身是非常灵活,或者他们本身是具备极强现实主义色彩的。因此在他们的理想崩塌之后,他们会重新找另外一种方式去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观,而原有的价值观体系在崩溃后就变得一文不值。

具体到汉朝的世界观衡量下,就是所谓的忠义,即忠诚和正义会被曹操和司马懿这样的人彻底抛弃,而对于绝大多数的汉朝臣子来说,他们在无法接受汉朝即将灭亡这个现实的情况之下,他们选择的就是把头埋在沙子里当鸵鸟。既然自己一直生于斯长于斯的汉朝已经灭亡,那么他们对于替代汉朝的其他政权都没有了任何忠诚度,因而不管曹操本人有没有过篡逆的想法,但当他的儿子曹丕登上了皇帝位后,不仅终结了汉朝,其实也终结了这个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王朝和对于国家的忠诚。

大部分的士大夫其实都在想一个问题,既然汉朝都已经灭亡了,那么你所替代汉朝建立的魏朝又有什么让我们效忠的资本呢?毕竟你的魏朝也是在取代汉朝的过程中建立的,既然如此,你的魏朝本质就是篡逆,我何必要去捍卫一个篡逆的政权呢?同样这种情况在司马懿篡夺魏朝基础时,也实实在在发生了,这种情况只是大家,或者说当时的士大夫阶层把这种忠诚度彻底消除了后,面对任何改朝换代的情况都没有过一种心理波动的具体表现罢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九... 1971年9月13日,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爆发,林彪元帅驾乘的三叉戟飞机,最终诡异坠毁在了蒙古温都尔...
原创 “... 古代起义的领导者,大都不是农民,为何我们还叫“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名字由何而来?三个理由为农民正...
原创 诸... 刘备临终前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因为刘备认为刘婵是扶不起的阿斗。然而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却连杀3位重臣。...
原创 1... 1981年,随蒋介石叛逃台湾的首位女叛徒高调回国,中央安排其故友接待。没想到,故友的一句话让她无地自...
原创 对...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三国的时期也快要过去,这时候曹操已经死了,代替曹操是文帝曹丕,生前的时候,曹操就时...
李自成临终前痛哭流涕:如果当年... 李自成,曾经威震天下的农民起义领袖,而在他临终前竟痛哭流涕,发出悔恨的哀叹:“如果当年听吴三桂的话,...
嵇康故里:琴音悠扬的历史回响 嵇康,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以其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成为中国文化...
梁启超与未完成的《中国通史》 在梁启超一生庞大的著述计划中,撰写一部规制宏大的《中国通史》是其最为在意之事。他在致女儿令娴的信中,...
原创 川... 我死了之后,请把我和猴子埋在一起。 川岛芳子被判处死刑之后,曾经被军统关押了3年之久,这句话是她为数...
原创 病... 病关索杨雄只不过是蓟州押狱兼行刑刽子手,官不大,管的人也不多,为什么一个月有二十多天呆在单位不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