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一个学生第一次带兵,仅用100条木枪,就让3000多军人投降
创始人
2025-07-03 16:32:16
0

1917年,一个24岁的湖南学生带领着200多个学生军,靠着100条木枪和20条破枪,兵不血刃地缴获了3000多北洋军的真枪。

后来被人提起,他漫不经心地说:“喔,那不过是我第一次带兵。”

大家知道这个如此“狂妄”的人是谁吗?他就是我们的伟人——毛主席。

(信息来源:人民网:《揭秘毛泽东生平第一次军事行动》)

未雨绸缪

1916年,湖南一师提倡“军国民教育”,由校长孔昭绶统领,组织了一支学生志愿军,23岁的润之(毛主席的字)兴冲冲地报名了。

一段时间之后,这支志愿军人数达到了400人,占了全校总数的1/4,志愿军的编制为一个营,下设两个连。

既然是志愿军,那么一切肯定要以军人标准来做要求。

兵式操教员为营长,连长、排长和班长则由学生担任。之前当过兵,在学生中颇有威望的润之,当仁不让地成了一连的连长。

同时,军中还设有警卫队,早晚都安排人在校园和校道上进行巡逻。

至于课程安排,有军事常识知识学习,有军事实操训练,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很感兴趣,但是家长们却觉得有点“瞎胡闹”:

学生不好好上课,搞啥子军事训练?

其实,他们还真不是瞎胡闹,校方这样安排,其实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军事素质;

2. 当时时局紧张,军阀混战,湖南首当其冲。所以,这样做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3. 湖南一师地理位置特殊,它坐落在长沙南边的妙峰山下,对面是湘江,东边是粤汉铁路,西边是岳麓山。可以说,任何人要想进攻长沙,湖南一师是必经之地,也是必争之地。

而且,在润之来一师不到5年的时间里,湖南一师就被北洋军阀强占过3次,平时大小规模的骚扰更是没有断过。

因此,校方这样的安排是想“未雨绸缪”,后来血的事实呈现在面前,这些家长才知道自己错怪了校方。

离校不如护校

1917年11月初,北洋军阀的干将傅良佐成为了湖南督军和省长,他野心勃勃,宝座还没坐稳,就和桂系军阀开战了。

两个月后,他被打得落花流水,怕被追杀,就带着部队拼命逃出长沙,往湖北方向跑去。

他出逃后,因为其他的部队都在衡山、湘乡一带,因此长沙成了一座没兵驻守的空城。

消息传出,各路军阀闻风而来,都想一口啃掉长沙这块肥肉,长沙又一次陷入了炮火之中。

到了11月中旬,整个城市已经人心惶惶,社会秩序混乱,正在此时,北洋军阀王汝贤的部队兵败后从湘潭、株洲逃往长沙。

这支部队总共是3000人,各个身上都有枪支弹药。他们以为城中有军阀驻守,因此只敢在城外,猴子石大桥附近徘徊。

当时的猴子石离湖南一师不到5公里。正当校长和教务老师商量:怎么撤往5里不远的阿弥岭躲避兵祸的时候,润之走了进来。

“不可,校长,现在这种时候,离校不如护校。”

接着,他用笔墨纸砚和水杯演示,和所有人分析当前的局势:

离校不比留校安全,当学校变成一座空校,敌人肯定会过来趁火打劫。

而留校也未必没有致胜的筹码,我们有地势做屏障,他们游兵散将,还怕他们不成。

校长孔昭绶也觉得润之说得有道理,决定由他来指挥这支学生军。

接着润之做了以下布置:

1. 让所有的学生穿上军装,伪装成北洋军;

2. 拿所有的桌椅堵住学校的4个门,防止敌军冲进来;

3.再将竹子削尖,把它们插在城墙上;

4. 加大巡逻力度,日夜巡逻,警卫非常;

5. 因几乎所有学生使用的是木枪,因此润之让学生把鞭炮放进铁桶里,必要的时候制造出“枪林弹雨”的声音。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润之主动请缨,乔装打扮一下之后就去探听敌情,回来后,他告知大家:敌军疲惫而又胆小,因为不知城里虚实,只敢在城外做些烧杀抢掠的勾当,因此为今之计,要主动出击,赶走他们。

但万事俱备,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决,没有真枪怎么办?于是,润之又亲自前往警察局借了20人和枪过来。

浑身是胆

11月17日晚,所有志愿兵吃过晚饭后,就跟着20个警察出发了,他们兵分三路,悄悄埋伏在猴子石附近的山上。

而润之呢?带着几个警察正面出击,埋伏在妙峰山山头。

只听在润之一声令下之后,学生们提着“桂”“湘”“粤”字样的灯笼,又是鸣枪,又是放鞭炮,再有人用广西话喊话:

“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

一时之间,仿佛有了千军万马的声势。

一看这阵仗,敌军吓得屁滚尿流,以为自己被桂系军阀包围了,于是王茹贤和几个排长商量了下之后,就冲着润之他们喊道:

派出代表来,我们缴械投降!

哈哈,成功了!润之他们虽然欣喜,但是不敢露出分毫来,他连忙带着蔡和森、萧子升和几个警察一起去谈判。

王茹贤看到润之的摸样,莫名地有种信服感,因为他虎背熊腰、龙行虎步的样子,一看就是“战场”和“官场”历练出来的。

接着王茹贤又来试探润之的深浅,握手时他突然暗暗使劲,没曾想他出了一身汗,而润之却纹丝未动。这下,他对润之的疑虑就彻底没有了。

在谈判时,润之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而是对他们说:缴枪不杀,我军给与遣散费安抚,营长20块,排长7块,士兵5块,届时,我会派人送你们回北方老家。

有人上前挑衅:“我们不缴枪你们要如何?有种你们就开枪打死我们呀?”

润之也没有丝毫客气,给了身旁的警察一个眼色,砰的一声就打中了那人的膝盖,那人立马跪在了地上。

之后就再没人敢造反了,几个人押着这一群士兵回到了一师,胜利凯旋了。

就这样,一场兵祸,在润之的一番操作之下化于无形,还缴获了3000条真枪。

后来,润之也兑现了承诺,他联系了长沙商会,搞了一些遣散费,把这些北洋军都送回了家。

事后,大家都称赞润之浑身是胆。

写在最后

是呀,24岁的毛主席,临危不乱,他从稳定人心到巧妙布置,再从战场争锋到商谈善后等等,一系列操作都是他做主完成的,没有顶尖的胆略、双商和魄力,那是绝对完不成的。

但这样一件名扬天下的大事,对于毛主席看来,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晚年时,他接受采访,特意问起这件事,谁知主席云淡风轻地来了一句:

“哦,那是我第一次用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九... 1971年9月13日,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爆发,林彪元帅驾乘的三叉戟飞机,最终诡异坠毁在了蒙古温都尔...
原创 “... 古代起义的领导者,大都不是农民,为何我们还叫“农民起义” “农民起义”名字由何而来?三个理由为农民正...
原创 诸... 刘备临终前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因为刘备认为刘婵是扶不起的阿斗。然而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却连杀3位重臣。...
原创 1... 1981年,随蒋介石叛逃台湾的首位女叛徒高调回国,中央安排其故友接待。没想到,故友的一句话让她无地自...
原创 对... 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三国的时期也快要过去,这时候曹操已经死了,代替曹操是文帝曹丕,生前的时候,曹操就时...
李自成临终前痛哭流涕:如果当年... 李自成,曾经威震天下的农民起义领袖,而在他临终前竟痛哭流涕,发出悔恨的哀叹:“如果当年听吴三桂的话,...
嵇康故里:琴音悠扬的历史回响 嵇康,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以其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成为中国文化...
梁启超与未完成的《中国通史》 在梁启超一生庞大的著述计划中,撰写一部规制宏大的《中国通史》是其最为在意之事。他在致女儿令娴的信中,...
原创 川... 我死了之后,请把我和猴子埋在一起。 川岛芳子被判处死刑之后,曾经被军统关押了3年之久,这句话是她为数...
原创 病... 病关索杨雄只不过是蓟州押狱兼行刑刽子手,官不大,管的人也不多,为什么一个月有二十多天呆在单位不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