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设置锦衣卫大有成效,为何几年后又把它废除?
创始人
2024-11-10 02:11:14
0

原标题:朱元璋设置锦衣卫大有成效,为何几年后又把它废除?

朱元璋辛苦打下的江山,珍惜得不行,从小又历经磨难,受尽折磨,所以,朱元璋养成了狠毒,猜疑多虑的性格。看与他一起打江山的开国文臣武将的下场,就知道朱元璋为人如何了。可以这样说“老朱家的天,是格杀勿论的天”。

他对手下那帮臣子感觉从来没信任过,建国后,重点改革官制,废除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做到了“政皆独断”,皇权、相权、军权三权都揽在手里。

他不信任臣子,可又希望臣子绝对忠于他,他要时刻知道官僚在做什么,他无法容忍臣僚对他有所欺瞒,于是锦衣卫应运而生。

朱元璋曾经说过:“譬如人家养了恶犬,则人怕”。锦衣卫就是朱元璋豢养的恶犬,指哪咬哪。

不可否认,锦衣卫为朱元璋肃清元勋功臣立下汗马功劳。

明初时,朱元璋设御用拱卫司,这是为了监督朝中大臣的违法行为,任命自己的亲信大臣为首。这是锦衣卫的前身。

当时搞得大臣人心惶惶,每天如履薄冰,活在恐怖气氛当中。仅举几个例子来感受官员的惴惴不安。

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回家,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次日在朝上,朱元璋问他:昨日所吟诗不错,不过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字如何?吓得钱宰出了一身冷汗,忙磕头谢罪。

国子监祭酒宋讷面有怒容独自在家静坐,第二天朝见时,朱元璋问他因何生气,宋讷大吃一惊,照实说了,后直到朱元璋拿出派人暗中给他画的像来,宋讷方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吏部尚书吴琳告老还乡返回黄岗,朱元璋放心不下,派人去打听,等使者回来报告说吴琳正在家务农,朱元璋听了才高兴起来。

洪武十五年(1382年)四月,朱元璋把在自己身边负责警卫事务的亲军都督府的仪鸾卫改为锦衣卫,有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的权力。

这个特务机构很正式,拥有自己的独立办事机构和军事力量。有指挥、佥事、镇抚、千户、百户,所指挥的人员有将军、力士、校卫,皇帝直接控制这个机构。在它之下还设立了镇抚司,掌本卫刑名,兼理军匠,有自己的法庭和监狱,民间所称的“诏狱”就是指它。而传统的司法部门如大理寺则被锦衣卫压制。

朱元璋交给锦衣卫处理重大案件,自己则亲自掌握,锦衣卫也只对皇帝负责。朱元璋让锦衣卫在朝廷上执行廷杖的刑法,很多大臣都惨死杖下。

朱元璋设锦衣卫是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排除异己之心,所以洪武年间的胡惟庸案,蓝玉案等几个大案的制造与锦衣卫密不可分,不计其数的无辜者葬送在锦衣卫手里,受尽各种酷刑。明朝“闻锦衣卫色变”不是耸人听闻,而是一种事实。

有些案件没有证据,但朱元璋让这人死,锦衣卫便会屈打成招。锦衣卫分布于全国上下,稍有官品的人身边都会有锦衣卫的监察,而且他有可能就是你平常最亲近的人,疏忽大意的话便会引来杀身之祸。

等到朱元璋感觉拦路虎处理得差不多时,朱元璋也意识到了锦衣卫造成的恶劣影响,整个国家活在恐怖气氛里,官员人人自危,于是他打算抛弃这个恶犬了,他也不愿后人仿效。

洪武二十年(1387年)胡案快处理完时,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移交犯人给刑部。又过了6年,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下诏“诏狱内外无得上锦衣卫,大小咸经法司”,这个诏令也是处理完蓝玉案后才颁布。锦衣卫不能再处理内外刑狱公事。但为时已晚。

没过几年,他的四子朱棣当上皇帝后,又重新利用锦衣卫来镇压建文帝的臣下,还设置了提督东厂、厂卫等新的特务机构,并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对明朝政治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喜欢文章加个关注,欢迎转发收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今... 在浙江金华的朱先生家中珍藏着一枚承载着家族记忆与岁月风霜的宝物,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币。朱先生的爷...
原创 孔... 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神秘的时代,诸侯之间从未停止过的战争透着几分诡异,政治家、军事家蜂拥而出,给后世...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前三名皇帝是谁? 第三名,明思宗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
原创 治... 关于电视剧《天下长河》中的第二主角陈潢,笔者已有文章《清朝治河名臣陈潢,许诺过三十年黄河清,为何最终...
原创 清... 在古代,皇帝的大臣们在称呼皇帝时常用“万岁”来表示对皇帝的尊敬,但这并不意味着皇帝真的能够活万岁。皇...
原创 玄...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的一个转折点,李世民破釜沉舟,在玄武门除掉了对手李建成与李元吉,逼迫李渊禅位,一...
原创 孙... 战国时期的天下就像一盘大棋,各国诸侯就像下棋的人,每一次的决定都有可能影响国家的兴亡,为了手中掌控更...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整个清朝铁帽子王都享受着很多的特权。但是在清朝覆灭之后,这些一直被大清...
原创 一... 一代名相陈廷敬,一代廉吏于成龙。清朝之时山西多富商,山西乔家更是富贵之名响彻整个大清。但是山西也多清...
原创 帝...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千古大帝李世民已经处于人生的最后阶段。 一、 临死前,李世民对太子李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