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能臣名将众多,秦始皇能一统六国,究竟谁真正功勋盖世
创始人
2025-07-02 17:32:26
0

秦灭六国应该是从嬴政继秦王位之后算起,功勋盖世的名将有蒙骜、麃公、王齮、王翦、桓齮、杨端和为第一梯队,蒙武、李信、王贲、蒙恬是第二梯队。秦灭六国,王翦、王贲父子灭了五个,因此王翦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按理说应该是秦始皇最信任的开国元勋,但事实上嬴政称皇帝后真正信任的却另有他人。

蒙骜原本是齐国人,投奔秦国后,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四代,是嬴政继秦王位后的首席将军,先后夺取韩国十余城、赵国三十余城、魏国五十余城,秦国新增设的三川郡和东郡基本上是他带兵打下来的。以蒙骜之功位列名将,毫无争议,只可惜蒙骜死得太早,没有看到秦朝统一的胜利果实。

麃公、王齮在史书上着墨不多,嬴政即秦王位后,麃公、王齮与蒙骜是级别相同的将军。王齮虽为将军,但其军旅生涯不顺利,在长平之战中,被白起接替了指挥权,在邯郸之围中又被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的联军打败,在嬴政继位后的第三年郁郁而终。但麃公在嬴政继位的第二年,率军攻打魏国的卷城,斩杀了三万人,虽功劳不算很高却从无败绩,在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是很不容易的。

王翦与白起、李牧、廉颇被称之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曾率军攻破赵国的邯郸,再破燕国蓟都,又消灭了南面强大的楚国;其子王贲水淹魏国、迫降齐国;中原六国被王翦、王贲父子拿下了五个,两人成为了秦朝唯一以军功封侯的将军,可以说是功高盖世,在当时无人敢出左右,而且他们深谙为官之道,懂急流勇退。

桓齮、杨端和都是秦国名将,公元前236年,王翦、桓齮、杨端和一同进攻赵国的邺城无果,但攻下了附近九个小城邑。桓齮最大的战功是斩杀了赵将扈辄,斩首十万,占领赵国的平阳、赤丽、宜安、武城,但“肥下之战”中被赵将李牧打败。公元229年,又被李牧斩杀。杨端和虽立功不多,却率军围困邯郸,落了个一生无败绩的名声。

蒙武、李信是秦灭六国时的第二梯队将领,李信曾是嬴政最看好的将二代,曾率轻骑追得燕王落荒而逃。但他年轻气盛,吹牛说二十万大军灭楚,结果与蒙骜之子蒙武率军伐楚时,被楚将项燕杀了个落花流水,从此沦为秦国的三流将军。而蒙武比较幸运,又跟随王翦伐楚,斩杀项燕,俘虏楚王负刍,成为一代名将。

早期的蒙骜、麃公、王齮、桓齮、杨端和立下战功无数,却英年早逝;王翦虽然功勋卓著,却担心功高震主而退;秦灭六国后的第一梯队名将说到底都还没有达到嬴政心中最信任的标准。李信、蒙武在灭楚第一阶段中打了败仗,军旅生涯中有了瑕疵。相反蒙骜之孙、蒙武之子蒙恬却成为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最受重用的人,掌握天下精锐在北面防御匈奴、修建万里长城。这也许是蒙氏三代为秦效力,累积的下来的忠诚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此...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出身贫农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他的出身和经历极大地影响了他的行事作风。一方...
原创 6... 作为清朝入关以后的第一位皇帝,爱新觉罗·福临短暂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幸运登上皇位、权臣多尔衮摄政专权...
原创 开...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是我国打出国威、军威的一场战争,我国志愿军奋勇抗战,将17国联合军队打得闻风丧胆,...
原创 长... 1932年年底,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疯狂围剿红军。在博古的要求之下,共产国际指派李德一...
原创 年... 公元1643年,农历8月初9的深夜,皇太极“无极端坐而终”,拉开了大清内斗的序幕。多尔衮,努尔哈赤的...
原创 岳... 说到岳飞,你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那个身披战甲、手握长枪,在战场上英勇无畏的民族英雄形象?然而,这位...
殷墟出土青铜方鼎选粹 图一 后母辛方鼎及铭文 通高80.1、口长64、宽48厘米 重128千克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原创 古... 传国玉玺,是李斯奉秦始皇之命所做,古代皇帝传承之时一件必需品,可以用来证明皇帝的正统,虽然历经两千多...
原创 你... 为破曹军,东吴大将黄盖与周瑜定下苦肉计,假意率众降曹。等到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率众大摇大摆直趋曹...
原创 司... 司马家族在中华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民族大融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颛顼统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