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国拥百万甲兵 不到14年就彻底灭亡的原因真的只是暴政?
创始人
2025-07-02 17:31:59
0

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何不到14年就灭亡?

秦孝公重用商鞅,实施变法,实行统一度量和中央集权,建立县制,让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最强大的国家。秦孝公死后,秦惠王继位,重用纵横家公孙衍、张仪为相,魏章、司马错为将,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于,为秦的统一打了下坚实的基础。秦始皇焚书坑儒,废先王之道,厚今薄古。

在秦国歷代君主之中,歷史评价最高的要数秦昭襄王,也就是秦始皇嬴政的曾祖父,在位56年,也是在位最长的国君。早年任用白起为将,斩杀韩魏联军24万人;出武关伐楚,一举攻入楚国都城郢都,自此楚国一蹶不振,后任用范雎为相,採取远交近攻的策略;长平之战,射杀赵国主帅赵括,赵国再无能用之兵。本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可以永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到了秦始皇嬴政,重用尉缭来和李斯等文臣,任用王翦王贲父子、李信、蒙武、桓齮、杨端和等为将,率铁甲秦师,十年先后灭亡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一统天下,自称始皇帝。但是讽刺的是,秦始皇最终却是死在了巡游的路上,尸体发臭了,都不敢发丧,只能用一车臭鱼,来掩盖尸体腐臭的味道。

秦始皇集天下权力于一身,实施酷刑峻法。

大秦帝国的灭亡,嬴政焚书坑儒,废先王之道,厚今薄古。修筑万里长城及险塞关隘,百万甲兵强弓劲弩守护,本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可以永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但是集天下权力于一身,不信功臣,酷刑峻法,为一人之私欲,动百万人力,修骊山皇陵,建阿房宫,筑甬道。否则何至于公子扶苏,一番忠言肺腑,竟被赶到千里之外的上郡。

嬴政做梦也不会想到,大秦帝国只经歷了十四年,就土崩瓦解。

最后与蒙恬将军,一起死在胡亥和赵高奸人之手。秦国自祖宗秦非子创国伊始,近700年基业,毁于嬴政一人。自恃十年间灭六国统一,殊不知,这些都是列祖列宗,披荆斩棘,浴血奋斗所积累。嬴政做梦也不会想到,他建立的大秦帝国,只经歷了十四年,就土崩瓦解,成为史上最短命的统一王朝。

秦国从统一至灭亡只用了15年,关于其灭亡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商鞅变法导致秦国体制畸形,高度集权、缺乏弹性的体制导致帝国难以驾驭版图骤增、文化经济繁荣且宗族势力强大的六国地区,迅速瓦解崩溃.

一以贯之,商鞅激进的变法随着导致秦国国力、凝聚力达到饱和,难以适应天下一统的客观环境。

随着统一天下,秦国以及六国的社会矛盾悄然发生变化,秦国面临结构性转型。

统一前,秦主要社会阶层分为农民与军人,奖励耕织、按功授爵,只有战争才能使得两大阶层获益。

统一后,中国再无大的战事,秦人无仗可打,也就难以按功授爵,从军不再是秦人获取爵位、土地的捷径,军队战斗力锐减在情理之中。同时,秦国农业人口饱和,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秦始皇大兴土木、南征北伐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劳动力问题,以工代赈。

秦统一后,秦国民众方向迷失,国家凝聚力明显下降,农业化、军事化的体制遭遇瓶颈。

统一前,从军是谋求权力、地位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统一后,秦军开疆拓土,秦军的作用降为戍边,从军积极性大为下降。

秦人面临的外部局面完全不同。

统一前,六国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各方势力犬牙交错,降低了国家的凝聚力,被秦人各个击破。

统一后,秦人面临空前艰难的统治困境,版图空前的拓展导致官僚机构、军事力量难以应对,秦人的力量不足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有效的统治,官员、军队驻扎各地区,稀释了秦国的核心力量;

但是一旦任用六国官员、选派六国军队,降低了忠诚度,10年内吞并六国带来的统治困境在短期内难以消化解决。

六国灭亡,其主要矛盾上升为一致对抗秦国,颇似五国攻齐,秦国的的潜在敌人比统一前更加强大。

(图)秦灭六国

商君变法导致秦王集司法、财政、人事权于一体,高度独裁专制,爵位不世袭罔替,导致权力集中。

皇帝权力缺乏制衡,可以动辄杀害大臣,大臣没有世袭的领地,人身安全与财产毫无保证,只充当皇帝打工者的身份,皇帝与大臣并没有实现利益共同体。

地方组织上,秦人极力瓦解宗族,削弱对君主的威胁,反而言之也削弱了防御外敌的能力。

因此,秦朝看似无比强大,实则外强中干,统治阶层空心化,缺乏凝聚力。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野蛮民族通过武力征服文明程度更高的民族,他们往往被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以我国的元朝和清朝为例,元清都是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的政权,元朝拒绝接受汉文明,政权仅仅维持了不到百年就被赶回大漠;

清朝主动接受汉化,国祚接近三百年。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其衍生的民族精神与认同感往往激烈着民族抵御外敌。

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恫吓愚民,在文化程度最落后的秦国卓有成效;

秦始皇以吏为师,焚书坑儒则是激化了六国与秦朝的矛盾。

北方的燕赵接受胡化,多慷慨悲歌之士;

即便是文化最落后的楚国,也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楚辞;

军事强大的秦国则是文化真空。

专制体制对付文教落后的秦国尚且有效,面对文化高度繁荣的山东六国,则引发尖锐的矛盾。

文教的不匹配、民族认同感的缺失导致秦国与六国高度对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晚...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入夏以来,断断续续总能在朋友...
原创 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授予了1614名开国将帅,这些将帅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了赫赫功勋,因此在新中国...
原创 端... 引言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诞生了无数的珍贵文物。 惜近代以来,海量文物惨遭劫掠,流失海外,数量或达超一...
原创 尉... 熟悉唐朝历史的读者,都应该知道尉迟恭(字敬德),他是唐朝的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后世还...
原创 国... 前言: 解放战争的最后一步,我党攻势凶猛,国民党被迫从大陆逃到台湾,兵力大多已经溃败。 这些逃亡的国...
原创 志... 对于中国而言,抗美援朝一仗奠定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打出了后续数十年的和平发展。 可对于朝鲜来说,这...
原创 5... 众所周知,开国上将共有57人,但是这57人并不都是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其中的王建安将军是在...
原创 孙... 1897年,孙中山先生就与日本友人谈论过推翻清政府后的定都问题,当时考虑的是“一都四京”,他认为中国...
原创 北... 在大家的眼中,宋朝的对外作战是一塌糊涂,被网友戏称为弱宋,契丹人来了打不过契丹,金人来了打不过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