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34年,三十出头的李自成投奔了第一代“闯王”高迎祥,但并没有取得什么突出的成就。
而就在这一年,他所在的闯军差点被明军包饺子。如果不是顾俊恩想出了一个绝招,躲过了金蝉,恐怕李自成就得承担责任了。
虽然这个顾俊恩在后世并不出名,但在当时,他却是李自成丰功伟绩中非常重要的人物。
公元1643年,继承叔父衣钵的李自成已经名声大噪,但当时他刚刚被明军击败,被迫退守襄阳。他正在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接下来的发展方向。这时,他最信任的谋士牛金星提出向北发展,因为那里是明朝的首都。如果能攻克北京,他或许就能“挟天子,令诸侯”。
另一个叫杨成玉的人向李自成提议,我们可以南下攻占南京。他的战略核心就是夺取江南富饶的土地,然后切断北京的各种供给,然后让京城不战而屈人之兵。混乱。这两个人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李自成最终还是采纳了顾俊恩的方案。
顾军恩给出的策略是,我们既不进攻北京,也不进攻南京,而是一路西行,到达庄王的故乡陕西。为什么去那里?
首先,这片土地是我们的家乡。这是你的父母和村民。你可以大胆、自信地发展。
其次,这里是自古易守难攻的关中,是争霸的起点。
顾俊恩的建议有理有据,李自成就用了他的方法,结果效果不错。看得出来,顾俊恩是一位非常有能力、有远见的谋士。然而,李自成进京后,顾俊恩似乎突然消失了。为什么是这样?
李严对于李自成来说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李自成刚开始带兵时,并没有比较成熟的方案,但李严加入李自成的队伍后,很快就帮助他建立了清晰的理论体系。这个制度的核心就是——仁义两个字。
当时农民军的组织规模有两位数,但大多数人在行动时,没有注意到他们的基础是老百姓,所以对老百姓的关注不够。但李岩提出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我们必须关注人民。我们应该如何注意呢?
李自成入京后,沉迷于酒、色、财。这时,李岩提出:
第二,对京城文武百官都可以追赃,但不要一刀切,而是个别对待;
第三,你应该遵守纪律。我们是从“仁义老师”起家的,不能在京城毁掉自己的品牌;
第四,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朋友多,敌人少;
这是多么好的建议,但李自成不但不听,还在牛金星的怂恿下杀了李严。
宋先策也是朱元璋成功的重要智囊之一。他本人虽然看上去粗鲁,但智商和人脉都不错。牛金星把他推荐给李自成后,利用舆论宣传将李自成塑造成“救世主”。熟悉历史套路的朋友应该明白这对于李自成的崛起有多么重要。
历史上关于宋献策的记载并不多,但从他能够成为李自成的第一军师来看,他应该在李自成的行军作战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李自成进京后,发现李自成“一刀切地压榨众官”,有点“平”,于是用不同的方法劝说李自成,但李自成听得不像以前那么仔细了。
当时,李自成最信任的人是大顺宰相牛金星。史书中对牛金星的记载并不多,但记载的几件事却是相当关键的。
李自成因懦弱而仓促登基称帝。他还参与了向数百名官员榨取“非法资金”的活动。李炎的死,就是他造成的。这些事情也间接导致宋贤策认为李自成可能“不是真主”。最有趣的是,遗憾的是,当李自成攻打吴三桂,被女真人与吴三桂联合围困时,镇守北京的宋献策并没有派出援军支援……
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牛金星的作用却不容忽视。虽然他的叙述和之前的人的叙述未必都是真实的。但作为李自成的文官首领,说李自成落得如此糟糕的境地,也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