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王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上众多王朝的一份子,它作为已经消失的西北少数民族党项族建立的封建化政权,先后存在了数百年而不倒,最终在成吉思汗的强势攻击下走向灭亡。唐末天下大乱之际也是一个群雄并起的年代,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脱颖而出的是雄踞北方大地的契丹政权辽朝,与之针锋相对的是中原汉人政权北宋。而宋辽之外的第三股突出势力,便是西夏,毫无疑问,这个政权从开始到灭亡,相对他们的邻居,不论是开始的北宋和辽还是后来的南宋和金,它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国。想必诸位读者也和笔者一样都非常好奇,这样一个地处大西北的偏僻小国,到底是如何在大国夹缝中一次次获得生机,并成功熬死北宋、辽,并差一点就熬死了金,它究竟是奉行了怎样的外交政策,能在那样一个处境下数百年不倒?
西夏李氏先祖来源于鲜卑族贵族拓跋氏,在唐末因协助唐朝剿灭叛乱有功而封节度使,并赐国姓李,西夏李氏从此执掌了西北的一些地方,可以说这是西夏建国的开端。经历李元昊和父亲、祖父三代人的积累,终于元昊建国称帝。而元昊的祖父李继迁除了以打游击战出名外,更出名的他反复无常,投降是家常便饭的事,被宋人所不齿。元昊父亲李德明的对外政策基本上保持了依辽附宋的的国策,相对说北宋和西夏的矛盾多一点,主要是因为北宋控制了商贸,毕竟骑马的不如种地的会赚钱。因此在李德明时代还是或多或少与宋发生了一些军事冲突,但整体上对外战事较少。因此大环境是相对和平的。
公元1038年,李元昊已经具备了称帝的所有条件,建国称帝,从此开始了西夏王朝近二百年的历史。元昊凭借先辈积攒的实力,他决心不再像父亲那样窝囊,而是选择对外扩张,通过武力手段拓展党项族的生存空间。元昊称帝后与北宋的斗争一次次升级,最终演变为两国间的大战。西夏这一时期的外交,颇有辽夏联盟共对北宋的意思,这一时期西夏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悍,经历三川口、好水川等几次大战后,西夏已经成功越级为能够和辽、北宋三足鼎立的地区性大国,这一时期西夏继续向东西拓展,版图再次扩张。但由于长期的对外战争,西夏作为“半个马背上的国家”,西夏国内一片怨声,再加之北宋的经济制裁,以及辽对夏政策的摇摆,元昊只好改变对外策略,休养生息,以巩固统治。(未完待续)
▲文:流沙河
原创不易,谢谢您的点赞关注,更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流沙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