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先生处获悉,新四军老战士、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岁。
公开资料显示,施平原名施尔宜,1911年11月生于云南大姚县。10岁那年,施平随家人从云南迁到江苏无锡。施平中学时期就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26年于昆明投身大革命,1931年秋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任学生抗日会主席。
1937年,施平考入金陵大学法学院。他创办《学生界》周刊,宣传马列主义,后又组建南京西路军学生服务团,深受军民拥护。1938年1月,在中共南京市委领导下,施平加入共产党组织,曾担任中共南通县委书记、庆元县委书记等职务。
1939年冬,施平调往桂林,在党领导的“国际新闻社”工作,曾秘密到上海担任华东沦陷区新闻工作站负责人、香港分社记者、采访部主任。1941年8月,施平同志进入新四军苏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工作。在此期间,受新四军军部委派,护送邹韬奋到淮南军部。1946年至1947年,施平任南通县委书记、县警卫团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施平同志曾担任北京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是新中国北京高等教育的开拓者。
来源:澎湃新闻、方志江苏